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游过八百米的海峡,四个人来到了小岛对岸,在这里,他们能找到失踪的同伴吗?除了寻找史密斯,他们还会有怎样的探索?神秘岛之旅即将开启……
阅读批注
从水道中爬上岸,炎热的阳光很快晒干了他们的身体。穿好衣服后,斯皮莱让彭克罗夫待在原地等待,他独自一人顺着几小时之前纳布所走的方向找去。哈伯想陪他一起去,但彭克罗夫拦住了他。
“留下吧,孩子。”彭克罗夫对哈伯说,“我们需要在这里干点儿活儿,准备一个住的地方,另外还要想办法找一点儿尽可能管饱的食物,比如贝类动物。我们的朋友回来时,需要吃点儿东西补充体力。”[1]
“好的,那我留下来帮您。”
“这就对了!”彭克罗夫高兴地说:“我们开始行动吧,先找个可以休息的地方,然后找些食物,点上火,吃点儿东西。”
“休息的地方好办,”哈伯胸有成竹地说道,“我到岩石丛中找洞穴,那里可以让我们休息,我想是能找得到的。”[2]
海水退潮后,留下了一片十分宽阔的海滩。彭克罗夫早就注意到,在他们登陆点的不远处,有一个狭窄的水流出口。他们开始往那里走去。他们一路观察着有没有合适的岩石洞穴,一路在岩礁上寻找可以生吃的贝壳类动物。幸运的是,他们发现了很多石蛏,虽然石蛏味道有些辛辣,但对两个饿急了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人间美味,他们津津有味地美餐了一顿。
吃饱之后,他们继续向前走着,辛辣的石蛏肉却在他们的嘴里起了反应,彭克罗夫和哈伯都感觉到口中的干渴,现在他们需要喝水!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不能喝,所以现在最紧要的是找到淡水水源。
好在这是一座有山的岛屿,地势崎岖,容易形成淡水河流。果然,他们看到了那狭窄的水流出口中汩汩流动着河水,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那是一条从花岗岩夹壁间流出的河流,顺着从岩石间流出的河水望去,河流的源头隐藏在八百米外的矮树林中。[3]
河水清澈。站在河流面前,他们俯下身子,双手捧起了一捧河水,喝下去,透心的清凉感,果然是淡水!
“有淡水可以喝,远处的矮树林有木柴,靠着这些我们就能吃饱喝足了,当务之急,我们需要找一个可以住的地方,哈伯。”彭克罗夫说。
仿佛被之前抛弃他们的老天爷特别眷顾似的,不一会儿,在潮水冲积的土地上,他们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岩石堆,虽然不是可以容身的洞穴,但岩石堆的缝隙里也是可以休息的地方。对于这些特殊的“休息室”,探险者们一般把这种地方称为“壁炉”。两人爬进了岩石堆的缝隙中。此时,阳光普照,身子进去“壁炉”中,太阳光从岩石缝隙中吹进来,舒服地照在身上,感觉不到冷风的吹拂。这里真的是能让人休息的完美地点。[4]
哈伯心里想:如果这时能找到史密斯先生就好了,他一定会喜欢这里的。[5]
“哈伯,我们可以弄些木柴过来。”彭克罗夫建议道,“既可以用木柴堵住洞口防止冷风吹进来,又可以用柴火来取暖。”
说着,他们离开了这“壁炉”,准备去树林之中找一些可以用来取暖的木柴。
树林离“壁炉”不远,只用了十五分钟的时间,他们就走到了这片美丽的树林。尽管还是早春时节,树林里还是呈现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色。这是一片针叶树,它们可以生长在地球的任何地方,一棵棵松树夹在杉树之间,浓密的树枝像伞一样伸向四周。大树下面是浓密的青草,彭克罗夫和哈伯走在深深的草丛中,脚踩在上面,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响,好像鞭炮声一样。[6]
那些产生声音的,就是树上掉落的枯枝。彭克罗夫对哈伯说道:“我们可以用这些枯枝来生火,它们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东西。”[7]
收集柴火是一件很省力的事儿,因为在这片草丛之中,干枯的树枝遍地都是。生火的燃料是充足的,可是,如何把这些柴火运回到“壁炉”附近,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只靠两个人的力气是很困难的。彭克罗夫摸了摸头,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叹息道:“要是有辆车或一条船就好了!”
