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计划的内容(1 / 1)

“胜利”计划的内容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主要是有关敌我双方战略的分析;第2部分是有关海军物资生产的需求;第3部分是有关陆军物资生产的需求。相比第2部分的12页内容,第3部分(包括陆军航空队)竟达117页,而且第1部分事实上也是魏德迈负责完成的,足以证明陆军在制订该计划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计划报告的第1部分首先指出,要解决总统7月9日指令中的问题,首要的是设想如何打败敌人,然后估计所需的军事力量,最后计算关键的装备需求;强调任何军事行动应依据建立在正确国家战略基础上的军事政策。其次阐述了主要的敌我力量构成:德国及其占领之下与之合作的所有军事力量、日本及伪“满洲国”、意大利、维希法国,加上可能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潜在的敌人;英联邦、荷属东印度、中国、苏联、自由法国和德国占领之下的抵抗者、西半球的国家,是盟友或潜在的伙伴。

报告认为,美国的主要国家目标是:维持美国和西半球其余地区的领土、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完整,阻止英帝国的解体,阻止日本进一步的领土扩张,在亚洲和欧洲建立有利于这些地区稳定和美国未来安全的力量均衡,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建立支持经济自由和个人自由的政权;阻止欧洲或亚洲的政治军事大国将势力延伸至西半球。只有通过美国军队或者友好国家的军队在西半球以外取得的军事胜利,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如果德国成功征服整个欧洲,将会试图暂时与美国达成数年的和平去积蓄力量,但最终将力图征服南美和打败美国;在暂时的和平期间,德国将在南美进行渗透,建立亲德傀儡政权。如果日本打败中国和苏联,控制了关岛、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将缔造“大东亚共荣圈”,菲律宾将不可避免地落入日本之手;设想德国人民在不远的将来推翻纳粹政权是不太可能的,直到德国遭遇军事失败之前不会发生,即使建立一个新政权,也未必会同意美国的媾和条款。

要打败德国及其欧洲的附庸国,光靠欧洲盟国的力量是不够的,美国必须加入到战争之中,在东大西洋和欧洲或非洲,动用美国的一部分军事力量展开进攻行动。在缺少美国积极军事援助的情况下,英国和荷兰的军队难以抵挡日军的挺进,但目前预计日军不会进攻苏联东西伯利亚的共和国。

美国同时与德国和日本交战情况下总的生产物资需求,将分以下2种情形:与英联邦、荷属东印度、苏联和中国结盟的情况下参战;与加拿大、某些拉美国家、其他已被德国和日本打败的交战国结盟的情况下参战。在美国和盟国之间将以这种方式分配美国生产的物资,即有助于美国采取的最有利于打败我们共同敌人的军事战略能够取得成功。

接着,计划报告分析了敌人可能的主要战略的特点。德国目前阶段的战争目标是:在军事和政治上完全统治欧洲,大概还有西北非地区;如果该目标实现,德国可能在短暂的和平时期重组欧洲和积蓄力量,以备进一步的冒险行动,但不排除德国立即继续向印度、南部非洲或南美洲展开行动。德国主要战略目标及其手段具体为以下部分或全部:征服苏联的欧洲部分,打败其军队,推翻苏维埃政权,但最终的胜利仍然处于不确定当中;通过轰炸和袭扰海上运输,摧毁英国的抵抗能力,但目前入侵英国的条件还不具备;征服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但胜利取决于英国和苏联的防御以及意大利提供援助的能力;占领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法属西非、塞内加尔和大西洋岛屿,以加强对英国海上运输的袭扰,防止这些地区被对手占领。当德国军队远离其本土作战时,将面临运输补给的困难,其军事上的失败将影响纳粹统治的稳定,盟国制订战略时应考虑这种重要的可能性。

日本的目标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包括东西伯利亚、中国东部、印度支那、泰国、马来亚、荷属东印度、菲律宾,或者还有缅甸。在视欧洲战事结果而定的情况下,日本的战略行动可能是:在联合舰队的支持下,通过部署小规模的海军和大批的空军力量,在日本委任统治的岛屿建立和维持有效的屏障,从而对美国海军和美英两国在中部和东部太平洋的交通线构成威胁;通过联合舰队的支援,占领东西伯利亚地区;征服泰国、马来亚、荷属东印度和菲律宾,但由于缺乏装备和物资原料,日军不可能同时向北和向南发起大规模作战行动。从印度支那北部向云南发起攻势,以切断滇缅公路和削弱国民党军队的抵抗能力,可能对缅甸发起进攻以配合上述行动。日军所有这些行动将远离本土,如果遭遇顽强和长期的抵抗,日军持续进攻的能力将成问题,但对手明显的弱点和缺乏团结将使其在未来数月内能够实现其中任一目标。

