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共同目标(1 / 1)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团队成员可能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他们或许各有各的想法,甚至在价值观上相去甚远,但我们可以寻求他们的共同之处,从而为团队树立共同目标。没有共同目标的团队,就像一个没有指挥的拔河队伍,若每个人向着不同的方向用力去拔,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或许连“半”都很难达到。

然而不管团队成员之间有多大的差异,他们能聚到一起,一定会有某种共同的喜好或利益追求。一个企业中,员工们各司其职,各有各的生活理想。但大家都为了经济利益与企业价值努力工作,使组织蒸蒸日上;对一个公益组织来讲,所有成员都想要帮助更多的人而凝聚到一起;对一个明星的粉丝团来说,所有成员都因为喜爱同一位明星,为了支持他(她)而行动……依据这些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喜好,团队成员可以有共同的目标,这个共同目标会将他们协调、团结起来。

树立共同目标的任务需要由领导人来完成。树立共同目标将提高团队的战斗力,使它发展壮大——无论你的团队规模是三五人还是三五百万人,乃至一个民族或者国家。

“脸谱网”(Facebook)的创业故事无疑是领导人通过共同目标使团队获得发展的绝好案例。Facebook在短短10年间从一个校园网站发展到价值不可估量的世界第一社交平台,目前其用户已超过10亿人。据估算Facebook的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且仍有不可估量的上升潜力。它甚至对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奥巴马就在Facebook开设了个人账户,以网络媒体赢得了年轻人的选票,更被誉为首位“社交网络总统”。2011年1月,奥巴马更是邀请包括Facebook创始人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在内的硅谷精英共进晚餐。4月,奥巴马亲赴Facebook总部,与网民互动。

Facebook在最初创业时期就有着明确的目标定位。2003年,19岁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读书,为了满足高年级的社交需求,他与3名同学一起组建团队创办了Facebook社交网站。扎克伯格在一次采访中表示,Facebook的定位是做一本针对大学生用户的互动性“在线学生字典”,“你想要知道谁的信息,只要输入他们的名字,然后你能获得他们所有的动态”。在这一清晰目标的指引下,Facebook很快拥有广大的青年用户群。活跃于网络的青年们迅速扩大了Facebook的影响力,2006年9月Facebook宣布对所有人群开放。此后,扎克伯格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做下一个Google,并据此开发了搜索引擎。即使后来最早的创业团队中有人离开,扎克伯格对Facebook的共同目标从未动摇。

如今群雄逐鹿的互联网时代,Facebook能力压其他社交网站独树一帜,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领导人能提出精准的共同目标。扎克伯格本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即使早已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他一直强调Facebook的目标不在赚钱,且不厌其烦地向世人阐释其发展愿景。在与IPO文件一起发布给公众的信中,扎克伯格说:“我们相信,开发出帮助人们共享的工具,能够推动民众与政府坦诚而透明的对话,赋予民众更加直接的权利,增强官员的责任感,并为当代一些最为重大的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共同目标的向心力将为团队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可能你一无所有,仅仅通过树立了一个目标就会吸引无数志同道合的追随者。或许许多人心中都潜藏着与你一样的梦,你要做的,是将那些梦唤醒,串联起来,结成一颗闪亮的星星挂到天空上。

这种以梦为旗的经历妙不可言。“星晖行动”就是一次因共同梦想和目标集结的行动。发起活动之初,我料想到这将是一次充满感动的旅程。随着走访的深入,活动的效果超乎了我的预期。我们每走访一个地方,首先联系当地师范院校师生,他们为我们安排食宿,并和我们一起去寻找基层教师。我们的行动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但社会价值无穷,每个人乐在其中。看着忙前忙后的“星晖行动”志愿者们,我深切地感到: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中国青年的师范梦。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正是这个师范梦。来自不同专业、院校的青年为了完成这个师范梦,为了实现师范梦,一起在“星晖行动”中寻找和靠近那些闪耀着“星晖”的老师们。

图3-5 张萌作为“星晖行动”创始人带领青海实践队赴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县寻访乡村基层人民教师

我们青年师范人有师范梦,青年传媒人有传媒梦,青年科学家有科技梦……这些梦汇集成中国的青年梦,再与诸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的梦想一起,共同凝结成中国梦,这便是我对“中国梦”的理解,也是2013年4月8日我向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等领导汇报关于中国青年梦的核心内容。

现在“青年领导力工作室”成员也有着共同的梦想。我们为实现高校里青年与社会实践工作的对接而努力,为引领青年更好地认识、管理自己,培养青年人的领导力一同努力。在这一共同目标的驱动下,我们各自发挥着能动性,每个成员都积极贡献才智,想出各式各样有创意的点子,乐此不疲。用梦想凝聚来的成员,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背景,志同道合。与志同道合者共事的体验自然是“同事”一词无法涵盖的,一起为之奋斗的一定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共同的事业,这会使人生愉快起来。看着彼此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共同成长,难道不是一件幸福而有意义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