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几天,具有强烈同情心的马斯洛在驱车回家的路上,目睹了这样一景:由穿着过时军装的童子军和老年人组成的游行队伍,美国国旗在队伍前头飘扬,拖着被泥水弄湿了衣服的游行者高呼口号,大声哭泣。马斯洛写道:“泪水开始从我脸上流下来……那一瞬间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从这时起马斯洛决定用自己的一生发现一种“和平餐桌心理学”。该心理学要论述最好和最崇高的理想,以及人类才能的潜力。之后马斯洛终生为这个理想而奋斗。
马斯洛的早期经历有助于他本人的塑造以及他的自我实现的研究。他这个贫穷、孤独和不幸的孩子以刻苦读书寻求安慰。他在威斯康星大学读书期间,在哈洛指导下,用猿猴做实验,验证他认为能够为世界提供一切答案的行为主义。他的第一个孩子的出生使他完全推翻了对行为主义的信念,他说:“任何一个有了小孩的人都不可能是行为主义者。”
从马斯洛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的精力、热情和谦虚。他认为他的经验使他坚强起来,其中特别重要的四件事是:结婚、成为父亲、拥有杰出的教师——哈洛、弗洛姆、霍尼、本尼迪克特、韦特海默、阿德勒,并且有机会获准研究两位拥有最好人格的人——格式塔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和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心理学家和非心理学家从他的许多书中看到了他对自己目标的朝气蓬勃地追求,并且表现了其对人性的乐观主义和人道主义。许多人认为,他不仅提供了研究人格的新尺度,而且也提供了研究心理学的全新方法。
一、马斯洛对人格的研究
马斯洛的重要目标是认清人类究竟有多少适合充分发展的潜能。他认为研究心理健康只能研究极端健康的那种人。他批判弗洛伊德等人只研究那些残废的、不成熟的、不健康的人。他认为那只能看到人性病态的一面。就像我们打算了解人究竟能跑多快,不能研究受伤的赛跑者,而应研究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金牌获得者。同样只有研究最健康的人格,我们才能发现,究竟能把我们的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
在他获得特许了解韦特海默和本尼迪克特时,他知道他在实验心理学方面的训练是不适用的。他抓住一切机会观察他们,发现了他们与其他人不同的特征。后来他又选择了活着的、已故的有卓越人格的49人。历史人物包括杰斐逊、林肯、斯宾诺莎、爱因斯坦、罗斯福、歌德等。经研究,他得出结论,心理成长和健康的潜能是生来就有的,我们的潜能能否实现,决定于个体和社会力量,这些力量促使或阻止自我实现。
马斯洛清楚地认识到,在现实社会中,只是极少数人达到了自我实现——少于1%,然而他对于多数人能达到人性理想境界仍持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人拥有的潜能比他们已经实现的要多,如果能够释放出这种潜能,我们完全能够达到自我实现者们表现的理想境界。
二、健康人格的动机
马斯洛认为,所有人都拥有一种对于成为自我实现的人的先天性追求或倾向。他把人类需要分为层次,并且呈梯形排列,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才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在自我实现需要产生之前,要先满足较低层次的四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一种对于食物、水、空气、睡眠和性的需要,它们的满足对于生存是必不可少的。大街上的乞丐每日为生存而斗争,他们不会有任何更高需要。
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被安全需要所推动。安全需要包含对于安全感、稳定感、保护者、正常状态和摆脱恐惧、焦虑的需要。例如,我们增加银行储蓄,买保险均是为了求得安全。
当我们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全感的时候,就为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所驱使。我们可能加入一个团体或俱乐部,或穿起它们的制服,通过与某一人或数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来满足爱的需要。现代人的孤独和隔离则是爱的感受和归属感欠缺所致。
接下去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马斯洛区分了两种尊重的需要,即他人的尊重和自我尊重。他人的尊重是基础,我们除非确信别人尊重我们,否则难以产生自尊。来源于外部或他人的尊重,可能是名誉、敬仰、地位、威信或社会成就等。当我们感到自我尊重时,我们便有自信,觉得自己有价值、有能力。
如果我们满足了上述所有的需要,那么人就会被最高级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驱使。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理解为期望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实现我们自己的所有品质和能力。
