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胸襟气度(1 / 1)

灵魂有其美丽的服饰,就是那些使人精神光华照人的潇洒与豪放。这种胸襟并非人人都具备,因为宽阔的胸襟需要雄伟的气度。拥有了这种胸襟和气度,即使是面对敌人也不吝赞美之辞,并且在行为上予以宽大。当报复的机会来临时,这种胸襟最见精彩。它并不规避可施报复的情况,而是善加运用,化潜在的报复行动为出人意料的慷慨举措。治人之道,奥妙就在于此,政治的超凡境界也由此产生出来。这种胸襟从来不会炫耀它的胜利,也从来不装腔作势;胜利即使是凭本事而得来的,它也懂得不露痕迹。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智慧箴言43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这在日常生活中很受用。如果在有利于自己报复敌人的形势下,反而给敌人以宽恕,那么,你将收获最好的朋友,以及宽厚待人的美名。如果领导对部下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的事业会如虎添翼,可以说这将是世界上最合算的一桩买卖。

相传,楚庄公在一次战役中大获全胜,于是在宫中大摆筵席,犒赏文武百官,并请自己的爱妃许姬为众臣斟酒助兴。忽然一阵风吹来,熄灭了所有的蜡烛,漆黑混乱之中,有人抓住许姬想占便宜,许姬急中生智,顺手拔下那人的帽缨,然后禀告楚庄公,要求惩治此人。楚庄公却说:“今天请大家喝酒是为了庆贺战功,请各位拔掉帽缨,痛饮尽兴。”随后才命令重新举烛。

此事过去三年后,晋国来犯,楚庄公御驾亲征。在交战中,他发现有位将士总是身先士卒、奋不顾身,极大地激发了士气,楚军大胜而归。后来,庄公问及此事,那将士才如实相告:

“三年前,我冒犯贵妃,本该处斩,大王不但没有追究,还给足我面子,我无以为报,只能奋力迎战,战死沙场,以报答您的不杀之恩。”

楚庄公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家。他以高瞻远瞩的胸襟气魄,不仅赢得一名誓死效忠的干将,更为自己树立了千古美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谨记:为别人留后路,就是为自己留后路。

宽广的胸襟是成就大事业的必备条件。凡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人生的主流,不要因小失大,更不能过分苛求别人。换位思考是学会宽容的必修课,只有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也才能保证自己将来深陷绝境时不至于孤立无援,甚至众叛亲离。与人交往不要过分拘泥于繁文缛节,尤其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人无完人,只有宽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自己才可能被人宽容。而有些人偏偏不理解这一点,他们总喜欢对别人吹毛求疵,否定一切,在他们眼里天堂也糟糕得无法忍受,这样的人是最可悲的。

济慈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过分执著于别人缺点的人,往往自讨苦吃。但是如果选择“把朋友的优点刻在石头上,把他们的缺点写在沙滩上”,你就仿佛具备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心胸也会变得开阔,这样即使是当初背叛你的小人,也会因为你的宽容而成为你两肋插刀的密友。

志当存高远。小气不能成就伟人。待人接物时,尤其是当谈论到不愉快的话题时,要把握大的方向,不可过于在意繁文缛节。彬彬有礼、显示出你的高贵和宽广的胸怀,是一种超凡脱俗的风度,假装对事情漠不关心是支配别人的诀窍。发生在你的好友、熟人,特别是你的敌人身上的不愉快的事情,你要学会视而不见,不要耿耿于怀。不要像那种人,脾气急躁而野蛮,一个小错误都被他们视为滔天大罪而不可饶恕。他们这样做是由于他们的秉性如此,而不是一时的意气用事。他们为发生的事和没有发生的事谴责每一个人。这种性情比残忍还可恶。

他们苛求别人,总是把原本芝麻大小的事说得比西瓜还要大,并以此来否定一切。他们就像不通情理的工头,天堂在他们眼中也只是牢房。他们的愤怒能把一切都推向极端。而其实这一切在生性善良的人眼里却不算什么,善良的人会认为别人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因为疏忽才犯了错误。

学会宽容别人,勿念他人过失。宣扬他人恶名的人,他自己本身也会声名狼藉。有的人喜欢用他人的过失来为自己洗刷罪名;或者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而嘲笑他人的过失,这样的做法实在是愚蠢至极。他们的呼吸浊不可闻,他们和藏污纳垢的阴沟有什么区别呢?醉心于此道的人,无异于是在挖臭水坑,挖得越深,越是满身污泥。谁能够没有过失呢?正人君子从来不对他人的过失津津乐道,免得自己变得人见人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