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舞蹈、音乐、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电影还具有一种特殊的属性,那就是电影与商业的紧密关系,或者说电影具有浓厚的商业性。电影是一种多面现象,但即使当它作为纯粹的艺术作品而存在时,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商业性和经济运作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理解这种观点?首先,可以从世界电影的诞生开始切入。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短片,以此作为标志,世界电影正式诞生。公开售票的形式,明确奠定了电影与生俱来的商业性。在没有成长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之前,电影纯粹以市井杂耍的玩意儿而存在,这种新型的娱乐形式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而带来的巨额利润很快被很多人认识和利用。卢米埃尔兄弟在发明活动摄影机和拍摄出最早的电影之后,18个月内就变成了富翁。之后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更是利用电影作为赚钱工具,制造出了很多空前神奇的效果,获取了巨大利润。随着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以及声音和彩色技术在电影中的创造性运用,电影在很多国家被发展为一种最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并且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等一整套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系统。
其次,一部电影不像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可以完全依靠少数创作者的私人化个体发挥和小规模团结创造就能完成,而是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成果,是一种非常昂贵、非常奢侈的艺术创作。电影整个的生产过程需要整个社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商业经济始终至关重要地贯穿所有的环节。在制片生产阶段,必须高额资金的投入,具体呈现为专业设备的运用、导演演员等人才的使用以及实际拍摄必需的资金等。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要生产一部电影,中国内地至少需要投资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元人民币,诸如张艺谋《英雄》投资高达2亿多元人民币,吴宇森影片《赤壁》投资5.6亿元人民币,张艺谋影片《金陵十三钗》投资6亿元人民币;中国香港至少需要投资数千万元港币,刘伟强《无间道》系列每部影片投资高达3000万~4000万元港币,杜琪峰电影《毒战》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美国电影的制作成本高得惊人,最低成本的投资也要达到数千万美元甚至数亿美元,诸如《黑客帝国》《指环王》《星球大战前传》《变形金刚》《阿凡达》等越来越多的影片投资高达数亿美元。高额资金往往保证了明星的演出、名导的掌舵以及数字技术的运用,也保证了电影的好看和票房号召力。在发行放映的流通阶段,要使得电影能够在最理想的档期、进入影院和院线放映、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自觉买票来观看,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去进行有步骤地宣传、推广等,这是电影真正面对市场,也是电影创作能否顺利收益的重要环节。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非常重视宣传、发行和放映,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比如国产影片《英雄》就花费了1500万元人民币在国内热烈造势,《十面埋伏》花费2000万元人民币举办盛大的全球首映庆典,众多美国影片更是要花费多达数千万美元(占总投资的1/3或更多)的资金去做好宣发环节,宣传明星、突出导演、聚焦影片。很多时候,高投入也会带来高收益,比如《阿凡达》投资5亿美元,全球票房累计斩获27.8亿美元,等等。但高投入不保证高收益,很多时候甚至会带来高风险,比如2013年投资高达2.15亿美元的美国电影《独行侠》全球仅获1.47亿美元票房,损失惨重。
在消费阶段,现代电影更是科学利用经济规律,挖掘了影院放映、网络和电视台播映、音像制品发行、后产品开发等多重营销收益的架构,以求最大程度地赢得电影利润。通过这些方式,电影生产者和经营者获取了巨大的利益,促进了电影的再生产,同时电影观众也通过观赏消费满足了精神娱乐需求,达到了“双赢”的利益模式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商业回收和经济利益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电影艺术性的高水准和独特性,只有艺术性才能保障电影独具一格和赢得众多观众,因此电影的商业性又是和艺术性相辅相成、统一于一体的。
最后,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电影生产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现象,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越来越快速而完善地进入了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因为包括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业的所有电影生产部门和经营部门,虽然呈现为数量众多的国营或私营的企业或公司等经济实体,但都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一个大的经济群体,在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等多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共识,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也基本建构起包括数量与规模、类型与价格等许多方面在内的市场架构,并且在市场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地通过优化电影产品结构、资本结构以及资产重组、集团化并购等结构调整,更好地促进现代性电影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优质化,使得包括制片、发行、放映等三大部门既分立又合作互补的产业结构模式更加科学。
除了上述电影与科技、艺术和商业的关系,电影作为20世纪发展壮大的纪录、保存、普及、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原有的报纸、书籍等印刷媒介的基础上,挖掘并开创了全新的视觉图像时代,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同时电影作为以光、声、影、色作为重要手段,以轻松娱乐、梦幻欣赏作为突出特征的艺术形式,挑战了内敛凝重的传统文化,并且随着电影的不断流行和推广,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娱乐的现代性文化。另外,电影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基本概念]
电影 视觉滞留 数字技术 艺术审美 商业性
[本章摘要]
1.电影的概念界定,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从物质技术的层面出发,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或数字载体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从美学艺术的层面出发,电影就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2.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电影的诞生和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生产设备和物质前提。在推动电影制作水平的同时,科学技术也为电影创作拓宽了科幻电影题材范畴。
3.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逼真性、假定性、综合性等艺术审美特性。电影诞生之初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仅供普通大众在咖啡馆和戏园里茶余饭后的杂耍娱乐的“玩意儿”,然后经过数十年的形态发展和文化探索,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4.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短片,以此作为重要标志世界电影诞生。公开售票的形式,明确奠定了电影与生俱来的商业性。一部电影是社会群体创作成果,是一种非常昂贵、非常奢侈的艺术创作,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商业经济始终至关重要地贯穿所有的环节。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电影生产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现象,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越来越快速而完善地进入了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
[本章思考]
1.什么是电影?如何理解电影的概念。
2.电影诞生至今完成了哪几次技术形态上的重大革命?
3.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的表现有哪些?
4.电影经过哪些发展阶段才成长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5.电影区别于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创作的重要方面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