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篡改者主导了莫扎特史。我们有较全面的莫扎特书信——只是没人愿意从头到尾通读。莫扎特书信选删除了过多“少儿不宜”。五花八门的莫扎特传记大都互相摘抄有限的几句话。这些话,估计天堂莫扎特读了都不能认得自己。
“死亡是我们生活的归宿”——多么富有哲理呀,可是这封信是儿子写给病危父亲的,他正在想方设法不回到萨尔茨堡。这封信完全没有贝多芬、瓦格纳意义上对死亡的洞见,而是过于残忍地劝导父亲从容就死。
天使莫扎特离不开天使南内儿——然而他在多大程度上爱姐姐,是一大问题。在娶了康斯坦萨之后,姐弟间就存在问题了。这不能全怪他。在他带着新婚妻子回萨尔茨堡时,父亲和姐姐事实上拒绝接受莫扎特夫人,甚至拒绝给她任何纪念品。这无异于对小夫妻俩的羞辱。
姐姐一直认为弟媳是弟弟早亡的主要原因。晚年,姑嫂二人是邻居,但“老死不相往来”。由于不受奥地利人待见,莫扎特直到死都渴望到英国去。英国人对海顿的慷慨是德国和奥地利从未给予的。然而,当莫扎特希望把孩子寄放在父亲那儿时,老莫扎特严词拒绝——他以自己年老体衰为借口——然而此时老莫扎特正在为女儿带孩子——想一想什么样的儿子,才能让老莫扎特这样的父亲心灰意冷。
莫扎特大手大脚,喜欢奢侈品害了他一生——这些毛病不能怪康斯坦萨——但莫扎特不像贝多芬缺乏财务能力(贝多芬乘法都不会计算)。当莫扎特在书信中告诉妻子:德累斯顿王室送给自己一个漂亮(昂贵而无用)盒子时。德累斯顿王室会计清楚记录着:盒子是用来装100个金币的。莫扎特有小金库!
老莫扎特去世之后,莫扎特给姐姐的一封信,拐弯抹角的主要目的,就是申明自己的遗产权利——对自己应得的1000萨尔茨堡元,他明确告诉姐姐兑换成维也纳元——事实上相当于1200元萨尔茨堡元。
也许提一提就有些残忍——莫扎特在父亲入殓之际,创作了什么呢?《音乐玩笑》。我们至今无法理解,老莫扎特为什么让莫扎特母亲陪儿子到巴黎。这毫无疑问是莫扎特母亲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莫扎特不喜欢待在母亲身边,母亲从来都管不住儿子。由于语言不通,母亲几乎在巴黎抑郁而终。在母亲去世之前,莫扎特书信对母亲的生存状况几乎只字不提。“告诉您一个消息,这个消息也许您已经知道了——亵神的大坏蛋伏尔泰像一条狗一样,像一口牲口一样翘辫子了——这就是报应!”这是母亲去世同一天,被传记作家制造成“反封建斗士”的莫扎特对启蒙运动泰斗的报道。
也许莫扎特这个人是他作品的反面——冷得像北极风?“莫扎特作品不像其生活,而是与他生活恰相反”这句话不完整。“生活只有痛苦,作品充满欢乐”纯属浪漫派的顾影自怜——莫扎特从不把自我当成创作的中心。对待自我,他太多漫不经心。
作品不是莫扎特的正面影像,也不是负片,中间隔着我们无法度量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