在后来的著作中,马斯洛又提出了第二种上层次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它们也是与生俱来的。儿童对于作用于他们的世界有一种好奇心,自发地进行探索,并渴望以他们的尝试去认识和理解。健康的成年人对于世界仍然是好奇的,他们想要分析它,并且以逐渐形成的认知结构去理解世界。如果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受到了挫折,自我实现就是不可能的。
三、超动机——自我实现者的动机
马斯洛在关于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中,发现心理健康者行动的动机有别于一般人。他把自我实现者的动机叫做成长动机、存在动机或超动机。在超动机状态下,动机根本不起作用。马斯洛说:“最高级的动机是不促动的和非力求的。”也就是自我实现的人并不力求,而是发展。
与自我实现者的超动机不同的是一般人的缺失性动机。它是指补足有机体某种缺陷的动机。例如,我们饿了,身体内就有了缺失感,这种缺失感引起生理、心理紧张程度的提高,就促使人去减少紧张,我们就有了向往特定目标(食物)的特定需要(饥饿)。缺乏需要不仅指生理需要,而且也指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与此相反,极度健康者,即自我实现者,有更高级的需要:实现他们的潜能和认识并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在这种超动机的情况下,这些人不是力求弥补欠缺,减少紧张。他的目的是扩大和丰富生活经验,在现有的生活上增进快乐和欣喜。他的理想是通过新的、挑战性的、各种各样的经历增加紧张。他们在环境中没有获得特定目标的对象,自我实现者是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动机的(即马斯洛所说的缺失性动机)。然而他们有成为完美的人性、实现他们全部潜能的“超动机”。这个动机是“特性的成长,特性的表现、成熟和发展。总之一句话:是自我实现”。他们处在一种自发地、自然地、愉快地表现他们完美人性存在的状态中。马斯洛称其为存在价值,其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在满足或获得这些状态上失败、受挫也是有害的,将出现超病理状态。这种由成长需要受挫而引起的疾病,其体验不如其他疾病那样清晰,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某种东西是不健全的,但不清楚缺的是什么,它是一种无形的不适,感觉孤独、失助、没意思、消沉、绝望。
表4-1 马斯洛的超需要和超病理状态
续表
超病理状态体现了完美人性成长和发展受挫,它们的存在阻止我们今后完全地表现、利用和实现潜能。有超病理状态的人已经有爱和归属感,感受到了安全,也有自尊感,但不是健康的人格,没有像健康人那样根据更高的动机进行工作。
我们已经看到了马斯洛观点中健康人格的超动机,有必要考查健康人格独有的特征。
四、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自我实现者充分满足了生理的、安全的、归属和爱的以及尊重的需要,摆脱了精神病、神经症或其他病理障碍。马斯洛认为尽管年轻人不可能完全自我实现,但是让他们“接近自我实现地健康成长”,向他们讲明个体心理健康的特征是必要的。
自我实现尽管是一种本能的需要,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受童年经验的影响。马斯洛认为,严格控制和支配儿童或过分的自由对将来的自我实现均是有害的,最有效的培养儿童的方法是“在一定限度内的自由”。
(一)有效地知觉现实
最健康的人客观地察觉他们周围的人和物。他们不把这个世界看做他们想要或需要的样子,而是没掺杂任何倾向性和偏见的认识,马斯洛称之为存在认知。这种认知可扩展到艺术、音乐以及智力、政治或科学的事情上。
不健康的人格按照他们自己主观认知认识世界,迫使世界适应他们的恐惧、需要和价值的模式。马斯洛说:“神经症患者不是情绪上有病的人,而是认知上不正常的人。”
(二)全面接受自然、别人和自己
自我实现的人毫不抱怨或焦虑地按其本来面貌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优点。马斯洛写道:“我们并不因为水是湿的而抱怨水,或者也不由于石头是硬的而抱怨它们,也不因树是绿的而抱怨树。”心理健康的人承认他们的天性,没有心理防御,不把自己隐藏在假面具或社会角色的背后。他们同样宽恕他们所认识的人的缺点,实际上宽恕的是整个人类。他们也对其行为的某些不足而内疚或烦恼,这是因为这些弱点阻碍完美人格的成长和发展。
神经症患者与此相反,他们对自己的缺点和弱点焦虑烦恼,以至把时间和精力从建设性的事情上移开了,丧失了活动的能力。
(三)自发、单纯、自然
自我实现者在生活的各方面都以公开、坦率、不做作的方式行动。这些人自然地按照他们的本性行动。他们富有思想并体谅别人,在自然而诚实地表现感情可能伤害他人时或争论的是琐碎小事时,他们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在社会的重大原则事情上他们将毫不犹豫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神经症患者和非自我实现的人们,不能自发地活动,他们常歪曲引起他们自己羞愧和内疚的那些方面。
(四)责任感和自我献身精神
马斯洛研究发现,自我实现的人对自己承担的任务都有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没有献身精神,要成为自我实现的人是不可能的。
