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外酒店集团品牌经营比较(1 / 1)

1.品牌文化建设方面

品牌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内涵,文化使品牌更具有魅力,酒店通过品牌文化的塑造不仅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高层次的满足、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同时也在酒店员工心灵深处形成潜在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眷恋。

国外著名酒店集团充分认识到品牌经营对酒店集团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加强自身的品牌文化建设,同时更加注重将这种品牌文化融入到酒店的各个方面。索菲特是雅高酒店集团旗下五星级酒店品牌,其品牌的口号是生活即是艺术(Life is Magnifique)。而为了在高度竞争的豪华酒店市场建立领袖地位,雅高酒店集团与全球顶尖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和厨师合作,将法国最幽雅的室内设计展现给客人。索菲特很好地将品牌文化融入酒店建筑设计中,让入住索菲特的每一位客人都能享受生活给人类带来的艺术美感。丽兹·卡尔顿隶属万豪国际集团,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最豪华的酒店品牌,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创立了一套被高度认可的品牌文化:我们是为女士和绅士提供服务的女士和绅士。每个丽兹·卡尔顿的员工都将其视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对客服务中保证提供最好的服务和设施,使客人始终享有热情、轻松和优美的环境与氛围。丽兹·卡尔顿完美地将品牌文化融入酒店服务中,通过高度个性化的服务给每个顾客留下难忘的经历。由此看来,国外酒店集团不仅关注品牌文化有形载体的构建,同样也重视品牌文化无形载体的建设。

由于我国酒店集团与国外酒店集团相比起步较晚,如今在国外酒店集团将品牌经营作为企业重要发展战略且日趋成熟的同时,中国酒店集团对品牌经营管理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消化”。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酒店在经营过程中往往看重出租率、房价、财务状况等短期收益,而认为品牌经营会耗费成本,殊不知投资品牌获得的是一种长期回报。另外,一些酒店虽然开始重视品牌经营,但往往这些品牌都如同“空中楼阁”,没有很好的品牌文化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这就使得酒店品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导致品牌形象虚化。

2.品牌市场细分方面

所谓市场细分就是指根据消费者对产品不同的欲望与需求,不同的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把整体市场分割成不同的或相同的小市场群。对于酒店而言,充足的市场细分,会给酒店带来更加明确的目标顾客群,形成不同层次的多品牌发展,扩大酒店经营规模,增加酒店经济效益。在经济全球化和需求多样化的影响下,国外酒店集团的品牌经营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品牌的区域内经营转化为现在的多品牌跨国经营,使针对每一细分市场的每一类酒店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并最终形成了成熟、庞大的品牌体系。

目前世界各大酒店集团纷纷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不同品牌的多品牌战略,以使不同类别的酒店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从而与其他酒店品牌区分开来,如雅高酒店集团的品牌细分(见图24-1)。另外在同一品牌档次上针对不同目标顾客群体推出不同的产品类型,例如,豪生酒店品牌旗下拥有豪廷大酒店——白金五星级酒店,至尊享受的象征;豪生大酒店——五星级行政豪华酒店,置地优越,服务细致;豪生酒店——四星级时尚商务酒店,设施齐备,经济实惠;豪生度假村——五星级度假及会议型酒店,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图24-1 雅高酒店集团品牌谱系图

豪生服务式公寓——全套房家居式布置,全天候酒店式服务。充分的市场细分使顾客形成明确的品牌认知,进而形成固定的顾客群体。

相比之下,我国的酒店市场细分不足,大多数酒店只是拥有单一品牌,品牌线短小。而由于缺乏严密的市场调查,也使得我国酒店品牌在定位上跟风聚堆现象严重,哪个市场好做,有利可图,就向哪个市场盲目进军,没有切实从市场需求、顾客需求角度出发创建相对应的酒店品牌,所以缺乏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3.品牌营销方面

在酒店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营销理念已经不符合市场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酒店品牌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品牌的营销,所以全方位开展酒店品牌营销已成为提升酒店品牌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世界各大酒店集团纷纷通过形式多样的广告、极具吸引力的促销活动、丰富多彩的公关活动等推广自己的酒店品牌。6号汽车旅馆从1986年开始就一直使用广播电台做广告,并挑选了听众喜爱的播音员汤姆·博迪特(Tom Bodett)作为其发言人。该旅馆首创的“电台行动”使其在第一年就摆脱了全国竞争激烈的困境,而且有效地把品牌知名度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从10%提高到60%,随后持续三年都有高额的利润增长。更重要的是,该行动已经成功地把品牌形象植根于广大顾客头脑中。直至今天,播音员平淡睿智、憨言可信的语音形象与“我们为你留着灯”这句广告词,仍让许多驾车旅行者确信:6号汽车旅馆关心客人——不管你开车多晚,6号汽车旅馆就像家人一样在那里等着你。

