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尔斯以现代大提琴“教父”闻名于世,他的演奏代表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演绎的最高境界。但只有在加泰隆尼亚、在巴塞罗那,我们才能感觉到全部的卡萨尔斯——加泰隆尼亚民族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
今天在加泰隆尼亚的4个省都有城镇和乡村广场街道以鲍·卡萨尔斯命名(他喜欢加泰隆尼亚发音的名字“Pau”,而不是“Pablo”)。他最少为人知的,就是作为作曲家的一面。但了解他的作曲风格对理解他的演奏、指挥风格必不可少。在世界各地,卡萨尔斯作品知名度最高的,就是他谱曲的《联合国赞美诗》和清唱剧《圣婴马槽》。这两部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单纯。卡萨尔斯说过,《圣婴马槽》讲述的是耶稣诞生的故事,必须要用儿童听得懂的音乐来写。《联合国赞美诗》更是要连亚非拉不识字的贫困人民都能听懂(严格地说,只有这些人听得懂的音乐,才有意义)。
以歌颂自由为主题的《圣婴马槽》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卡萨尔斯计划在西班牙法西斯倒台之日发表作品并进行首演。但西班牙法西斯政权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卡萨尔斯无奈于1960年在墨西哥举行首演。
他说,圣婴时代的人不会唱十二音列的音乐,所以音乐要易懂、易唱。卡萨尔斯的作曲生涯,显示出其深沉的宗教情怀。在流亡期间,他以《旧约·雅歌》等为词,谱写过不少赞美诗,写过包括《圣母颂》在内的传统赞美诗。
这些宗教音乐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均饱含着卡萨尔斯对加泰隆尼亚的眷恋。在作曲时,他老是想着巴塞罗那西北50公里处的蒙特塞拉特神山,在斧劈刀砍般奇特山峰的海拔1236米处,是著名的本笃会修道院。这里的修道院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童声合唱团——比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早300年。这些曲目珍贵的录音,当然是在修道院的录音——1962年首次录音即是在此。
这些音乐揭示出他作为大提琴家和指挥家的共同风格:简单、坦诚、庄严,伟大的感情,凝聚为深度而不是强度。时至今日,这些作品仍在神山修道院中被演出,参加礼拜的游客可以倾听,可以购买唱片。那简单纯朴的音符,让我们感受到何以一座超过1000年的修道院,至今仍是欧洲朝圣者的一大目的地。
其中他为《雅歌》谱写的曲子,我认为是唯一配得上这一《旧约》名篇的音乐。
我黝黑而美丽,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
国王把我带回他的帐幕,
我们将颂扬并且欢呼。
我们将陶醉于你的爱甚于葡萄酒
她们是如此爱你
我的良人开口对我说话:
“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来,与我同去。”
“因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了。”
“地上百花开放。百鸟鸣叫的时候已经来到,斑鸠的声音在我们境内也听见。”
卡萨尔斯的遗体1979年被运回出生地加泰隆尼亚温德雷尔村,与他的父母和密友重新团聚了。这一巴赫式简朴而庄严的葬礼,标志着弗朗哥40年的统治已被埋葬。冬天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