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春期性心理发展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有学习了解性知识的需要。伴随着青少年性生理的逐渐成熟,他们了解性知识的心理的需求和渴望也就随之产生了。据2008年7月11日的上海《青年报》报道,上海中学生青春期调查显示,中学生分别通过网络、课本、教师、家长等多种渠道获取性知识,从频率和数量而言,网络排第一,家长排最后。性心理教育有助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全成长。性教育并不是仅仅传授给青少年大量的性知识,还要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学会爱人、尊重人,实际上就是学会如何做人。此外,性心理教育关系到青少年未来的幸福。性教育要帮助受教育者科学地认识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成熟过程,认识友谊、爱情及婚姻关系的健康发展条件,树立性别平等、责任感与相互尊重等观念,以便享受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避免由于性无知与失误而导致的疾病。
二、青春期性心理的教育内容
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是青春期性教育的一部分,它与性生理、性道德、法律教育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春期性生理发展的心理教育
随着青春期性生理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性机能逐渐成熟,表现为女生来月经,男生出现遗精。男女两性的第二特征也日益明显,两性差异日渐扩大。
对此不少青少年感到既兴奋又困惑,表现为青少年男女对自己的身体及第二性征没有一个现实的和正确的意识。对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感到害羞、不安和不理解。另外有很多女性对自己的**发育不满意,为体形的胖瘦而烦恼;男性对自己的**不满意,为身材矮小而苦恼。他们将其看做自身的缺陷,产生自卑的心理,以至影响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
青春期性生理发展的心理教育,就是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两性生理发展的各种表现,消除他们思想中的不正确、不全面的认识和看法,如遗精伤元气,月经是不干净的,等等,从而使学生能以自然、健康的态度来接纳自己的性成熟。
(二)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教育
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使得这一时期的学生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些性意识活动。如被异性吸引,常会想到性的问题,出现性幻想、性梦等。这些性意识活动的出现是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属于正常的性心理现象。
由于当代青少年营养状况的迅速提高,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情况明显提前,但其心理发展并未与之相适应,青少年自我约束能力差。由于学生对此缺乏了解,青少年性心理既受中国传统性禁忌、性耻辱观念的压抑,又受迅猛而来的西方开放性文化的刺激和**。这种冲突导致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矛盾与迷惘,从而出现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受传统性道德压制过重,出现性生理发育时期过于害羞、害怕、甚至厌恶、恐惧感,严重抑制了青少年性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正常发展;另一种极端是效仿西方的无所顾忌、不负责任的性开放价值观,以至出现传染性传播疾病,甚至走上性犯罪的道路。
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性意识活动,并以适当的方式消除性意识活动对学习生活的干扰。
(三)青春期性行为的心理教育
随着青春期性生理的成熟,有些青少年还会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满足其性冲动的性行为,突出表现为**和婚前性行为。**基本上是一种自发出现的性**行为,它对缓解青少年的性冲动有一定的作用。适度的**行为对青少年的身体基本上没有损害,但是由于受不正确观念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学生在**后产生恐惧、懊悔、羞耻、负罪感等负性情绪反应,这会危害他们的心理健康。曹汉宾等报告,在被调查的600名在校大学生中79.5%有过**,**者中73.9%有自卑心理,13.4%担心日后性功能障碍和影响生育;据崔庚寅等对石家庄市在校中学生性梦的调查,对性梦产生“害怕”和“厌恶”心理态度的初中生占16.8%,高中生占24%,甚至大约3%中学生认为做性梦是“不道德的”和“罪恶的”。因为性无知、性禁忌、性压抑而形成的错误的性认识、性观念,会影响甚至扭曲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形成性心理发展障碍甚至病态。
