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除个别之处需做修改之外,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原则通过了联合参谋计划人员制订的《打败日本的总体计划》(Overall Plan for the Defeat of Japan,“C.C.S.417”)。除3个附件之外,该计划文件主要内容为:
假定:
2.我们对该问题的研究考虑了以下方面:
(a)进攻日本本土岛屿可能是不必要的,可以通过海上和空中封锁以及从逐步向前推进的基地展开的密集空袭来打败日本。然而,本计划必须能够加以扩展以满足进攻日本本土这种情况的需要。
(b)德国可能最早在1944年春被打败。
(c)在打败德国之后,苏联可能对日本作战,我们的计划建议,应做好一切可能的准备以利用这种形势的发展。下一步的进展取决于同苏联人进行的参谋会谈。
(d)紧接着“泰山”(Tarzan)作战行动[40]之后,可能必须在缅甸发起一场全面的战役。
总体目标:
3.获得我们能够从此出发对日实施密集空袭以及采取海上和空中封锁所需的目标地点,如果证明是必要的,则从这些地方出发进攻日本本土。
总体构想:
4.对日作战的主要努力应在太平洋。
太平洋范围内的作战构想:
5.在实施占领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同时,将继续沿着新几内亚—荷属东印度群岛—菲律宾的中心线挺进。这两方面的作战行动将相互配合。可以部署联合国家的海军为沿着每一条中心线不断发起的作战行动提供支持,并防止敌人的水面舰只干扰这两个地区同时展开的作战行动。对将一个地区的兵力和资源转移至另一个地区作出考虑。当时间和手段的分配存在冲突时,所给予的偏重应基于这样的事实,即目前中太平洋的作战行动提供了一种朝着日本及其重要交通线更快速挺进的前景;及早地获得更接近日本本土的战略空军基地;最重要的是,更可能加快与日本舰队的决战。
目标应是沿着新几内亚—荷属东印度群岛—菲律宾的中心线挺进,并完成占领日本委任统治的岛屿,以在1945年春季及时从较远的基地在“福摩萨”—吕宋岛—中国区域发起一场大规模攻势。
其他地区的作战构想:
6.北太平洋、南太平洋、中国和东南亚战场的作战行动,应在配合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的主要作战行动的情况下展开。在苏联参与太平洋战争的情况下,北太平洋的作战行动可能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并可能涉及到兵力较大规模的重新部署。
作战行动的总体构想:
7.作战行动的实施应着眼于:
a.早日摧毁日本的舰队。
b.使敌军产生最大程度的消耗。
c.针对敌人的船舶运输和交通线,实施秘密的空中、潜艇和布雷行动。
d.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发起以海岸和航空母舰为基地的空袭行动。
e.使中国继续抗战。
f.使作战行动序列保持弹性,并准备利用形势发展所提供的各种可能的捷径。
g.利用现实可行的情况下最早从欧洲战场调至的兵力。
1944年的特别作战行动:
8.所计划的1944年的作战行动,见《1944年打败日本的特别作战行动》(“C.C.S.397”,待修订)[41]中的一览表。这些作战行动是根据总体作战构想计划制订的。简而言之,它们慎重考虑了以下行动:
中太平洋
a.占领日本委任统治的岛屿,从马里亚纳群岛(关岛、提尼安岛和塞班岛)对日本本土实施超远距离战略轰炸。
西南太平洋
b.继续沿新几内亚—荷属东印度群岛—菲律宾的中心线挺进。扩大对荷属东印度群岛—菲律宾地区境内目标的空袭。
北太平洋
c.准备对千岛群岛和日本北部实施超远距离战略轰炸(为苏联可能参战所作准备的讨论见附件Ⅰ)。
东南亚战场
d.1944年春季,发起占领缅北的作战行动,旨在改善通往中国的空中航线以及同中国建立陆地上的交通线,大约同时发起两栖作战行动。在可用兵力的限度内,在1944年秋季继续开展作战行动,以扩大在缅北已占领的阵地。
e.如果手段可及,将采取进一步的地面、海上和空中进攻作战行动,包括从航空母舰出发的袭击行动,旨在维持对敌人的压力,迫使其兵力分散,对其空中和海上力量以及船舶运输造成最大程度的现实消耗。
中国战场
f.从中国成都地区,对日本境内的重要目标实施超远距离的空袭行动。
g.加强在华的美国空军力量以及中国的陆军和空军力量,以扩大中国境内或从中国出发的地面和空中作战行动。[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