关于美国及其盟国的战略,首要目标是:在军事上彻底打败德国。如果德国被打败,其整个欧洲体系将崩溃,日本可能被迫放弃大多数占领的领土,除非美国及其盟国在力量上难以继续同它作战。敌我之间尚无定论的和平可能给德国以喘息和重整欧洲的机会,即使英联邦和苏联被彻底打败,美国也将不顾艰难继续同德国作战。在最近的将来,美国的主要战略方式应是:向目前针对德国的军事作战行动提供物资支持,通过积极参战的方式提供来自美国的援助,同时遏制日本未来的扩张。除了苏联以外,盟国的主要力量是海军和空军,但是仅靠它们是不够的,只有陆军才能最终赢得战争。在最近的将来,美国及其盟国要针对德国的心脏地带成功地发动地面攻势是难以做到的,但防守行动无法打败德国,所以必须采用除在欧洲发动地面攻势以外的积极战略进攻方式:继续经济封锁,在德国力量薄弱的边远地区发起地面攻势,对德国的军事、经济和工业资源发起空中和海上的进攻,支持被占领地区的颠覆活动。针对日本的战略方式应是:顽强防守西伯利亚和马来亚,通过封锁发起经济攻势,通过袭击削弱日本的军事力量,中国则对日本占领军发起进攻。

美国及其盟国具体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手段是:确保西半球的安全,维系英国的安全,保证世界范围内盟国海上交通线的畅通,实施经济封锁,英国继续控制红海、伊拉克和伊朗,维持苏联战线的积极抵抗,阻止轴心国渗入西北非和大西洋岛屿,保住菲律宾、马来亚、荷属东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及附近太平洋岛屿、缅甸和中国,苏联继续守住东西伯利亚。

美国对盟国的物资援助应同美国的需要相一致。在涉及美国军事力量的建议时,应部分或全部考虑以下原则:由于盟国的主要力量是海军和空军,所以美国海军当局认为实施的海军战略应建立在进攻的基础上,在德国陆军无法全力施展的地方部署美国的地面部队;美国陆军当局则认为上述战略难以打败德国,有必要同欧洲大陆的德军交战,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向地面部队提供所需的物资装备应是总体生产需要的一部分;美国及其盟国应适当考虑美国总体生产能力中的差异、可用物资方面的差异、军队所需人力与工业和民事部门所需人力之间的平衡,高度机械化使得比以往的战争需更多地投入人力于工业领域;恰当运用外交、经济、金融和宣传武器,以减少直接军事努力的压力;应减轻战争努力的重负,以维持国民战斗的士气和意志。

第2部分的海军计划设想将于1946年12月31日完成。计划提出,要在东大西洋和中、西太平洋发起强大攻势,海军及海军航空兵需要125万人(其中航空兵15万人);各类作战舰只共1 093艘,其中战列舰32艘、航空母舰24艘、大型巡洋舰10艘、重型巡洋舰26艘、轻型巡洋舰75艘、驱逐舰444艘、潜水艇238艘;海军各引擎作战飞机总共21 068架(年度更新1.8万架),其中战斗机16 850架、训练等其他用途的飞机4 218架。需要对世界范围内不同海岸基地的防御作出规划。向英联邦提供30万吨的作战舰只,向拉美国家提供200万吨的作战舰只,为英国海军25%的作战舰只的修缮提供临时性的设施。1944年12月31日完成的商船吨位计划,将美国的商业船队吨位增加至1 800万吨,其中60万吨用于海军,向英联邦提供600万吨。美国民众所需的民用制造品、加工品和原材料将由其他军事部门制订计划,盟国这方面的需求应注意在美国以外地区建立原材料和工业生产设施的重要性。

在第3部分的陆军计划中,首先强调的是海空军尽管能够作出巨大贡献,但必须有强大的陆军才能彻底赢得战争的胜利,应具备为防御美国、西半球、欧洲及其他重要地区的美军和盟军提供装备的生产能力,对盟军提供装备的数量应视美国的战略需要以及盟国使用装备的效率而定。

