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与他人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小学生也不例外,与家里的父亲母亲是亲子关系,与老师是师生关系,还有与同学间的关系。
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失调可表现为人际冲突,包括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也可表现人际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等。
一、人际关系失调的原因
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失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错误的人际认知
影响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失调,其中有不少人存在着一些错误的人际认知。比如,认为在校期间学习最重要,只要学习好、工作好、得到老师的认可就行,交往不重要,不想交往;因为时间珍贵,对个人学习有益的才去交往;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怕他人看不起;与比自己差的人交往,会降低自己的“档次”;缺少交往技巧,等有了交往技巧再去交往;与人交往一定要成功,否则交往就没意思;怕有的人品质不好把自己带坏了,不能与他们交往;任何时候我都是最棒的,他人超过我,就受不了;在交往中,应该以我为中心,否则没有意思,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人际认知的偏差。例如,第一印象,即第一次印象好的同学,什么都好;第一印象坏的同学,什么都不好。光环效应,即认为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同学或班干部,什么都好;经常受老师批评的同学,什么都不好。刻板印象,即认为作为老师就应该永远正确,班干部就不能有私心等。这些错误的人际认知常常成为阻碍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导致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失调的重要原因。
(二)不良的人格特点
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阻碍个体的人际交往。例如,自卑内向的中小学生,往往不能主动、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人际交往的范围很小;暴躁、易怒的少年,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自傲自大的中小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人缘很差;多疑嫉妒的中小学生,气量狭小,很难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等等。在中小学生交往中,由于人格不良引起的人际关系失调也是比较多的。
(三)人际交往技能的缺乏
有的中小学生,其自身有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愿望,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的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受挫。例如,有的学生不善于聆听他人讲话,总是打断他人的谈话;有的学生爱表现,好自吹自擂,容易与人发生争辩;有的学生说话不注意场合,经常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错误,叫人外号,开一些不健康的玩笑,等等。凡此种种,都是缺乏人际交往技能的表现,是导致某些中小学生不受欢迎的原因。
二、协调人际关系的策略
为了维护人际关系的协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中小学生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培养自己优良的性格,与人为善、通情达理、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日久天长,就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端正人际认知。少年朋友应该认识到,未来事业的成功,专业知识和技能只占20%~30%,而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占70%~80%,要审视并且矫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上述种种错误认知,克服人际认知的偏差。三是培养自己人际交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