婚前性行为是我国道德所不能容忍的行为,也是中学生守则所禁止的行为,其行为的产生,对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但近年来受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上升,而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在下降。有的青少年甚至还发生卖**、嫖娼等性罪错行为。由此可见,研究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找寻青少年性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青春期性行为的心理教育就是让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性冲动,防止婚前性行为和性罪错的发生。
(四)青春期异**往的教育
赫洛克认为,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关于与异**往的发展,在此阶段,大多数青少年要经历疏远异性的“否定期”、向往异性的“试恋期”、积极接近异性的“狂热期”和异性之间的“恋爱期”四个阶段。我国理论研究提出青少年性心理发展三阶段论。
异性相斥期,这一阶段女性大约在10~12岁,男性大约在11~13岁之间。由于此时的少年男女性征发育迅速,彼此对性的差别特别敏感,在心理上出现彼此疏远、相互躲避、相互排斥的态度,课桌上的“三八线”就是典型的异性相斥现象。在学习活动中,男女界线分明,即便是必要的交往,男女交往也显得腼腆、不自然。
异性相吸期,随着青少年对生理发育和性的逐步了解,对性征发育的陌生与恐惧逐渐消失,开始产生异性相吸的心理。这一阶段男、女性大约都在12~15岁。他们在情感上渴望交流,在行为上渴望接近。此阶段的青少年喜欢和异性一起学习、活动,相互帮助,关系融洽;同时逐渐形成欣赏异性的标准,开始有自己特别喜欢或欣赏的异性对象,性成熟相对早的青少年开始提前产生恋爱行为。
异性相恋期是青春期后期,这一阶段从15岁一直持续到青少年进入社会,青少年将逐步完成从异性相吸到尝试恋爱,逐步形成爱情观。
中小学生大都处于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中学生渴望接近异性,并试图与异性的长者或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可以理解的和接受的。但如果因此踏入早恋的行列,出现男女交往行为的失当,则已经超出了学生正常的异**往范围。
由于青少年年龄尚小,心理还不成熟,他们对爱情、婚姻的严肃性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再加上精力有限,无法兼顾爱情与学习对他们带来的双重压力,常常导致爱情与学习双失败,给其心理带来沉重的打击。
青少年异**往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的界线,充分认识到早恋对于自我发展的不利影响,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异**往观念,发展适当的异**往行为。
(五)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困扰的个别辅导
对于个别由于青春期性心理发展或由于早恋、失恋而导致严重心理困扰的学生,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要进行个别辅导,防止由此引发的性罪错、自杀、报复、心理疾患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
三、青春期性教育案例
案例12-18:“我是无聊的色鬼吗?”
欣欣是一名见到异性就紧张、羞涩的高中学生。最近一段时间他总爱做白日梦,一些低级粗俗的念头整天在头脑中转悠,有时心理还会产生一阵阵莫名其妙的冲动,浑身燥热不安。对此,欣欣感到很苦恼。“我是不是一个无聊的色鬼啊?”欣欣越想越害怕,经过内心的激烈斗争,终于走进了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老师亲切地向他讲解青春期性意识发展的心理规律,指出欣欣出现的这些情况是正常的性心理发展的表现。欣欣放下了心理负担,感到心里轻松多了。针对欣欣反映的本人喜欢从一些不健康书刊中获取性知识,沉浸于白日梦无法自拔的问题,心理辅导老师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为了使自己的性心理健康发展,要从严肃的书籍中获取科学的性知识,杜绝观看不健康的黄色书刊;还针对他不善于与女性同学交往的缺点,建议他主动参与一些男女同学共同协作的活动,比如,班会活动、班级间的球赛等。通过心理辅导,欣欣按照心理辅导老师指导的方法控制和转移自己的性意识冲动,白日梦少多了。另外与异**往也渐渐变得大方得体,减轻了见到女同学就紧张的情绪。
案例12-19:失恋不失去
晓峰,15岁,某中学初中生。初一时,班上一个女生薇薇“瞄”上了他。薇薇常常以她少女特有的聪慧的小“伎俩”向他传递友爱的信息,他却常佯装不知,不予理睬。后来,另一个男生主动接近薇薇,常与薇薇毫无拘束地嬉笑打闹,晓峰心里酸溜溜的。这时他才觉得那女孩儿还不错。她坦诚、纯真、随遇而安,不争先,不抢尖,挺招人喜欢。一天傍晚,在一段僻静的小路上,他突然听到一个女孩子的尖叫声。晓峰奋不顾身地跑上前去,见一个一脸无赖相的少年正与一女孩嬉皮笑脸地纠缠,说:“小妹妹,跟哥哥玩会儿吧。”女孩声嘶力竭地反抗着。年少气盛的晓峰,不由分说一顿拳打脚踢,那无赖少年鼻青脸肿地逃跑了。那女孩不是别人,正是令他惆怅不安的薇薇。这以后,他们便不时地暗中约会,他与薇薇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后来有一天薇薇突然要和他分手。他说:“现在咱们先念书,以后再联系,成吗?”“那也不成!”薇薇斩钉截铁地回答。原来薇薇目前的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妈妈知道缘由后下了最后“通牒”,薇薇也感觉跟晓峰无话不说的新鲜劲儿已经过去了,也不想再与他继续做男女朋友了。
