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说过的“过犹不及”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朋友之间的交往。
李克在婚姻上遇到麻烦,妻子离开了他,投入了情人的怀抱。李克像所有被抛弃的男子一样,有点丧失理智,经常借酒浇愁,每天一下班就缠着孔丹去酒吧。孔丹的妻子为此常常抱怨他,为了躲避他,孔丹与妻子躲进了父母家,他知道今晚再也见不到那张熟悉的面孔了。
孔丹解释说:我和李克的友谊是公司所有人都知道的,我们白天在一起工作,讨论问题经常会使我们口干舌燥。李克是个重友情的人,最初,我们经常下班后去外面吃晚饭,顺便谈一些轻松的话题,后来我厌倦了,开始推托回家。
可怕的是,在我借故离开后,他追到我的家里,他不再喝酒,只是没完没了地向我介绍他的想法,并经常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胜过夫妻和所有的合伙人”。我不得不点头。
天啊!这种事竟然持续了半个月,我和妻子的忍受力像被加压的玻璃瓶一样,马上就会爆炸,于是我在家里对李克的谈话开始置之不理,可这不能阻止他的谈话,并增添了他的抱怨。不管怎么样,他希望我不要抛弃他。
我和妻子商量了很长时间,决定在他这段挫折解脱之前,先住到父母家,等到李克恢复正常再说。其实,我心里十分清楚,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不正常。只是希望我们的友情胜过一切,但他从来就没有注意一下我妻子气愤的眼睛。
也许有很多人都会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的态度让人害怕甚至恐惧。《友谊自天而降》一书中说:“朋友之间各自的家庭、工作和其他社会环境,都不尽相同。作为朋友,如果不考虑实际,以自我为中心,强求朋友经常与自己厮守,势必会给他人带来困难。”
此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交往的次数越是频繁,这种差异就越是明显,过分的形影不离也会让最要好的朋友厌烦你,以致最终离你而去。
八分饱的人生哲学提倡与朋友交往应“平淡似水,和而不流”。这样,才可以在处理朋友关系方面游刃有余,其乐融融。古语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话本来是用来形容情人间的思恋,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那些感情亲密的朋友之间的关系。朋友交往应该是“淡而不断”。交往过密,便有势利之嫌;而一旦断了“来往”,时间便会无情地冲淡友情。特别是在生活节奏紧迫的今天,朋友之间很难有机会经常在一起聊天。朋友间的交流,需要注意友情的维护,比如平时多打一些电话,相互问候一番,也会起到加深感情的作用。
君子之交淡如水,与《中庸》上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厌”,是一个道理。古代君子的交友之道,如淡淡的流水,长流不息,源远流长。今人将交友比作花香,说“友谊就像花香,越淡就越持久”,与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中国,中庸之道是一种至高的做人法则,掌握了这种方法,便会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交友也讲中庸,除了“淡而不厌”外,还要“简而文”,“温而理”,简略但是文雅,温和且合情理。
处世箴言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友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