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方面
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是酒店集团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国外酒店集团均具有较强的市场参与能力。首先,国外酒店集团都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世界排名前六位的酒店集团客房数总量均达到了30万间以上。其次,国外酒店集团扩张极为迅速。美国酒店业市场豪华型酒店进入高速扩张阶段,欧洲酒店业也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如洲际酒店集团2001年的酒店数目为3,247家,到2006年年底增长到3,741家。最后,国外酒店集团都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在亚太地区、欧洲和北美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世界酒店行业排名第三的万豪国际集团,在全球77个国家经营管理着3,000余家酒店。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酒店集团还不具备和国外酒店集团相抗衡的能力,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规模效应方面,我国规模最大的酒店集团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与国外酒店集团具有较大差距,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位于世界酒店集团排名第13位,旗下经营管理的酒店仅为465家。此外,我国的酒店行业集团化速度缓慢,我国亟须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酒店集团。
(二)企业文化塑造能力方面
酒店集团企业文化是指酒店集团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培育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及行为规范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总和。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处于核心地位的精神文化。国外酒店集团注重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例如对待顾客方面,国外酒店集团注重将酒店的经营行为转化为对顾客的一种承诺。万豪国际集团以“食物好、服务好、价格合理”为酒店的服务目标,不遗余力地为顾客着想,向顾客提供无微不至的关心;对待员工方面,国外酒店集团将员工视为最重要的资产,具有较高的价值界定;对待社会方面,国外酒店集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国内酒店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尚存在不足。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模糊,如没有将酒店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合理有效转换,缺乏对酒店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理念深层次的挖掘。并且,服务于员工的理念尚未形成,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和满意度较低。国内酒店集团没有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产品创新能力方面
酒店产品创新是确保酒店销售增长和利润增长的需要,是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全面满足顾客需求的需要,更是适应市场竞争、保持和开拓市场、增强竞争能力的需要,酒店产品可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有形产品包括酒店自身硬件设施等,而无形产品是为客人提供的酒店服务。产品的创新性和个性是酒店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国外著名酒店集团在针对酒店市场客人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新颖独特的酒店设施和产品。凯悦酒店集团被看做商务、团队和休闲客人创新产品的典范。根据凯悦的商业计划,它在更新设施、提高服务及满足客人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凯悦酒店集团在全球有80多家酒店提供特别设计的商务房,每间客房都设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免费的欧陆式早餐和其他的特色服务,以帮助客人在异地工作得舒适和方便。国内大部分的酒店集团的产品创新主体不太明确,没有固定的产品创新人员或部门,也没有专门的服务产品研发部门。存在的一些新产品的推出和新服务方式的改变,基本都来源于酒店的管理者,缺乏跟顾客的有效沟通。
服务创新是世界著名酒店集团获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之一,例如假日集团的“热情式”服务、喜来登的“关怀体贴式”服务、香格里拉的“亚洲式”亲情服务等。而我国酒店集团善于塑造高质量的标准化服务,服务创新方面有所欠缺。标准化服务产品导致顾客感觉“千篇一律”,无法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也就无法提升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总之,我国酒店集团的产品缺乏差异化特性导致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无法有效满足高度细分的市场需求,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酒店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经营管理能力方面