失恋的打击让晓峰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几门功课亮出“红牌”,如果不悬崖勒马就要降级了。
中学生产生早恋现象与他们青春期性生理发育与性意识是分不开的。随着青少年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孩子和女孩子都开始意识到自己是成年人了,日益感到自己可以像成年人那样交往和生活。
爱是一项能力,它需要准备好一切能量;爱还是奢侈品,它耗费时间、精力,倾其所有的情感,还需经历分分合合带来的惊喜与痛苦。这些中学生都没有准备好。另外,中学生并不确切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爱情,极容易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如外貌、不期而至的壮举等,而坠入爱河,因此,青少年的恋情绝大多数不能持久,也很难成功。给予晓峰心理辅导,首先让其知道对于正在读书的中学生来说,早恋总是与失败紧密相连的。对晓峰来说及早结束这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可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晓峰和与他有相同经历者该如何走出失恋的泥潭呢?我们提供几条建议。
第一,倾诉。失恋者精神遭受打击,被悔恨、遗憾、惆怅、失望和孤独等不良情绪困扰,此时找一个可以交心的老师、家长或者心理辅导老师,将烦恼和苦闷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还可以用写日记或书信的方法,以此释放失恋者的负面情绪,寻得心理安慰和寄托。
第二,移情。及时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他人、事或物上。比如,失恋后,可以把时间用于与同性朋友交往,交流思想,求得开导和安慰;或是积极参加各种体育、娱乐活动,通过唱歌、运动、旅游等,在释解苦闷的同时,还可以陶冶性情;自己还可以融入到大自然的博大胸怀中,到乡村野外或风景区游玩从而得到慰藉。
第三,用理智的“我”战胜情感的“我”。要想到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不可一厢情愿强求对方,应该尊重对方的权利和意愿。也可进行反向思维,多想对方的不足,强化自己的优势,增强信心,鼓足勇气,迎接新的生活。正如海伦·凯勒所言:“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打开了。”
第四,升华和立志。失恋者积极的态度会使自身得到更新和升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之中去,如居里夫人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立志献身物理科学,以至成为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可谓是用奋斗完善自我的楷模。
案例12-20:面对性骚扰,勇敢地说“不”
2012年8月,在北京工作的程女士回安徽潜山老家休假,在与邻居家几个孩子聊天时,她无意中说起英国的“儿童十大宣言”。当介绍到“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小秘密要告诉妈妈,不保守坏人的秘密”等内容时,一个14岁的女孩突然站起来说:“我有一个秘密,天明学校的杨老师是个坏人,小学三年级时侮辱过我。”随即,又有几个女孩也说杨老师对她们“做过不好的事”,程女士决定立即报警。安徽潜山县检察院已经以涉嫌强奸猥亵儿童罪对天明小学校长杨启发提起公诉。据警方调查,从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里,先后被乡村小学校长杨启发性侵的女学生多达9名,年龄集中在6岁到10岁之间。而杨启发作案的地点主要在其办公室和家中,有一次甚至同时将两名女童带到其家中的卧室和厨房,分别实施性侵。
近些年儿童遭性侵害案明显增多。2010年以来,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共受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的案件22件,被害人共27名。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被害人总数的62.9%,其中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共11名。被强奸或猥亵两次以上的未成年人共10人,占被害人总数的37%。其中被侵害3次以上的未成年人共5名。
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权威、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他人与其发生性关系,并在性方面造成对受害人的伤害的行为。此类性关系的活动包括:猥亵、**、强暴、**易、媒介卖**等。女性和未成年人群体较易遭受性侵害。
凤凰网2013年6月1日撰文:
在这个六一儿童节之际,特别策划“幼女防性侵手册”,希望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希望家长加强教育负起责任,希望有关部门能行动起来,给国家的“未来”们一个未来。
数据显示,性侵幼女的三大主力是个别教师、个别老人和个别官员。5月20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与媒体发起“儿童性侵害调查”显示,性侵案中八成为熟人作案,其中公职人员占45%,年龄超43岁者近7成。
遭遇性侵,幼女该怎么办?
