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东海海面上,有一座“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的“海天佛国”,那就是“万顷风云浮碧玉,孤插苍溟小白华”的普陀山。普陀山是浙江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距舟山本岛约2海里。其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狭长,面积约12多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约300米。普陀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供奉观音菩萨,香火极旺。
普陀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4 000多年前岛上就有人居住。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将普陀山及附近岛屿定名为“甬东”。自秦朝起,就有方士来这里炼丹。至唐代,佛教盛行,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年—公元859年),天竺(印度)僧人首次来普陀山岩洞中诵经传道,“普陀洛迦”之名由此而来,意为“美丽的小白花”。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迎奉观世音像一座,由明州(宁波)乘船回国,途经普陀山莲花洋时,大风骤起,白浪滔天,船只无法向前。慧锷认为这是观世音菩萨不愿东去异乡之故,就在普陀山潮音洞附近登岸。当地有个姓张的渔民知道后,立即把佛像请入家中,并与慧锷一起把房子改为庵堂,取名为“不肯去观音院”。从此,普陀山开始供奉观音菩萨,名扬四海。南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宁宗御赐普陀山宝陀寺“圆通宝殿”匾额,指定只供观音菩萨,自此普陀山成为观音菩萨道场,香火兴旺。明清之交,荷兰殖民者一度侵占普陀山,致使胜迹颓败。清代重建了三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篷(即小型寺庙),遂成“海天佛国”。旧传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是观世音的诞辰,六月十九是观世音的得道日,九月十九是观世音的涅槃日,每到这些日子,各地的善男信女,包括东南亚的佛教徒,渡海来普陀山进香的人络绎不绝。
普陀山自然景观绚丽多姿:佛顶山陡峭高峻,云雾缭绕;锦屏山巍若屏障,花开如锦;雪浪山双峰对峙,白石如雪;洛迦山孤悬独峙,洞壑幽深。山上林木葱茏,遍布奇石;海边金沙耀眼,怪礁嶙峋。人称普陀山兼有“海之胜,山之幽,佛之瑞”,又把寺院、金沙、奇石、潮音、幻景称为“普陀五绝”。
普陀山上寺院众多,最为著名的为前寺、后寺与佛顶山寺。前寺即普济寺,坐落在梅岑山东麓灵鹫峰下,是普陀山最大的寺院。寺内大圆通殿供奉着高达8.8米的毗卢观音,四周端坐观音32化身。正门上有清朝康熙帝手书匾额“普济群灵”。大殿前有天后殿,后有藏经楼、方丈殿、内坛等三重建筑,左右有伽蓝殿、罗汉殿、功积堂、承德堂、关帝殿、兰公祠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十分壮观。法雨寺为后寺,是普陀山第二大寺,坐落在白华顶左侧的光熙峰下。寺庙依山凭险,层层叠起,殿堂楼阁,雕梁画栋,宏伟壮丽。最著名的为圆通殿,即九龙殿,是拆迁南京明故宫而建成的。九龙殿金碧琉璃,九龙飞舞争抱珠球,为佛殿一大胜景。慧济寺即佛顶山寺,位于普陀最高峰佛顶山上。寺东有天灯塔,为普陀山最高点,登塔可俯瞰全山,远眺东方,极目海天。慧济寺西有一棵“圣树”,树高约12米,形状奇特,从根部两杈往上分枝,被认为是成双成对、白头偕老的“夫妻树”。这棵树是在地球上仅产于我国岛屿的特有树种中唯一幸存的鹅耳枥树,依佛寺而生,不知是否因为沾了佛的灵气。
普陀山上的沙滩有千步沙、百步沙、飞沙与金沙等,以千步沙为最佳。千步沙靠近法雨寺,是一片长约500余米的平坦沙滩,沙子金黄,颗粒极为细腻,在阳光下熠熠生光。风平浪静时,海水微波轻拍沙滩,翻滚跳跃,激起无数细小的浪花。如遇大风,怒涛翻滚,拍击沙滩,翻起浪花千堆,声如雷鸣。清代孙渭《月中走千步沙》一诗中云:“千步堪留月,祥光散慈霞;远看金布地,近泛浪成花。水气云飞絮,波声雷驾车;慈航如可渡,此夜似乘槎。”夏日,千步沙、百步沙则为理想的海滨浴场。
普陀山的第三绝为奇石。岛的北部山上有云扶石,它高耸云表,危而不坠,下面的巨石上刻有“海天佛国”四个大字,为普陀山的标志。罗汉石耸地百丈,独立于山冈之上,如一位老态龙钟的僧人,肩负布袋,缓缓迈步。盘陀石在岛的西南部,两石相累如盘,上石如一巨大平台,下石顶部稍尖,紧紧托住上石,上广下锐,似摇摇欲坠,却稳如泰山。两石缝隙间可容十余人,石顶平台可容百人,人称“天下第一石”。离盘陀石不远,是著名的“二龟听法”石景(如图5-4)。这是两块巨大的山石,状如两只大海龟,一石似龟爬上岩顶,正回首观望,一石如一龟在崖壁上奋力上爬,昂首伸颈,朝向一寺庙方向。于是,人们传说这是东海、西海的两位龟丞相,来此听观音说法,后经观音点化终成正果。至于小的奇石怪岩,岛上到处都有,似人似兽,或驰或步,妙趣横生,不可胜数。前山海边的顽石上,还有一巨大的足印,据说是观音菩萨从普陀山跳到对面的小岛时留下的,人们称为“观音跳”(如图5-5)。
图5-4 普陀山“二龟听法”
图5-5 普陀山“观音跳”
潮音与幻景出现在海边悬崖上的海蚀洞里,是在海浪的长期冲击下形成的。普陀较大的海蚀洞有三处,即潮音洞、梵音洞和朝阳洞。潮音洞与梵音洞共称普陀的“两洞潮音”胜迹,在此可以“静坐听潮音,引颈看海蜃”。潮音洞位于岛的东南部,深达20余丈,潮水奔腾入洞,声若惊雷。在洞顶的山石上,有一孔穴,谓之天窗,可以看见洞底。洞顶石上镌有“现身处”三个大字,据说观音大士常在此现身。梵音洞位于青鼓垒东端,两壁陡峭,高近百米。每当潮水袭来,就会出现“水势奔腾峭壁开,半空雪浪似鸣雷”的壮丽景观。平时洞内水雾濛濛,幽泉滴滴,阳光下常现出五彩霓虹,神幻莫测,因而有“观音显圣”之说。认为只要心诚,就可以看到观音大士的形象。若有运气,还能看见海市蜃楼奇景。据报道,1981年4月28日下午,海上风平浪静,在百步沙一带的游览者,突然看到梵音洞上空的云海中涌现出朵朵五色瑞云。彩云中缓缓出现一座琉璃黄墙巍峨雄壮的千年古刹。这就是东海海面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
图5-6 武当山
普陀山以佛教圣地闻名,岛上景物沾满了佛家仙气,使这一东海小岛充满了神秘的佛教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