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塔吉费尔(Tajfel)和特纳(Turner)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观点,是欧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起源于对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的不同阐释。种族中心主义是指内群体偏好(in-group favoritism)和外群体偏见(out-group derogation),传统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解释主要依据现实冲突理论。现实冲突理论认为,群体间的态度和行为反映了一个群体和其他群体之间的客观利益:如果两个群体的利益不一致且有竞争关系,群体间就倾向于有歧视的态度和相互的敌意。现实冲突理论虽然解释了群体间的竞争性关系,但不能很好地解释竞争是否是群体冲突产生的必要条件和群体内关系的解释。对此,塔吉费尔和他的同事提出“最简群体范式”(minimal group paradigm),更好地解释了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歧视等群内、群际现象。基于最简群体研究范式,塔吉费尔系统提出了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假定了三个基本前提。第一,个体具有自我增强和自尊的需要,他们会为树立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而努力。第二,自我概念和自尊在某种程度上由社会认同所决定,个体会根据社会分类或自身所拥有的群体成员身份来建构自我概念。第三,社会认同根据群体背景而被积极或消极评估,内群体提供的积极性或消极性影响着个体社会认同的积极性或消极性。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塔吉费尔等人完成了对社会认同理论的建构,其基本要义是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个体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高自尊,积极的自尊来源于内群体与相关的外群体的有利比较。当社会认同受到威胁时,个体会采用各种策略来提高自尊。个体过分热衷于自己的群体,认为自己的群体比其他群体好,并在寻求积极的社会认同和自尊中体会团体间差异,这就容易引起群体间偏见和群体间冲突。
社会认同包含三个重要的认知过程,即社会范畴化(social categorization)、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和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fication)。
(一)社会范畴化
社会认同理论主张,社会是由社会范畴(social categories)组成的。社会范畴是指人类依据下列维度进行的划分:国家、民族、性别、阶级、宗教、职业,等等。范畴并不孤立存在,一个范畴只有在与另一个范畴的对比中才有意义。任何个体都同时是许多不同社会范畴的成员,对人的范畴化即社会范畴化对自我有着重要意义,人们主要是从他们所归属的社会范畴那里获得他们的认同(他们的自我感知和自我概念)的。
(二)社会比较
塔吉费尔指出,特定群体或社会范畴的显著意义,只有在与其他群体或社会范畴的比较和对比中,才能显现出来(Tajfel, 1981)。换言之,对内群体(我属群体)的评价,取决于与作为参照物的外群体的比较。社会认同理论假定个体有获得自尊的基本动机,而社会比较正是个体获得积极自尊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当进行群际社会比较时,特别是在内群体具有积极特异性(positive distinctiveness),在某一比较维度上内群体比外群体表现得更为优异的时候,内群体成员就会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更高的自尊水平。相反,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如果内群体缺乏积极特异性,内群体成员则可能有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更低的自尊水平。
(三)社会认同
在范畴化和社会比较的共同作用下,个体实现了对特定群体或社会范畴的认同建构。认同建构是个体与一个或多个社会群体或社会范畴建立心理联系时所经历的过程,该过程包括3个方面:首先,知觉到自己的群体身份,即自我理解为群体的成员;其次,伴随有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卷入和增强;最后,理解和共享该身份的社会价值评价意义,其中既有内群体成员与自己形成的共识,也有外群体评价的嵌入。通过认同建构,个体形成对一些群体的积极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价值承诺,并内化群体成员资格(membership)为自我概念的一个部分。
(四)认同解构和重构
社会认同理论同时也指出,被建构起来的认同同时也面临解构与重构的问题。认同解构是指行动者对其身上的某种群体资格不再有认同感,他寻求放弃或脱离这种群体资格,并致力于追寻新的群体资格。借助认同解构与重构视角,社会认同理论便能处理更为宏大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变迁等问题。
塔吉费尔指出了认同解构与重构的三种重要策略:一是社会流动,即人们试图离开以前所属的低地位群体和加入高地位群体;二是社会创造,即重新界定内群体特征或是选择不同的比较群体和比较维度,从而使社会认同变得相对积极;三是社会竞争,即群体间经由对抗(谈判、游行示威、斗争)的方式实现群体间地位的更新和改变。
社会认同路径主要关注的是社会认同而不是自我认同。它主张在特定的情况下,社会认同比自我认同对自我描述的影响更显著。对个人来说,社会认同具有认知功能与价值功能。认知功能是指建设世界,帮助实现认知;价值功能在于认同具有评价性意涵,能对个体价值系统施加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赋予自我价值与意义。社会认同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宏大理论之一,它为群体形成、群际互动、组织凝聚力、职业流动、社会变迁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解释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