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构建团队优势(1 / 1)

人不可能全知全能,因此我们需要组建团队来完成任务。

什么才是团队?即有互补的技能,愿意为实现共同目标相互信任,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人们组成的群体。通过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可以打造1加1大于2的效果,使每个成员和整个团队的价值最大化。

必须指出的是,即使团队合作要比一个人单干的能量大很多,整个团队的协作也不会事事全能。团队合作运营的业务不能漫无边际,而必须集中于某一方面。一个团队只有建构起比较优势才将具有竞争力。

以色列的崛起与发展例证此观点。面对土地面积小、水源有限、处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包围之中的困境,建国初期,“以色列人当时的平均生活水平仅相当于美国人19世纪初的生活水平。但是,这个‘创业’的国度不仅存活了下来,从一潭死水变成了高科技的动力源,还在6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50倍的经济增长”[1]。以色列政治经济学家林斯坦曾自豪地说:“看看,相比美国,我们的经济增长翻了一番,同时人口比原来增长了5倍,还打了3次仗。这在世界经济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2]以色列地处资源匮乏的弹丸之地,是如何做到在战争中仍迅猛发展的呢?《创业的国度》(Start-up Nation)的两位作者拒绝那种“因为犹太人聪明”的含混说法,通过各种案例指出以色列成功的原因在于打造了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优势:“主要的经济指标表明,以色列是当今世界最能集中体现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国家。”[3]两位作者指出,以色列正是凭借别的国家无法企及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才能在科技上和商业上绝对领先,并以高科技解决农业和军事问题,于乱世中屹立不倒。

近年来ZARA、H&M等快时尚品牌大受消费者追捧。在这些品牌的各大直营店里,试衣间和收银台前永远排着长龙。这两个品牌的成功就在于以高性价比向普通消费者售卖最新款的时尚服装。最新款式与高性价比是这些品牌的王牌优势。它们瞄准最新潮的高端服装,以不超过3周的速度做出相类似的款式,并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使普通女孩子也可以走在时尚前沿。传统的服装品牌,从时装发布到店铺售卖,通常需要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这些时尚品牌最快在15日内便可做到将最新款服饰送到消费者手中。花较少的钱拥有最新款的服饰,这是年轻女孩不能抗拒的**。

目前来看,与服装风格相类似的ZARA相比,H&M的团队优势也很突出。首先,它的品牌价位比ZARA更低。此外,H&M每季选择与名奢侈品品牌合作,比如曾与浪凡(Lavin)、范思哲(Versace)等名牌联合推出产品,以此增加本品牌知名度和销售力度,这无疑对追求高端时尚服装的女孩们有着绝对吸引力。这两个品牌合作推出产品时,在中国门店曾出现发售前一天的半夜,就有粉丝排长队的火爆场面。2013年8月31日统计的前3个月数据显示,H&M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2.3%,高达44.3亿瑞典克朗,约合6.9亿美元,高于预测的41.4亿瑞典克朗,按当地货币计算增幅12%。营业利润为57.6亿瑞典克朗,集团在中国共运营170家门店,在中国的季度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在与ZARA的竞争中,H&M将高性价比的品牌优势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获得了销售先机。

全球青年领导力工作室的团队优势是对青年服务工作的专业性。我们针对青年人的特征,为尚未走出校门的他们搭建平台,提供学术研究和实践机会。此外,我们工作室是名符其实的青年工作室——有80%的成员是在校大学生,全职员工也都是青年人。这一点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了解青年、理解青年,有活力为青年服务。我们将继续发扬这种优势,力求做全球最好的青年领导力服务。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团队成员各有特长,在合作时,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实现强强联手和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即强者与强者的合作,英译为win-win cooperation,即赢家之间的合作。强者之间的良好联合协作会产生更大的效能。优势互补,即合作双方(或多方)各以自己的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以达到个体单独行动不能达至的合作效果。

图3-7 张萌作为北师大研究生会主席创办第一届、第二届研究生歌手大赛

不仅个体间需要合作,团体之间合作也会带来惊喜。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号称“世界最复杂建筑之一”。它因外观新颖宏伟和内在空间的魔幻感成为了大连市的地标。这座建筑由大连建筑设计院和奥地利蓝天组合作设计完成。奥地利蓝天组画出了结构复杂的设计图,这使中方建筑设计师们大开眼界。中方设计师发挥本土优势,为建筑的设计融入了中国元素审美风格,使其符合中国传统风水学讲究。在这样强强联手和优势互补的合作之下,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堪称经典。同样,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建的鸟巢也是中西建筑设计师的合作品。中国建筑设计师李兴刚、瑞典建筑设计师赫尔佐格与德默隆以东方典雅纹路和西方构架技术,共同打造了一座钢铁建筑圣殿。

凭借强强联手和优势互补,我们打造过一支让人骄傲的团队。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上,我们从金融、会计、经济管理、外文和中文专业本科生中挑选了专业一流的同学们组成一个团队,并给了他们一个任务:一起筹划开家校园咖啡店。当他们听到我们的策划,都感到开咖啡店对于没有丝毫工作经验的他们来说就像天方夜谭。我清楚地知道专业一流并不能抵消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也当然不会让他们凭冲劲去蛮干。我们找到一位有十几年咖啡店经营经验的同事作为顾问,进行细致指导。我充分相信队员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头脑。果然,在任务分配过后他们很快进入了角色。学会计的精打细算做财务预算,学中文的妙笔生花写商业策划书,学管理的制定项目管理方案,学金融的负责市场调研与分析,学外语的研究国外咖啡文化、负责外联工作……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每个人都很快做好一切开店准备。我用了一批在各自专业上都是尖子的队员,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一个规模并不小的创业工程,秘诀就在于运用了强强联手的团队合作方式。当我见到安德鲁·意利(Andrew Illy),这位意利咖啡的全球总裁,并向他描绘我们“校园咖啡项目”蓝图时,他骄傲地对我们竖起大拇指:“中国青年团队棒极了!”

此外团队合作还需建立一些激励机制。激励会调动追随者的积极性,使其完成一些原本不能完成的任务。南非约翰内斯堡有一家生产精密仪器零件的小部件厂。一天,工厂主伊安麦克唐纳有机会接受一笔很大的订单,有预感除非工人们加班加点,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成这批订单。在丰厚利润的驱动下,伊安没有如许多资本家那样,命令或强迫他的工人们加班。他将员工召集起来,只告诉大家这批货对公司和每个员工意味着怎样的利润。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员工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按时完成了任务。

对于追求经济利益的追随者,领导人应给予他合理的经济收益;对于寻求经验和渴望提升的追随者,要多为其提供锻炼和升迁的机会;而对于缺乏斗志的追随者,可以建立竞争机制……激励的根本原则是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因此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规律但没有固定的模式。

[1] 参见[美]丹·塞诺、[以色列]索尔·辛格:《创业的国度》,王跃红、韩君宜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 同上书,15页。

[3] 同上书,XIV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