“我们没有车,也没有船,可是我们有河水!”哈伯灵机一动,说道。[8]
“没错,河水就在我们面前,它是一条长腿的道路呀!”[9]彭克罗夫很快地理解了哈伯的想法,高兴地说道,“我们现在就来造一条木筏,让木筏把这些枯枝顺着河流运下去。”
说干就干,他们用枯藤条把几根粗壮的木头扎在一起,不一会儿,木筏就做成了。两人合力把捡到的枯枝抬到木筏上去。
“可是现在正在涨潮,河流流不到我们的‘壁炉’。”哈伯观察水流后说。
“不着急,我们就等着退潮吧。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再往山上爬一下。”彭克罗夫提议道。哈伯赞同彭克罗夫的提议,于是两人把木筏和柴火留在原地,朝高处爬去。
在河流拐角的不远处,因为山体的崩塌形成了一个陡峭的岩壁,它的另一端向下倾斜,成为一个缓坡,一直延伸到森林边缘。两人顺着缓坡往山上爬去。他们的臂膀和双脚都强壮有力,没多久就爬到了山顶。
一站到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汹涌澎湃的大海,他们看到了自己登上海岸的地方,也看到了史密斯落入大海的地方。此时,海面上一无所有,只剩下一片汪洋。而海岸上也不见人的踪影,纳布和斯皮莱好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彭克罗夫担心地摇了摇头,好像不再对寻找史密斯抱有希望了。[10]
“我觉得,像史密斯先生那样坚强的人,是不会像常人一样被海水淹死的。”哈伯好像看出了彭克罗夫的心事,安慰他说,“他想必在某个海岸处爬了上来。”[11]
满心悲伤的彭克罗夫不想伤了哈伯的心,于是说道:“那当然,那当然,他总是能化险为夷。”
站在山顶上,他们还看到了那一片小树林,从树林到海边,是一块平原。平原的左侧有一条小河,流水穿过树林,从岩石间流出。木筏停放在树林的边缘,左边是险峻的峭壁,右边的石壁则非常平缓,再往右边看去,浑然一体的整块岩石变成了碎石,又渐渐变成了小块的鹅卵石,最终变成了细碎的沙子,伸展到海中。[12]
“看样子我们像是在一个岛上。”水手彭克罗夫嘀咕道。
“即使是在一座岛,也是个不小的岛!”哈伯说。
不管是岛屿还是大陆,现在看来,它的土地似乎很肥沃,风景怡人,食物应该也不少。
“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彭克罗夫说,“我们落在了这里,可以靠着岛上的食物生存下去了。”
即使是面对美景,对生存困境的考虑也让他们无暇继续欣赏。这之后,他们开始沿着南边山脊往回走。成千上万只鸟儿栖息在岩石上,哈伯跳上岩石,惊飞了一群大鸟。
“这些被惊起的鸟儿既不是海鸥,也不是沙鸥!”哈伯惊呼道。
“这到底是什么鸟?”观察了一会儿,彭克罗夫恍然大悟道,“那会不会是鸽子呀?”