接着指出,中欧是战争的主战场,非洲、近东、伊比利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远东是辅助战场。应扫清轴心国及其附庸国水面和水下的舰只,尤其是在大西洋和临近欧洲的水域。应取得压倒性的空中优势。通过持续破坏交通线、港口、工业设施和阻断原材料供应,使德国的经济和工业生产陷入瘫痪,通过各种手段削弱德军的战斗力。保住已有的军事基地,同时建立用于包围敌人的其他基地以备空中摧毁德国经济和工业所用,但派驻这些基地的地面部队不能分散打败德国这一主要任务所需的地面军事力量。在欧洲战场实施进攻战略的同时,在太平洋战场则应采取防御态势。

计划报告强调,过去的经验表明,在制订出计划到执行之间所需的时间一般为1年半至2年。据估计,至1942年7月1日,德军将占领白海、莫斯科和伏尔加河及以西的苏联领土,进一步向东进攻则可能需要1年的时间,美军训练、装备和行动的时间表很大程度上将受苏联战场形势的影响,因此面临2种可能性:一是迅速集中所有力量在敌人能够从苏联抽身之前对其展开决定性的攻势,二是进行长期的消耗战。按照目前的生产进度,很快能具备防御海外基地和西半球的军事能力,但不具备及时发起决定性攻势的力量,如果盟军能够占领并坚守即刻采取空中行动且随后发起地面行动的军事基地,那么将大大有助于早日决定性地打败轴心国。当前美国大部分的生产不得不用于支持英国和其他盟国,从而使美军无法发动攻势,但耽搁的时间越长,取得胜利的难度将越大。1943年7月1日是提供实施我们所计划的行动所需装备的最早日期,如果全面动用美国的工业潜力,能够加以实现。

到1943年7月1日时,世界形势可能是:一方面,苏军在欧洲已无能为力,只能在西伯利亚抵抗;另一方面,由于遭受经济封锁、苏联战场的损失、英国海空军的行动、无法迅速利用苏联的工业和原材料、人民士气的低落,德国的军事力量被大大削弱;日军将完全深陷在中国的军事行动,并受苏联远东军队的牵制,或者遭受美国、英国军事和经济上的报复;通过组建和装备额外的作战部队,英国及盟国能够增加军事力量,法国则可能继续同德国消极合作;对地中海战场的控制,包括北非和近东,依然是难解难分;美国成为一个积极的交战国,将通力合作以打败德国。

如果以上形势判断成立,届时可能只有英国以及北非和近东还由盟军控制,最终打败德国则需要在伊比利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非建立军事基地,为此需要合理部署军事力量和相应的人员、物资装备补给。到1943年7月1日时,预计轴心国在欧洲—近东战场有大约400个师,盟军大约有100个师,因此盟军最终发起进攻行动需要大约700个师,加上辅助部队,人数将近2 200万人,再加上已有的部队人数,这将对经济和工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压力,如果有效部署地面和空中力量、加紧经济封锁,将能够减少上述所预计的人数。

计划报告接着指出,逐步收紧对德国的包围圈是唯一现实可行并有效地给德国造成军事和经济压力的方式,失去潜在的军事基地将给战略实施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代价,而且现代的作战手段能使敌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集结力量,应避免重蹈挪威、法国、巴尔干等地区盟军的覆辙。

船舶运输是一个瓶颈问题。在大约1年的时间内运送500万人及其装备前往欧洲,需要大约700万吨船舶或者1 000条船只,而维持这一部队的战斗力则需要大约1 000万吨船舶或1 500条船只,但即使船只具备,欧洲的形势也不可能以使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在1年时限内横渡大西洋的方式发展,而且大规模部队的集结可能至少需要2年时间。

之前预估的实现国家目标所需的和生产能力能够支持的军事力量可能是不够的或不恰当的,没人能够准确预测到1943年7月1日时美国所面临的形势,我们可能需要更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以及更大数量的相应装备,重点则放在满足欧洲主战场的作战需要上。总的来说,需要5个野战集团军,大约215个师(包括步兵师、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伞兵师、山地师和骑兵师),地面部队总人数为6 745 658人,其中预备力量300万人;陆军航空队205万人,因此陆军总人数为8 795 658人。

最后,计划报告用大量的篇幅对陆军各兵种的力量组成、所需主要各类型装备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的部署及作战目标、美国的生产能力等作了十分细致的规划。[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