国外著名酒店集团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国外酒店集团在经营管理方面注重明确酒店市场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争取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具体表现:一是实行市场营销计划制度。国外酒店集团的市场营销计划包含了对当地市场的研究、竞争环境的描述、酒店与本地竞争对象之间的优劣势对比、酒店产品开发和调整、客户分析、销售方案、价格政策、公关宣传计划及各类客人和各类客房每月每季应完成的营业指标等。目的在于使下属酒店都能按统一步骤、统一标准、统一策略和统一市场形象进行销售。二是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定价原则。酒店市场定位是酒店进行正确营销的起点。长期以来,酒店业市场上的恶性价格竞争的产生都被归结为市场过剩。国际酒店集团特别注意酒店的市场定位,有效地避免了恶性的价格竞争。三是依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国外著名酒店集团紧跟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以此不断地调整酒店产品结构。四是管理与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国外著名酒店集团的管理与服务都实现了酒店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这些措施有利于他们整体形象的确立,总体吸引力的增加。
我国酒店集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明确科学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流于形式化、简单化。在价格策略方面,我国酒店大多以竞争对手为标准,缺乏严谨的成本分析,价格变动及执行很随意,并且国内酒店市场削价竞争和错位竞争现象严重。
(五)营销策划能力方面
营销策划是酒店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现代酒店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公益活动、节假日促销、公关销售、产品营销等多种方式开展营销活动,力求使顾客得到的信息最大化。国外酒店集团注重营销策划,尤其是网络营销策划,在酒店的网上预订环节中尽量满足顾客的信息需求。美国假日酒店集团目前拥有的Holidex Ⅲ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民用电子计算机网,它对于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顾客需求,不断调整经营战略、稳定和控制客源市场并提高整体盈利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万豪国际集团全球预订网络系统可以借助全球电子系统实现信息即时互通;需求预测系统可以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及时反应,通过调整价格与出租率实现酒店利润的最大化;共享信息系统可以扩大销售与营销范围,以及向每一位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采购和收益系统能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我国酒店集团对市场营销能力认识不足,营销机制尚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营销人才缺乏。酒店营销中存在科技含量低、营销网络体系不成熟的问题。酒店在经营运营过程中,营销网络体系尚未建立,网络技术优势运用不充分,制约了酒店的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此外,国内酒店集团尚未认识到经营策划在酒店发展中的重要性。大多数酒店缺乏对经营活动的精心策划,致使产品雷同缺乏创新,酒店竞争力逐渐丧失。
(六)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国外酒店集团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与国内存在较大的差异。国际著名酒店集团,都无一例外地实行全球化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对于跨国经营集团而言,在全球范围内挑选出的人员在素质、能力、水平、见识等多方面明显高于只在一个区域选出的人员。中国酒店集团在用人观念上尚存在狭隘性和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习惯用熟悉的人、习惯用本地区的人、习惯用本系统的人等。
人力资源培养方面,国外著名酒店集团采用“人才自制”的方式。如希尔顿饭店集团在美国休斯敦大学设有自己的酒店管理学院;假日集团则在总部美国孟菲斯开设了一所假日大学,许多著名的酒店高层经理人都“产自”这些酒店管理学院。此外,这些酒店集团内部还设有培训部门,并有专门的培训基地,定期对酒店在职员工进行“知识、技能更新”的培训工作。而国内的酒店业主要依靠引进外援或是高校培养来解决人才问题。目前,国内酒店集团也在尝试酒店集团和学院培养互动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方式。2003年年底,上海锦江国际集团和著名的瑞士理诺士饭店管理学院合作,设立“锦江国际理诺士饭店学院”。这是我国首家中外合资酒店管理学院。
(七)品牌经营能力方面
品牌蕴含着酒店的国际知名度、商业信誉、顾客信任度、经营管理模式、垄断客源市场等巨大商业价值。国外著名酒店集团均重视品牌建设,并且品牌经营层次性明显,发展方向明确。国际著名酒店集团通过实施品牌多元化战略以达到充分占领细分市场的目的。它们根据不同标准构筑多品牌体系,有的按档次划分,如雅高国际集团的系列酒店品牌;有的按功能划分,例如洲际集团的系列品牌。另外,注重品牌内涵建设,比如品牌标准、建筑风格、品牌理念和质量控制体系等。
相比之下,国内酒店品牌较为单一,品牌发展方向不够清晰。国内具有国际知名度酒店集团品牌较少,仅有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首旅建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几家集团,且品牌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较低。国内酒店集团存在品牌开发投入不足,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并且缺少宣传和品牌整体形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