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是作为一个非常独立、自主性强的节目形态元素而存在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连接观众、促进双向交流的能动性中介,起着串联节目内容、表述节目旨意、调节节目气氛、引导节目进程的积极作用。节目主持人一般需要五官端正、气质上佳,更需要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拥有成熟的专业技术能力,并熟悉所主持节目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及相关范畴的东西。一些节目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或者发挥主持人的特色,在长相和普通话方面要求并不会有所降低,相反是着力开掘主持人本身的魅力。崔永元离相貌堂堂是有一定距离,但是他此前主持的《实话实说》《小崔说事》却曾拥有不俗的收视率,他反应机敏、言辞幽默的主持风格折服了广大观众;此前东方卫视《东方夜谈》的主持人刘仪伟长相和普通话都难以说优秀,但活泼幽默的主持风格让节目本身大放异彩;曾在凤凰卫视供职的杨锦麟和梁冬普通话都难说标准,但他们当时主持的节目在凤凰卫视也一直排名靠前。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随着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早期的电视节目往往只有节目内容本身,或者采取播音员播报的方式。播音员向主持人的过渡是电视业整体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播音员和主持人都是电视直接面对观众以有声语言及体态语言进行传播的节目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声音的运用、传达方式、形象仪表方面都有些相似,但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能动性、参与节目制作的深入程度方面都比播音员更加突出,尤其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方面的“个性化”“风格化”“人格化”方面都比播音员有更高要求。而在能力突出的情况下,同一个人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工作应该都能够胜任。世界上最早的节目主持人诞生于美国,而最早的主持人类型是娱乐性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们大多都是喜剧演员,往往是节目本身的演员。直到1956年,固定新闻主持人的诞生,才打破了以往节目中播报员播报的形式。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此前在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建台时,沈力成为了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1983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调整为有固定播出周期的栏目并设立了主持人,沈力成为《为您服务》的主持人,成为中央电视台第一位栏目主持人。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和观众直接交流的公众形象,是节目成熟和风格化的最直接代表。主持人需要塑造形象的自然美感,从发型、服装、主持风格都要契合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要能够塑造自己的亲和力以感染观众。语言功力是主持人的核心要素,其中包括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利用有声语言之外,还要能够巧妙利用副语言手段,包括形象造型和体态语,让自己的主持变得活泼生动。而在主持之外,对节目的策划、采访、后期制作也应该非常熟悉,知晓相关门类的专业知识,所有这些能够让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更加娴熟自如。
准确领悟节目宗旨和风格,流畅把握节目进程是主持人的基本要求,但在完成主持节目的基本任务之外,一个成功的主持人还应该呈现自己的个性特色,在节目内部展现自己的风格魅力,从而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这既是主持人的高水平表现,同时也提升了节目本身的质量。就像有论者指出此前《幸运52》和主持人李咏的关系是,“《幸运52》成就了李咏,李咏个性成就了《幸运52》”。
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今在荧屏上是全面开花,涉及各种节目类型,主持人的形式和风格也是形形色色,即便是一些新闻节目,由播音转主持风格的特色也在逐步加强。主持人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但一般以节目内容和功能属性来划分,这包括新闻评论类主持人、文艺(综艺)娱乐类主持人、社教类主持人、服务类主持人,等等。每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各有不同,需要侧重不同的主持功能,感情的分寸、言语的表达都需要根据节目类型和风格准确把握。但这些分类并不是纯粹截然分立的,有些是互相重叠,比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一些经济栏目的主持人,如《经济半小时》的主持人既具有新闻评论类的性质,也是服务类性质。
