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场前后(1 / 1)

讲完考前一天,最后我们再讲讲考试当天,特别是入场前后要注意的事情。首先我们要回答一些家长的问题。

话外音

可以说,家长是考生备战高考的坚强后盾!但是家长对考生的关怀备至和特殊关照,是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否顾及孩子的感受呢?

有家长问,孩子去考场用什么交通工具最好?其实如果距离不远,最保险的就是走路去。我觉得要是半小时以内能到达的,步行是挺合适的选择。溜溜达达地走路,外边空气新鲜,正好让大脑清醒一下。乘出租车和公交车都可能受堵车和交通事故的影响。走路也比骑自行车好,自行车胎破了也很麻烦啊!当然,要是距离远也可以乘车,但一定要考虑到堵车因素。

还有好多家长问,孩子考大学,我们做家长的要不要陪他去考场,要不要送他去?我说这种事啊你别问我,问你的孩子,他希望你送你就送。因为有的孩子自立性比较差,从小没离开过爸爸妈妈,遇事没主意,一有事情就依赖父母,这样的孩子你最好陪他去。我们调查过,确实有的同学很希望爸爸妈妈能陪他去考试,因为这样无论在路上还是在考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只要父母在身边,心里就特别踏实,有什么事情还有爸爸妈妈呢!但是调查表明,多数同学不愿意爸爸妈妈陪他们去考场,我的儿子就是这样。考试那天,他妈妈要送他,他说:“你想去啊?好,你去吧!就一个准考证,你去我就不去了,我正好可以在家看世界杯足球赛了。你可得给我考好点啊,考砸了可不行!”他妈妈说:“我去了也不会影响你。”他说:“怎么不影响啊!大热的天,三十七八度,你再中了暑怎么办?刮风下雨又没处躲,我在里边还有椅子座呢,你连个板凳都没有,我一个人受苦还不够啊!你又帮不上什么忙。”像这样的你就甭去送他。

还真有家长陪考把小孩子影响了的。有一个学生没考好,哭丧着脸到我这儿诉苦来了。我问他为什么没考好,他说:“都怪我爸爸!考试那天我不让他去,他非要去,去就去吧,他还背了个望远镜!平时在家学习的时候,他不是趴门缝瞅,就是进来看,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后了,吓我一跳,像个特务一样老监视我。那天一出门,我见他脖子上挂个望远镜,心里就来气,周围的人都看他,他走这边,我就走那边,一路上都不理他。坐在考场上我一翻开考卷,脑子里没别的,老出现他那望远镜在调焦距的样子,我就想,你望什么呀?望你也看不见,看见你也不会答,会答你也没法告诉我,尽给我瞎捣乱!”考试时他光跟爸爸怄气了,心情不好,脑子乱乱的,他能考好吗?你说这个爸爸是不是帮了倒忙啊!

有的家长问我,孩子要高考了,我们家长还能做点什么?不是你做得越多越好,考大学是孩子的事,你在那瞎使劲,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帮倒忙。

最后我再对同学们讲讲进入考场前后要注意些什么。

在入场前,可在考场周边散散步,同学见面打打招呼。父母可同自己的孩子拥抱一下,拍拍肩膀或后背,给孩子以力量。大家都要面带微笑,互相鼓励,千万不要紧锁眉头,唉声叹气。

通常要求同学提前一刻钟进入考场。坐在那儿东张西望,看看周围,一个个都神经兮兮的,心里就难免发毛。你就别老看别人了,可以闭上眼睛,先做几次深呼吸,然后在大脑里翻书,也就是闭目翻书。把马上要开考的这门课的几本书,在大脑里从头到尾翻一遍。有同学问:怎么翻啊?书又不能带进去。就是因为不能带进去,所以才要在大脑里翻。

同学们平时要经常做这种练习。每复习完一节、一章、一本书,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在心里把书逐页翻一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回忆,而是在大脑里浮现整个画面,哪是章的标题、节的标题,哪是黑体字定义,哪是公式定理,哪有插图,哪有例题,这里一小段,那里一大段,等等。这是在开发右脑,让你大脑右半球活动起来。

我们人的左右脑是有分工的。左脑负责加工语言、文字信息,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从事分析工作;右脑负责加工音乐、图形和空间信息,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和综合工作。我们右脑的记忆比左脑好,形象记忆比抽象记忆好。你以前学的歌,歌词可能忘了,但曲调很难忘记。记歌词是用左脑,记曲调是用右脑。中国的传统教育主要开发的是左脑,而对右脑有所忽略。一个人只有左右脑都发达,左右半球协同工作,才会更聪明,更有创造力。

我们平时学会闭目翻书,到了考场上用大脑把马上要考的书翻一翻,等于最后又复习了一遍,有助于克服考场上的突然遗忘。这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