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分数(1 / 1)

近年来,高考强调多元化,各地政策不一样,比如有的省市单独考试,自己命题;考生报志愿有的在考前,有的在考后,有的在公布分数之前,也有的是在分数公布之后报志愿。

假如你所在地区是在考后报志愿,又是在分数公布之前来填报,那你考后一定要估计一下自己的分数,评估一下自己每张卷子能得多少分,根据这个算出总分来报志愿,这样报志愿时才不会盲目。

下面就谈谈考后估计分数要注意的问题。

估计分数越早越好

估计分数应在考后尽早进行,因为时间久了,你可能会忘记自己是怎么答的了。最好在走出考场后立即回忆,将你回答得不完整或对错无把握的问题照原样重答一遍保存好。待全部考试一结束,尽快找到试题,趁记忆犹新的时候,对照标准答案逐题给自己的回答评分。

评分标准从严掌握

同学们自己估分往往会偏高,老觉得自己答得对或至少有点道理,容易给自己放宽。所以估分时一定要严格把握标准,要就低别就高,往低一点打分将来你会主动。这里最重要的是准确再现试卷原貌,不要自欺欺人。

若担心自己估计不准,可以请老师帮忙。

请老师帮助估分

记得我当年考大学的时候,我们家的邻居是一所大学的公共政治课老师,我的政治考完后,把我每道题是怎么答的对他讲了,他就当场给我打分,最后发现估计得还真挺准。

学生太多,老师无法给每个同学估分,更好的办法是由老师辅导同学们集体估分。具体做法是,请各科老师分别讲解每道题的标准答案及各种回答的可能得分,若讲解不全,或学生对自己的答法如何给分把握不准,可当场提问,老师再针对不同情况给予补充说明,最后由同学给自己打分。

每一个人估出了自己各科的分数,还要判断一下评估的可靠性如何。

考察估分的可靠性

到底我们估的分数水分多不多,误差大不大,可通过两种方法检验。

一个是对照模拟考试的成绩,若一模、二模、三模的分数很稳定,而这次起伏较大,又无题目难易变化或其他原因可以解释,那就说明可能评估不准确。

除了参照平时分数,还可以参照平时在班级和年级的排名来检验。将根据估分的排名与以前排名顺序做比较,个别同学名次有改变是可能的,但若变化非常大,就要重新评估一下。

根据平时考试估分情况加以矫正

如果在报志愿的时候分数还没有公布,尽可能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分数就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若你每次估的分都比实际分数要高,那就说明你总喜欢高估,这次估完了就要往下打打折扣;若你平时估分老是从严掌握,估得比较低,那这次就可以稍微放宽一点。

估计完分数难免有悲有喜,为此要做好两种心理准备。

话外音

在考生们遵循郑日昌教授介绍的估分技巧,经过了客观认真地估分之后,在心理方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