“确实是鸽子,只不过是野鸽子,或者是岩鸽。我是从它们的羽毛上看出来的,你看,它们的翅膀上有两道黑纹,而且它们的尾巴是白色的。野鸽子好吃,它们的蛋也一定更好吃。”[13]
“我们可不给它们孵蛋的机会,”彭克罗夫兴奋地说,“除非它们能孵出荷包蛋来。”[14]
说着,两人爬到了岩石上,在石缝中仔细搜寻鸽子蛋,果然,在岩石的缝隙中,他们发现了几十个鸟蛋。水手拿出手帕,把这些珍贵的鸟蛋包好。
这时候,海水马上要退潮了,两人赶快从山上下来,朝木筏走去。已经是下午一点了,彭克罗夫和哈伯把木筏抬到水面上,将捆好的柴火堆在木筏上,借助退潮的水流,让它们随着河水往下流。没过多久,木筏就漂流到河口,离“壁炉”很近了。
回到“壁炉”旁,彭克罗夫和哈伯卸载完木筏上的柴火,便急忙把“壁炉”的窟窿堵上,他们把沙子、石头、树枝和烂泥搅拌在一起,封住了往里灌风的洞口。[15]
他们一边干活儿,一边聊天:“说不定他们已经找到更合适的住处了。”
“那倒有可能,”听了哈伯的话,彭克罗夫说道,“不过,即使他们找到更好的住处,‘壁炉’也可以当一个备用的住所。”
收拾得当,彭克罗夫和哈伯就开始准备生火做饭了。他们实在是饿坏了!可是,就在这时,彭克罗夫却惊叫了一声。
“哈伯,我们有麻烦了!”他看着哈伯,焦急地说道,“我找不到火柴了,哈伯,你那儿有没有?”
“我身上也没有!”哈伯也急了。[16]
彭克罗夫一遍遍地在自己的身上摸索,却始终没有发现火柴的踪迹。他们赶忙跑到沙滩上查看,又在石缝间寻找。彭克罗夫的火柴盒是铜制的,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黄色的光,很容易被发现,但他们却怎么都找不到那一盒火柴。
“会不会是在吊篮里的时候,您不小心把它也扔到吊篮外边了?”哈伯问。
“不会的,我这么爱抽烟,不会把火柴扔掉的。”彭克罗夫沮丧地说,“真糟糕,到底掉哪儿去了呢?”
就在这样的失望情绪中,他们等到了纳布和斯皮莱的归来。那是晚上六点钟,夕阳已落下,夜色浸润到空气之中,正在海边闲走的哈伯突然看到了两个黑乎乎的影子走来,那是纳布和斯皮莱,可是,在他们身旁,并没有史密斯先生。哈伯的心头不禁涌上一股悲哀的感情,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悲伤,一言不发地坐在石头上,他感到筋疲力尽,一点儿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17]
果然,斯皮莱告诉他们,他和纳布走到了很远的地方,但海滩上没有任何人的痕迹,史密斯先生可能已经葬身大海了。
就在这时,纳布突然跳起来,他哑着嗓子大声说:“不,他没有死!他是好人,绝不会死!”[18]大家都知道,纳布非常敬佩他原来的主人史密斯先生,面对这样的悲痛时刻,大家只能劝慰他。
互相说着安慰的话,哈伯顺手把一些石蛏递给纳布,可是纳布不肯吃,他根本没有心情。而斯皮莱显然是饿坏了,他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些蛤蜊。吃完后,他躺在沙滩的石头上,虽然疲惫不堪,但情绪还算稳定。[19]
这时,彭克罗夫走到他面前,问他有没有火柴。斯皮莱懒洋洋地伸出手,在口袋里摸索了一遍,没有找到火柴。这时,彭克罗夫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僵硬,他的眉头紧皱,额头上出现了一条条皱纹。[20]好在,斯皮莱又找了一遍,终于在背心的夹层里发现了一根火柴。
彭克罗夫兴奋极了,双手捧着这根珍贵的火柴,十个手指头紧密地靠在一起,生怕把它掉在地上。他高兴地大喊大叫:“太好了!一根火柴,对我们来说就相当于一船火柴!”