另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酒店品牌营销搭建了有利平台。例如万豪国际集团的预订系统(MARSHA)与主要航空公司和旅行社的全球分销系统(GDS)均相互连接,仅在2001年,该预订系统就独自产生了1 210万次预订和2 580万夜预订的客房量。

但不论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品牌营销,国外酒店集团不仅注重形式的创新,更加注重品牌价值的传播,以此加深客人对酒店品牌的形象认知,帮助客人树立消费信心,让顾客产生一种物有所值的感受。而我国酒店集团在品牌推广时主要还是借助于广告形式,而且仅局限在促销层面的“信息传播”,只强调其经济效益,忽视其社会效益,这使得品牌营销效果并不明显。另外,我国大多数酒店集团网站的建立还不是很成熟,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营销网络,使酒店品牌的推广出现瓶颈。

4.品牌提升方面

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劳永逸。酒店品牌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考验,必然会暴露出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对品牌现状进行分析、修订和完善,其中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是常被提起的评价指标,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服务及提供服务的人。服务质量是酒店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服务质量不稳定,就会从根本上动摇酒店集团的发展,而酒店员工的稳定性是保证服务质量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目前国外很多酒店集团都认识到,顾客忠诚度和员工忠诚度密切相关,只有忠诚的员工才有忠诚的顾客。一方面,员工是否忠诚决定了员工对工作的态度,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员工对顾客的服务,而员工的服务又决定了顾客是否再次光临;另一方面,如果酒店员工的流失率过高,很难保证稳定的服务质量和顾客关系,顾客的忠诚度就很难保证。因此,国外酒店集团非常重视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项目,升迁发展机会,认为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另外,国外酒店集团也非常关注与企业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员工,关爱员工,为员工举办各种联欢活动,提供各种福利待遇,增进企业与员工间、员工与员工间的感情沟通,培养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忠诚感。另外,国外酒店集团也非常注重创新,通过不断创新赋予品牌新的活力,满足顾客新的需求,进而提高顾客忠诚度。

我国酒店业员工准入门槛较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酒店内部缺乏对员工的持久培训,薪酬与劳动付出不成比例,从业人员没有很好的职业发展空间等,这些因素致使我国酒店员工流失率很高,加之没有完善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等问题,使得酒店服务质量很不稳定。另一方面,我国酒店集团的产品和服务缺少个性化,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更难以提高顾客忠诚度。

5.品牌扩张方面

品牌扩张是酒店集团品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酒店集团实力增长的必然要求,是酒店集团合理利用品牌资源的重要方式,是酒店集团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品牌扩张需要资本的支持,如果不能通过管理合同、特许经营等低成本的形式进行扩张,就需要采用资本扩张的方式,即通过新建、收购、兼并和控股等方式扩张。后者是品牌扩张的高级形式,在欧美,酒店业已经出现几次并购**。1989年香港新世界集团(New World)收购华美达集团(Ramada);1989年英国巴斯有限公司(Bass)完成对假日集团的收购,1998年又成功收购洲际集团;法国雅高(Accor)集团于1990年也完成了对6号汽车旅馆公司(Mobile 6)的收购兼并。另外,2004年跃居国际酒店集团三百强首位的“洲际酒店集团”就是因通过在2003年成功地收购兼并了美国的“蜡木酒店式公寓集团”(Candlewood Suite)而一举夺魁,并把连续六年稳坐世界三百强头把交椅的美国圣达特集团(Cendant)拉下马。2007年黑石集团收购希尔顿后,一举超过洲际,一跃成为世界上拥有客房数最多的酒店集团。

另外,国外酒店集团主要形成两个层面的扩张:单一品牌扩张和品牌系列扩张。凯悦酒店集团(Hyatt)和雅高集团(Accor)在品牌扩张方面提供了鲜明的对比。凯悦采用的是品牌延伸战略,凯悦的名字出现在其下属的凯悦胜地、凯悦摄政管辖、凯悦套房和凯悦公园等酒店中。雅高实行的是多品牌战略,其下属品牌包括索菲特、诺富特、宜必思、6号汽车旅馆、一级方程式等,针对各地域和不同档次的细分市场,扩大酒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

综观中国酒店市场能够大规模采用资本扩张方式的酒店集团还很少。一方面,我国酒店集团自身积累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很少有酒店集团能够大规模地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品牌扩张,大多还是处于“自给自足”“单打独斗”的状态,这使得酒店集团规模化发展比较缓慢,更难以与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竞争抗衡;另一方面,我国酒店集团自身的盈利能力不被投资者看好,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等金融资本以及其他产业资本不愿意主动介入酒店业,酒店集团上市融资也不容易,国内的产权市场也不健全。没有资本的支持,品牌扩张就会显得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