在中国电视新闻类节目蓬勃发展的今天,“说新闻”的主持风格逐渐流行。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重要新闻栏目是以播报的方式报道新闻,这种方式稳健大气、庄重有力,代表了国家大台的气派。使用播报的方式是由新闻语言的书面语特点决定的,这种书面语特征决定了新闻传播时的语意清晰、准确客观和权威时效,另外使用播报的方式也是因为新闻节目与政府目的、社会意义、舆论导向密切相关的缘故。世界上电视台在传播新闻时一般采用播报形式,尤其是以那些整点播出的新闻为代表。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电视台与观众的互动也更为密切,为了拉近电视新闻与观众的距离,一些新闻主持人采取了“说新闻”的方式进行传播新闻消息,这方面最早的代表人物是凤凰卫视《凤凰早班车》的陈鲁豫,她清新自然的“说新闻”对观众极具亲和力,她的主持甚至都不用提示器,新闻语言往往经过口语化处理,娓娓道来,轻松明快,却也不失分量。这种“说新闻”的方式因为容易引起观众的亲近感,并容易让主持人形成自己的风格,一经观众接受,便在国内的新闻栏目中广为推广。
大多数情况下,电视节目都是录播,主持人对节目的录制没有太多压力。但新闻节目一般都是直播,主持人要提前熟悉文稿和节目内容,并在直播过程中仔细听清导播的指令。新闻现场的主持人更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用简练、清晰、准确的语言传播新闻现场的情况,还要及时应对许多突发事件,有时还要和演播室或者其他新闻现场互动,这需要拥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
在综艺节目直播的情况下,主持人则成了现场的导演,因为节目的进程、时间的把握、气氛的调节、节奏的控制全都需要依赖主持人的现场语言功力和各种应变能力,要把节目有机地串联,调动观众的情绪,对现场氛围推波助澜,有时还需要面对场外,有时还需要一些即兴发挥,因为要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性。这类的主持人,需要熟悉各种文艺形式,有较强的艺术理解鉴赏力,拥有较丰富的舞台经验和一定的表演能力,语言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更应该有不俗表现。
[基本概念]
电视 电视画面 电视声音 电视摄像 电视编辑 电视主持人
[本章摘要]
1.电视是电子技术传送物体图像声音的传播方式和载体,它应用电子技术对静止或者运动的物体的影像和声音转换成电子信号,然后将其通过发射台经微波、电缆、卫星等传送出去,在远方经由接收载体而实现视听重现。
2.电视画面是由光电信号系统的摄录设备拍摄和制作的形象素材,呈现在电视机荧屏上,成为传递信息的画幅,每一秒钟25帧。
3.电视声音与电视画面一样,也是电视的基本构成,包含人声、环境声、音响、音效等几大组成部分。主持人、解说员的声音是电视区别于电影的独特声音构成,在电视声音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4.电视摄像是把所要表现的影像素材以光能转为电子信号的一种电子过程。电视摄像是实现电视画面造型表意的直接手段。成熟的电视摄像师必须能够准确地利用各种摄像器材及辅助设备,准确把握曝光控制,调节被摄物体的亮度平衡,把握好被摄物体的影调、色调的变化。它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影像及时再现的便捷性。
5.电视编辑指的是将拍摄的素材按照一定的构思进行剪辑、特技等特殊化处理成一个统一完整作品的过程。非线编辑把视频和音频信号通过数字化采集后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在非线编辑系统中的素材库中,它改变了机械编辑和电子编辑由传统的信号流在时间轴上连续按顺序的操作(故称线性编辑),而可以自由地在编辑系统内部对含有时间信息的视频、音频信号文件进行不按照时间顺序的操作(故称非线编辑),在非线编辑系统内便能完成节目成品的编辑。
6.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连接观众、促进双向交流的能动性中介,起着串联节目内容、表述节目旨意、调节节目气氛、引导节目进程的积极作用。节目主持人一般需要形象气质皆佳,更需要能说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拥有成熟的专业技术能力,并熟悉所主持节目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及相关范畴的东西。一些节目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或者发挥主持人的特色,在形象和普通话方面要求并不是很严,相反是着力开掘主持人本身的魅力。
[本章思考]
1.如何理解电视在所有传播媒体中所处的地位?
2.与电影画面比,电视画面有哪些特点?
3.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电视声音能和电影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4.与传统的线性编辑相比,非线编辑有哪些优点?
5.优秀的主持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