走到堆起的柴火前,彭克罗夫却迟迟不肯划开手中的火柴。他轻声地说:“不行,我手抖得厉害,哈伯,还是你来划吧。”他的声音那么轻,好像大声说话都会把火柴上的磷震掉一样。[21]
哈伯也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他的心脏跳得厉害,不过,他并没有犹豫,拿起火柴往石头上一擦。一瞬间,出现了一股蓝色的火焰,海滩上有了亮光。这时候,大家才感觉到天色已经彻底黑了。柴火噼噼啪啪地燃着了,“壁炉”亮了起来。
这一团燃着的火,是他们生存的希望。现在,他们必须特别小心,不让火熄灭。他们不缺木柴,只要火种不灭,一切问题都不算问题。
有了火,他们饱餐了一顿美味的鸟蛋。晚饭之后,斯皮莱把白天自己经历的事情都记录了下来;而彭克罗夫则一直守在火堆旁,小心地往里面添加木柴;哈伯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只有伤心的纳布一直在海滩上徘徊,他在那里守了一整夜。
阅读赏析
经过一晚的休息,从寸草不生的荒凉小岛来到伴有生机的新岛上,大家的理智逐渐回归,荒野求生的本领也开始显露。在本章中,几个人分工明确,斯皮莱负责去追寻纳布和史密斯,遗憾的是,并没有结果,大家都感到了悲伤和绝望,纳布尤其痛心;彭克罗夫和哈伯则留下来解决一行人的吃住等问题,本章着墨描写了两人寻找食物、水源、柴火、住处以及生火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区别于日常便利生活的另一种“粗暴”的生存方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海岛的岩礁上有能生吃的贝壳类动物,比如石蛏,可以临时果腹;顺着地势崎岖的花岗岩夹壁,他们找到了淡水河流的源头;树上掉落的枯枝是最好的柴火;海边的鸟儿不一定是海鸥,白色尾巴、翅膀上有两道黑纹的是野鸽子,它们的蛋好吃又有营养;岩石堆的缝隙是临时休息的完美地点,探险者通常称之为“壁炉”;没有车,没有船,可以用藤条和树干造木筏,再利用河水退潮运送木柴;沙子、石头、树枝和烂泥搅拌在一起能当“水泥”用,封住灌风的洞口不成问题……凡尔纳将这些原本不在大众视野的、生僻的荒野生存技巧,以及丰富的科学、地理、动植物等知识,巧妙地融会贯通于行文之中,令人不禁感叹:这样的生活离我们是如此遥远,却又如此富有魅力。他们接下来又将赤手空拳地创造出怎样的生活呢?我们一起期待。
阅读延伸
1.彭克罗夫和哈伯是怎样将柴火从森林运回住处的?
2.划火柴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彭克罗夫为什么会那样紧张?
3.本章略写了纳布和斯皮莱寻找史密斯的情节,请你发挥想象力,说一说两个人在途中可能会经历些什么?
[1] 语言描写 显然,经过一天的寻找与探索,大家逐渐从刚着陆时的慌乱无措中缓过神来,水手彭克罗夫更是展露出他理智、周到、顾全大局和经验丰富的一面。的确,既然流落至此,眼下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总要活下去。
[2] 语言描写 孤儿哈伯也积极行动起来,“到岩石丛中找洞穴”,他的脑子里果然有知识,还能学为所用;“我想是能找得到的”,自信也开始回归,并且有着独当一面的架势。
[3] 叙述 《神秘岛》一书的故事发生在岛上,那自然少不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如何将这些生硬的地理知识融入作品,凡尔纳在这一点上功力非凡,他让知识服务于情节,而不局限于地理知识的简单图解,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晦涩生硬的知识不再难懂,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4] 细节描写、想象 我们多数人都没有过跻身岩石堆缝隙里这种体验,想想也是不甚舒服,可如何让读者相信这是一处完美休憩点呢?画线句描写从石缝照进来的阳光舒服地照在身上,通过对这一细节感受进行想象描写,瞬间让人身临其境。
[5] 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反映,找到舒适的休憩点,哈伯第一时间想到杳无音信的史密斯,说明他一直惦念着失踪的同伴。同时也再次提醒了读者:史密斯还没找到,不知他是否还活着。
