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氛围(1 / 1)

考完之后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要保持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话外音

经过紧张忙碌的高考,考生们终于迎来了一段可以彻底放松身心的时刻!但郑日昌教授为什么要在此时提醒考生和家长,要保持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呢?

这里我想着重对家长说几句话。孩子考完了,很多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考得如何,能得多少分。所以,学生一走出考场,家长们就急不可耐地问,出的什么题,考得怎么样啊?答对了没有,能得多少分啊?搞得同学们不胜其烦!

这些话问得有点多余。孩子考得好坏,其实你不用问,你一看他的表情,看看他出来的那个样子,你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走出考场洋洋得意,眉飞色舞,跟同学们谈笑风生,嘻嘻哈哈,这说明他自我感觉是不错的。

如果一出来就蔫了,耷拉个脑袋不言语,这多半不大妙,你就别再来问了,问多了他就烦了,弄不好回你一句:“说了你也不懂!”你那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吗?

见孩子心情不好了,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要再提考试这件事情,别哪壶不开提哪壶!可以改变一下话题,谈点和这个考试无关的内容,比如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或者在街上碰到什么可乐的、好玩的事,等等,讲讲笑话,开开玩笑,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心情轻松下来。

下面我还要对同学们讲几句。经常有同学到我这来诉苦,就是平时的小考试,每次考完了,家长也老爱问考得怎么样。怎么回答都不对!回答考得挺好,家长的脸就拉下来了:“你这个孩子啊,一贯自我感觉良好,哪次考完了都说考得不错,最后还不是错误一大堆!你呀,就是那老毛病又犯了!”下回说没考好,那家长就更生气了:“让你用功你不用功,让你努力你不努力,你看这下完了吧!考砸了还上什么大学呀!将来怎么办啊?”

这里我告诉你一个最安全的、万无一失的回答,这不是我的发明,是当年我在美国学来的。当我问美国中学生和大学生学习怎么样或考得如何时,他们多半都是回答“一般吧!”“还行吧!”“还可以吧!”这种回答比较安全,别说好,也别说差,就说一般,你怎么理解都行。

我们回头再说家长,考后最重要的是,对没考好的孩子家长不要指责。有些家长平时就唠唠叨叨,这时就更唠叨个没完了,要不就借故发火,找碴训斥孩子。

孩子没考好,心情已经很郁闷了,你就不要再雪上加霜,再给他增添更多的烦恼了。

也可能有的学生就是因为平时不努力,所以才没考好。对这样的孩子你这时候指责也没有用,你平时那么唠叨都不管用,考完了再批评他还有什么用啊?

我再举一个高考当中发生的事例。有这么一张卷子,一道题都没答,只写了一首打油诗,我估计这是一个男生的卷子。写的什么呢?写的是:“小子本无才,老子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这肯定是一个平时不爱学习、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孩子,尽管家长很着急,天天逼着学习都没有用。因为他平时没好好学,自知考不上,索性就放弃了。其实这个学生并不笨,还有点小聪明,有点歪才,只是没用到学习上。你看他在考场上写的这首诗,虽然比不上曹操的儿子曹植的《七步诗》,但是也还合辙押韵嘛!特别是把自己那个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不爱学习的大玩家跃然纸上。像这样的孩子,靠唠叨、指责是不大会有效果的,必须让他慢慢意识到读书的重要,增强学习动机和上进心,有时还要通过生活的磨炼,甚至撞撞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学生,整天在那混日子,不求上进。但是后来有的家长跟孩子签合同,说你实在不愿意念书,我也不逼你,没有关系,咱们签一个契约,我只抚养你到十八岁,因为到了十八岁你就是法定的成年人了,当然,你若考上大学了,我还是要负担你的一切费用的,你不愿意念书了,那你就要工作,就要自食其力了。孩子以为家长不过是说说而已,吓唬吓唬自己,草草签了字,还是照样那么混,结果到了十八岁高中毕业了,家长真的就给他断了经济援助,这时候压力来了,要自己去生存,去打工,去找工作,到处碰壁,吃了许多苦头,终于发现了知识的重要,这时候回过头来就去努力念书了,也不用你再逼他了。过去是“你要我学”,现在是“我自己要学”,起早贪黑,争分夺秒,最后考取了大学,还到电视节目里做嘉宾讲自己的感受。所以,对有的孩子光讲道理是不行的,指责唠叨更不管用,只能增加孩子的反感和对立情绪,必要时不妨让生活实践来教训教训他。当然我们还是希望同学们尽可能不走或少走弯路。

总之一句话,无论考前还是考后,家庭氛围都要宽松一点,和谐一点。

前面我们讲了考后要放松,但同学们并不是什么事都没有了,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

话外音

看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郑日昌教授所说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究竟指的是什么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