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的写作与文学创作不同,文学创作强调规避先定主题的写作方式,因为这样容易导致人物与情节的脸谱化、公式化,失去文学所特有的丰满与张力。这种“主题先行”的文学创作,已经被当代作家与读者摈弃。而演讲则不同,恰恰需要的是“主题先行”,也就是先定一个主题再进行材料的统筹。
领导的演讲词,都应该有着鲜明的主题,有演讲者自己的主张。有了主题后,再紧紧围绕主题找材料。主题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离开主题,材料是没有建筑图纸与方案的一堆沙子、水泥,零散、杂乱,没有任何价值。
如果说主题是演讲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演讲的血肉,为了使演讲稿丰满,我们就要在确定了演讲主题后,广泛搜集演讲时所要使用的材料。那么我们如何有效搜集材料呢?
一是用心观察。真实鲜活的身边事例,是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它与那些写在纸张上的事例与道理相比,因为没有距离感而更令听众信服。日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是演讲者亲身通过对社会的观察、体验、感受、调查、研究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时时处处都在发生着一些事情,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同事、亲朋小事,哪怕我们走在马路上,在商店购物都可以见到、听到一些令我们悲、令我们喜、令我们忧伤、令我们思索的事情,面对这些大小事情,只要我们是个有心人注意观察、总结,留意记忆,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建立起一个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库,这些第一手材料较之其他材料更生动、更鲜活、更具体、更真实、更独特,也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小觑直接材料的收集。直接材料是我们演讲获得成功的最宝贵的材料。
二是信息采集。演讲稿单靠个人观察所采集的材料还不够,必须广泛地从各种信息渠道来充实——如电视、报刊、网络。其中,互联网是一个最重要的采集渠道。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往昔所谓的“秀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变成现实。智能化的搜索方式(关键词搜索),使你能在短时间里迅速找到海量的相关材料。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材料的采集不是问题,成为问题的是材料的取舍——这在下一节将详细谈及。
材料的搜集,其实可以变为事前的收集。也就是在闲时做个有心人,将各种自己感觉有价值的材料收集起来。电脑的普及,让这种工作变得方便快捷。来自于网络的材料(文字、图片或视频、音频),你可以通过复制或下载的方式保存,其他来源的材料也可以通过录入或数据输入的方式保存在电脑中。这个材料库最好分门别类,这样有利于需要时迅速准确的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