[6] 景物描写、比喻 画线句从整体到局部、由静到动地描写了郁郁葱葱的树林风光,在填饱肚子、找到休憩点之后,眼前的景物也逐渐明朗起来。这反映出人物的处境和心境相比前一天改善了很多,“伞”和“鞭炮声”的比喻为这段景物描写增添了灵动性。
[7] 叙述、语言描写 虽然情况有转好的趋势,但一切才刚刚开始,在他们眼里,这些美景都不过是赖以生存的物料罢了。
[8] 语言描写 别看哈伯年纪最小,但他聪明伶俐,头脑灵活,面对困难积极思考,很快想出了代替车或船的“交通工具”——河水。
[9] 语言描写、想象 这句话通过想象手法,巧妙地融合拟人修辞,把流动的河水比作长了腿的道路,直接用描写人的词汇来写事物,生动形象,同时也说明彭克罗夫是个想象力丰富且风趣幽默的人。
[10] 想象 彭克罗夫是个饱经风雨的水手,他通过对海岛地貌及周围环境的观察,加上大家遍寻无果以及时间的流逝,在心里默默地做出了悲观的想象推断。跟随彭克罗夫客观的视角和源于经验的推断,使读者也感到找到史密斯的希望实在有些渺茫。
[11] 语言描写 哈伯看出了彭克罗夫的心事并给予安慰,说明他是个心细、善解人意的孩子;他坚信史密斯还活着,还想象他已经在某个海岸处爬了上来,说明他性格乐观、豁达。这些品质特征都从人物简短的话语中体现出来。
[12] 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是指随地点或视角的转移,来描写所见到的不同事物。跟随彭克罗夫和哈伯的视角,读者仿佛同他们一起站在山顶,亲眼目睹眼前的一切。
[13] 对话 对于知识的描述,比起乏味的直接叙述,以趣味性的对话自然流畅地引出野鸽子的特征,表达效果更好。
[14] 语言描写 “荷包蛋”的描述真令人捧腹!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到的彭克罗夫的性格特征是勇敢坚毅、热爱冒险,现在又增加了一条:风趣幽默。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血肉丰满。
[15] 动作描写 一系列动作反映出彭克罗夫和哈伯两人做事麻利、配合默契。
[16] 转折 就在我们以为事情有了小小的进展之时,作者笔锋一转,顺境陡然转入逆境。彭克罗夫的一声惊叫,让人心中一紧,找不到火柴这一突发状况,让故事的发展改变了方向。转折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姿,节奏紧凑。
[17] 叙述 哈伯一直坚定地认为史密斯还活着,白天时他还安慰了彭克罗夫,想象史密斯在某处上了岸,并且可能已经找到了更好的住处。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一整天思维活跃,干劲十足。可现在,纳布和斯皮莱回来了,却没有史密斯的身影,他猜想到最坏的结果,巨大的心理落差令他无比悲伤、无比疲惫,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8] 语言描写 自从史密斯失踪后,黑人纳布从未放弃过希望。此时他突然跳起来大喊,反映出他矛盾而痛苦的心理活动:种种迹象都指向最坏的结果,他的心里也仿佛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史密斯没有生还的可能了,悲伤绝望、不甘心、不愿相信……复杂的心绪折磨得他喘不过气来。
[19] 对比 又是寻找史密斯而无果的一天,此时两人都极度疲惫和绝望,但纳布更为冲动,他沉浸在悲恸欲绝的情绪里不能自拔;而斯皮莱更为冷静,他知道,只有保持体力,才能面对接下来的一切未知和挑战。
[20] 神态描写 火,在荒野生存之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食物和温暖全都依赖火柴,历险无数的彭克罗夫一向沉稳,他此时的神态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
[21] 侧面描写 对待这唯一的一根火柴,彭克罗夫极尽小心之能事:“双手捧着”“十个手指头紧密地靠在一起”,生怕掉了;前一秒“高兴地大喊大叫”,后一秒轻言轻语;“手抖得厉害”,不敢自己划开。紧张的气氛被烘托到极致。作者没有直言火柴对于神秘岛上的落难者来说是何等珍贵,而是通过彭克罗夫的这一系列动作和语言,侧面凸显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