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镜头概念
长镜头也是电影创作中比较重要的表现手段,被越来越多的电影所普遍运用。但是它的概念,却同蒙太奇的遭遇一样,迄今为止世界电影史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标准的定义。
简单来说,长镜头就是拍摄时间比较长的镜头。另外前面镜头构成部分已经介绍过,长镜头还可以指涉具有起幅、落幅完整运用过程的运动镜头,以及包括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复杂运动形式在内的综合镜头的意思,并且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丰富多样的景别处理、构图方式以及不同的机位角度。比如苏联影片《雁南飞》中女主人公车站送别恋人的场景,长镜头的使用包含了她由汽车上跳下地面的升降运动、由人流中到坦克流中的跟移运动、由焦急的特写到淹没于人流的远景等景别变化以及由前到后的机位角度变化等,包含的形式多种多样。
长镜头的时间长度没有定论,可以根据题材内容、风格需求有不同的处理。但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心理以及影片内在的叙事节奏,长镜头的拍摄时间大约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这个时间极限。比如法国影片《四百下》结尾部分,小主人公逃离教养院奔向大海的数分钟的长镜头,成功传达了人物向往自由、追求自由、获得解放的舒畅情感,但同时通过黑白光影等处理笼罩着一层压抑绝望的氛围。还有影片《民警故事》开头,两个民警骑着自行车穿过大街、进入小巷、最后到达居委会的过程被一个长达10分钟的长镜头完整纪录,真实而连贯。但并不是所有的长镜头都在10分钟之内,也有远远超过10分钟、但获得巨大成功的例外。比如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导演的电影《俄罗斯方舟》,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当代电影人穿越时空现身1700年以前并漫游见证千年的俄罗斯历史的故事。令人惊讶的是,导演居然大胆地让全片从头至尾仅用了一个镜头就完整地纪录下来。这是世界电影史上迄今为止最长的一个长镜头,也是最成功的能永载史册的长镜头作品,影片在第55届戛纳电影节上大放光彩。
根据不同的拍摄方式和美学效果,长镜头大体可以分为四类:1.固定长镜头,指通过固定机位拍摄而来的长镜头;2.变焦长镜头,指通过光学变焦镜头拍摄而来的长镜头;3.景深长镜头,指通过前后景构图编排、人物纵深向场面调度而拍摄的长镜头;4.运动长镜头,指通过摄影机复杂的运动形式综合拍摄的长镜头。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综合运用或加以变化的。
(二)长镜头发展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长镜头的出现要远远早于蒙太奇。
早在1895年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公开放映《火车进站》《婴儿喝汤》开始,摄影技术的简陋导致只能以固定摄影的方式一个镜头完整纪录下来,也就在无意识中成就了长镜头。后来有人把这种无意识自然形成的长镜头,称为原始长镜头。
进入20世纪,格里菲斯成功开掘蒙太奇技巧之后,特别是库里肖夫、爱森斯坦等探索蒙太奇理论之后,短镜头之间的相互组接逐渐被电影人青睐。这个时候,长镜头在故事片中慢慢被忽视,但是在纪录片领域,长镜头仍然大展身手。1922年弗拉哈迪的不朽名片《北方的纳努克》中,就采用了长达20分钟的长镜头来纪录爱斯基摩人捕杀海豹的过程。这个镜头后来被电影理论家巴赞极力推崇,成为长镜头理论的经典例证。此后随着摄影机更加轻巧化,长镜头也越来越多被剧情片导演运用,比如1941年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在影片《公民凯恩》中大胆探索了景深长镜头和运动长镜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20世纪50年代,手提式摄影机的出现,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影响之下,长镜头理论体系最早被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倡导出来。他认为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违背了电影的本性,分割、割裂了现实时空的完整性,太过人为地提供了虚假的影像造型。他认为“摄影与绘画不同,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况且作为摄影机的眼睛的一组透镜代替了人的眼睛,而他们的名称就叫objectif(即客观性)”[10],应该让事物的影像与影像的持续性按照原样像木乃伊般保存下来。他从照相本体论出发,提出了电影应该是现实的渐进线,应该以长镜头作为手段来抗衡蒙太奇,强调电影对于现实的纪录,努力还原事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连续性。同样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也强调电影的照相本性,并提出了电影影像应该是“物质现实的复原”。
此后,长镜头能够最大可能地保持事件的完整性、时空的连贯性、现实空间环境的真实感的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挖掘和掌握。长镜头已经不限于新现实主义电影和纪录电影,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商业电影以及作家电影当中。
(三)长镜头美学特征
长镜头的出现,不仅是摄影技巧的发展与成熟,也是电影美学的突出成就。被巴赞赞誉为:唯有冷眼旁观的长镜头才能真正还原世界真实的原貌。
相对于普通镜头,长镜头有以下美学特征。
1.时空的完整性。长镜头时间比较长,在单镜头内就可以充分展示时间、空间的连续性,也可以展示人物运动过程的完整性,而不破坏事件原生态,因此具有强烈的时空完整性。比如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结尾,父亲迫于生计想偷回自己的自行车但却被抓,整个过程全被小儿子看见,导演用长镜头完整地纪录下整个过程。
2.表意的丰富性。在景深小、景别小、时间短的短镜头中,画面的信息量会受到严格的限制,观众的接受也是不具主动性的。而长镜头时间长,又富于景别、构图、角度等的多种变化,因此画面包含的信息量就非常丰富,并有层次感和创造性。比如影片《本命年》中泉子出狱,狭窄弯曲的胡同中泉子背对着观众向前走,直到走进小屋泉子回应邻居转过头为止,长镜头才算结束,包含了人物的焦虑感、影像的压抑感、叙事的沉重感等复杂的、意味深长的含义。
3.构图的开放性。长镜头包含很多的运动,比如演员的调度、摄影机的运动等,还有包括景别、构图方式的变化性,因为运动、变化而无法确定固定的画框边缘,反而通过运动、变化可以不断地提示画框之外的空间存在,不仅延展了空间的开放度,而且构图方面也呈现出由开放而导致的丰富性。比如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中,男女主人公在街上相遇,导演用两个长镜头分别勾勒了人物的出画入画的运动,构图上呈现出开放性,传达给观众一种独特的人物画外空间运动的期待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