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国方面不同的是,此时美国军方正专注于太平洋战场的危机,事实上并不愿意与英方就更广泛的战略问题展开具体细致的协商,但罗斯福答应了丘吉尔会谈的请求,美国军方只好顺应这一发展。霍普金斯告诫英国驻美大使哈利法克斯,英方在目前的情况下向美国军方提供详细的战略方案,只会起到负面的作用。[12]
事实上,跟随丘吉尔访美的英军参谋长们也预判到了美国军方此时的心理状态,但认为“如果我们要为这场战争画上圆满的句号,那么美国人和我们自己就必须一起未雨绸缪……我们把即将举行的会议视作我们与美国三军参谋长们未来合作的试金石。如果我们就目前如何战斗和以后如何赢得战争达成一致的看法,就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基础上讨论和决定各项计划和任务分配”,因此并未放弃上述确定的战略方案。他们还提出创建常设性的英美军事参谋人员的合作机构,甚至认为苏联、中国和荷兰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做法。[13]另外,英方内心存在这样的想法,即“符合其民族利益的方针路线是具有明智战略判断力的表现,而美国人的不同意见则表明他们缺乏经验、不成熟、态度恶劣”[14]。
12月18日,美国军方收到英方从海上发来的电文,建议双方会谈的主要议题是:(1)联合战略的重要基础;(2)即刻采取的措施,包括军队的重新部署;(3)联合力量的分配;(4)长期的计划,包括胜利所需的兵力和装备;(5)建立执行战略所需的联合机制。[15]
接到英方的电文后,美国军方计划人员匆忙就上述5个议题起草美方的会谈方案,并同总统罗斯福交换意见。12月21日,罗斯福和联合委员会采纳了军方人员所草拟的会谈立场,主要是:(1)以澳大利亚为基地部署一支空军力量;(2)巩固太平洋的其他阵地,特别是夏威夷;(3)向英国在中东的军队提供增援;(4)“获得”南大西洋的阵地——在巴西东北部、佛得角群岛,或者非洲的西海岸或西北海岸;(5)替换英国在北爱尔兰和冰岛的驻军。[16]
事实上,总统与军方在上述问题的侧重点上存在分歧。罗斯福更主张把最后一点放在行动的首位,而军方更强调第一点。因此,相比英方而言,美方内部在即将进行的战略会谈问题上不但缺乏准备,而且缺乏较为一致的立场,总统和军方似乎打算把这种分歧放到即将举行的英美战略会谈中予以解决。
美国军史学者雷·克莱因指出:“这些观点和决定简直不是完整的大战略,因为明显的整个意见分歧难以被十分笼统的措辞和在珍珠港事件之后混乱仓促的气氛中未经正式关注就通过所掩饰。被总统采纳的实际措施是这样一些特定的军事举措,即不一定会代表美国对任何广泛的战略或事实对任何特定的行动作出承诺,因为所有通过的措施在后勤方面令人颇为怀疑的可行性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并且没有针对它们确定清晰的优先顺序。”[17]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则指出:“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顺利的、连续不断的磋商,以前是而且继续是美国政府的特色。”[18]
因此,“阿卡迪亚”会议的结果绝大部分体现了英方的战略构想就不难理解了,但是由于英国的作战不得不依赖于美国的物资援助,这一点又关键性地决定了美国的战略构想超越英国之上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