自我实现的人热爱他们的工作,并且认为这工作对自己非常适宜。马斯洛曾描述,这个工作和这个人,似乎是“彼此预定了的……这人和这任务相互适合和相互从属到这种程度,完全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他们的工作是他们想要去做的事,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由于对工作的热爱,自我实现者就能实现超需要,例如,通过工作科学家探索真理,法学家探索公正。他们不是为金钱、名誉或权利而从事他们的工作,而是由于工作能满足超需要。工作向他们的能力挑战并促使他们成长,以致使他们的潜能达到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由于专注工作和由此带来的强烈满足,这些心理健康的人非常努力地工作。艰苦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已变成了休假、娱乐、文艺演出及嗜好了。
(五)独处和独立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人对独处和独立有强烈的需要。他们虽不怕与人接触,但他们不愿与其他人接触,为此他们可能是孤零零的和沉默寡言的。他们有能力形成自己的意向,做出自己的决定,履行自己的动机和自我约束。
而神经症患者通常高度依赖他人,没有强烈的自我感,他们常常按照他人——父母或领导者的模式思考和行动。普通人可能认为自我实现人的独处是不友好甚至是敌意的,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对他人没有强烈的需要。
(六)自主的活动
自我实现的人有自主活动的能力和偏爱,他们的发展依靠自己的潜能和内部资源。他们有自制力,而且有高度的自主性,在一般人认为大祸临头的时候,他们仍然保持基本的平静。
不健康的人,为了满足缺乏的动机,会高度依赖现实世界。
(七)不断更新的鉴赏力
自我实现的人使某些经验连续不断地增值,不管怎样重复,总有新鲜愉快感、敬畏感和惊异感。马斯洛测试自我实现的人,指出他们对于参加多次聚会、晚会或多次赚钱,没有一个人认为是千篇一律的,这经常引起他们愉快的体验。
(八)神秘的或高峰的体验
马斯洛发现他的健康被试者都有共同的体验:在达到高峰体验期间,自我是超越的,这个人获得能力感、信心感和决策感,感到没有什么事情是他所不能完成或改变的。
马斯洛在研究中发现两类自我实现的人:一种人有许多高强度的高峰体验;另一种人有较少而温和的高峰体验。他把这两种类型定义为“最高峰者”和“非最高峰者”,或者“超越者”和“非超越者”。最高峰者已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日常生活琐事,而且可能被看成圣洁的。
(九)对所有人的爱的情谊
自我实现的人对社会上所有人都抱有感情移入的爱的情谊。他们热爱人类,也有帮助人类的愿望。他们也许被他人的不合理、残酷的行为所压抑或激怒,但他们能迅速地理解和宽恕他们。
(十)人际关系的融洽
自我实现的人比普通人有更强的与别人联系的能力,与他人更强烈地相爱,更深厚的友谊和完全打成一片的能力。但在人际联系的数量上是少的,他们一般愿意与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
他们的爱是不求索取的,是一种无私的爱,而且像关心自己的成长一样关心着他人的成长和发展,在爱中体验着其他人所没有的乐趣和愉快。
(十一)民主的性格结构
高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容忍和接受一切人,而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教育水平、政治和宗教派别、种族或肤色等。
(十二)手段和目的、善和恶之间的辨别力
自我实现的人有把手段和目的明确地区分开来的能力。完全健康的人喜欢“做”。由于手段带来了欢乐和满足,结果手段往往变成了目的。
自我实现的人能区分善和恶、正确和错误,他们有十分明确的伦理和道德标准,并在一切情境下都坚持这些标准。
(十三)非敌意的幽默感
自我实现人的幽默是富于哲理的,通常是有教育意义的、有几分创新的幽默,而不是带有敌意的、捉弄的或**词秽语的。
(十四)创造性
创造性是心理健康的一种定势、一种表现,主要涉及我们领会世界和对其做出反应的方法,而不是已经完成的成品,表现为有独创性、有发明才能、有创新精神。
(十五)抵制文化适应
自我实现的人是自信和自主的,在一定范围内完全能抵制社会的压力进行思考和行动,当然他们也并不是故意违反社会准则以表示自主。
五、评价
马斯洛描写的自我实现的人是具有很强的独立民主意识、很强创造性的人,智力充分发展、品德十分高尚的人,这的确是令人们喜欢的,是心理高度健康、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想人物。他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性的乐观主义的理论,而且他相信我们人类全都有这样崇高的能力。
但是他的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因为这种极端健康的人仅是人类的极少数。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必须包含大量艰苦的工作、勇气和坚持精神。另外,自我实现的人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于绝大多数从事某些比较单调、缺乏挑战性工作的人,比如,流水线职业或例行公事的职业来说,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就比较困难。
尽管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有些不足,但是,他提出的人类潜能充分发挥的理论为人描绘出心理健康的最高典型图景,是人类努力达到的目标。这是令人鼓舞和振奋的,也是他成为人类潜能运动公认的受尊重的领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