面对怪叔叔: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碰!
孩子必须要知道,接触抚摸,要分好的和不好的。如果有人对幼女有以下列举的行为,肯定是有恶意的:①大人带你到隐蔽地方,让脱衣服裤子;②大人抚摸你的胸部、下身,或让你摸他的敏感部位;③和你谈论敏感部位,或一起看有**镜头的电影、视频;④大人用他身体某部位(**、嘴)接触你的身体任何部位。
遇到上述情况,孩子该怎么办?采取如下10条建议:①路上要结伴而行,不要到四周没人的地方去。②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或者他人的饮料和食品。③任何人提出的性接触行为,都必须断然拒绝。④牢记陌生人或熟人都可能是性侵害的加害人。⑤对于不当或不舒服的身体接触,要勇敢说不。⑥牢记父母电话及报警电话110。⑦只要离开父母,一定要告诉父母返回时间,和谁一起,联系方式等。⑧遭遇袭击的时候,尽可能大声呼救,制造动静,给对方施加心理压力;一旦脱身,及时向警察或者路人求助。⑨学习几招简单而实用的应对招式,重在威慑:遭遇危险的时候,冷静对付,利用肘、膝盖、脚跟、手等部位,趁其不备,用力攻击色狼的薄弱部位,如裆部、面部等;搏斗后尽可能不要清理,以方便警方采集证据。⑩如果遭到侮辱或强暴,不要隐瞒,一定要及时报警,避免再次受到伤害,要勇于保护自己的权利。
幼女遭性侵,家长怎么办?
要重视孩子的安全应急知识及防范意识的教育,这是做父母的一份责任。
1.防止性侵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性侵”
要让小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隐私部位的。例如,告诉小朋友,游泳时泳衣遮盖住的部位,就是不能让人随便摸、随便看的地方;遇到不好的感受要说出来,即使是亲人,也可以说不。
2.家长平时应当提高警惕,不让女儿处于“脱管状态”
10岁以下这一年龄段的幼女防范意识尚未构建,父母应当提高警惕,不让女儿处于“脱管状态”。女儿外出玩耍时,要尽量陪同或将女儿置于视线范围内。
15~20岁的少女,家长要注意监督、提醒,培养女儿自我保护意识,适当帮助其对交往的朋友进行“过滤”,防止交友不慎。与此同时,少女自身应提高警惕,晚上尽量不外出,不喝酒,避免因贪玩而酿成大错。
3.自己女儿遭遇性侵,作为家长该如何做
①保存证据;②报警;③安抚孩子;④在司法过程中保护好孩子。
当性侵害事件发生后,为了避免对受害人的二次伤害,家长有义务告诉受害孩子,这不是他(她)的错;尊重并保护受害孩子的隐私权,做好保密工作;了解事实真相,鼓励受害孩子说出真话,并给予支持和安全感;安排受害孩子去医院检查,并接受心理辅导,保存好受害证据。
这种时候,家长应该为其灌输新时代女性先进思维,有必要的话去医院做一个处女膜修复手术,让她每天都开开心心。经常带她去游乐场、公园等地方散心。对她和正常女孩子一样对待,不要让她觉得被嫌弃或者不公平。久而久之,就会遗忘,淡化。必要时候买一些防身用品给她,比如,尖叫报警器、“防狼喷雾”,让她觉得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