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尼莫船长仿佛无所不能,他居然发现了一条不为人知的海底隧道,这条隧道让鹦鹉螺号从红海直抵地中海。
阅读批注
伴随着这场惊险的人鲨大战,我们结束了采珠场的参观。1月29日,我们离开了锡兰岛。接下来,鹦鹉螺号朝着波斯湾驶去。
我们的船一直在红海上航行,直到2月9日,鹦鹉螺号从海水中浮出海平面,这里是整个红海最宽阔的部分。阳光照在辽阔的海面上,海水呈现出多种颜色交叠的神奇景象。
这一天,在平台上,尼莫船长问我:“教授先生,您觉得鹦鹉螺号怎么样?”
“非常出色!构造极其精妙!很难想象这是一艘利用现代技术造出来的潜艇,我甚至觉得它应该属于未来!”[1]
“是的,先生。我们的船设计巧妙、坚固,它不畏风暴、无可匹敌,现在航行在红海上,它既不怕红海的强风暴雨,也不怕海底的暗流涌动。”
“确实,这一段时间的航行,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它的伟大之处。每次,我们都靠着它精巧的设计化险为夷。”我顿了一下说道,“但是,行驶在红海上,我还是有点儿担心,因为红海被列为地球上最可怕的海域之一。”[2]
“没错,不过我们很快就能驶出红海了。到后天,我们就能抵达地中海。”
“地中海!后天?”我惊讶地喊道。
“是的,是什么让您如此吃惊?”
“如果不走苏伊士运河,从我们现在的位置出发,要去往地中海,必须要先经过非洲南边的好望角,然后绕过非洲一圈,再快的船也不可能后天到达!”
尼莫船长哈哈大笑起来,他说:“没错,我们不走苏伊士运河,可是谁告诉您要绕过非洲去往地中海的,教授先生?”我看到尼莫船长的嘴角闪过一丝得意的微笑。
“如果不走苏伊士运河,除非鹦鹉螺号长了轮子,可以从地面上开过去。其他的办法,我实在想不出。”
“我们可以从地底下穿过去,阿洛纳克斯先生。”
“地底下?”
“当然。”尼莫船长语气平稳地回答:“人们在地球表面修建的工程,大自然早就在地底下完成了。没错,我们可以从地底下的通道中过去。”
“什么!难道地底下还有通道?”我越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地底下有一条地道,我称它为阿拉伯海底隧道。它与苏伊士运河是平行的,从苏伊士下面通往地中海。”尼莫船长用最平静的语气说着让我最震惊的话,他讲着阿拉伯海底隧道的样子,我的脑海中想象出一幅海底隧道的景象。[3]
“可您是怎样发现这条海底通道的呢?”
我好奇地问道。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尼莫船长对我说,“之前的时候,我在苏伊士运河附近打了不少鱼,把鱼捞上来后,我在鱼尾巴上扣上铜圈,然后把鱼放回到海里。几个月之后,在地中海,我又捞到了这些鱼。所以我确定,这两片海域是相通的。”[4]
“船长,您说的话我认为句句都是实话,但我的耳朵却一直在抗拒它们!”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没关系,教授先生,我们很快就会穿过阿拉伯隧道了!”
当我把和船长的谈话告诉康赛尔和尼德后,他们都面带奇怪的表情看着我。尼德把他的嘲讽直接写到了脸上:“海底隧道?连接着两片海?您也信?肯定是骗人的。”我猜得没错,尼德肯定不相信这是真的。一个从陆地上走来的人,怎么能轻易相信海洋展现给我们的秘密?
第二天,天气被迷雾笼罩,偶尔有几只汽船从远方驶来,鹦鹉螺号会潜入水中航行。当它驶出水面时,我们坐在平台上,看着海面上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海洋的东岸在湿蒙蒙的雾气中时隐时现,模糊一团。[5]
正在我们东拉西扯地闲聊的时候,尼德突然用手指着远方说道:“教授先生,您看到那边有什么东西了吗?”
这样雾气蒙蒙的天气中,很难看清远处的物体。我使劲看了一下,没有看到任何东西,只能摊摊手回答道:“没有,尼德。我视力不像您那么好。”
“您再好好看看,就在右前方,好像是一只黑色的长方形物体。”
“没错,确实是,不会是另外一条鹦鹉螺号吧?”康赛尔说。
“不是的。”加拿大人回答,“如果我没弄错的话,那应该是一条海底动物。不过很奇怪,它不像是鲸鱼。”[6]
“不会是一条美人鱼吧?”康赛尔激动地说,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我的脑中闪过了种种关于美人鱼的传说,人们时常想象出一种人面鱼尾的怪物,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但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人面鱼尾的怪物。“世界上没有美人鱼,”我以科学家的权威口吻说道,“这应该是一种非常稀奇的动物,儒艮。”
“人鱼目,鱼形类,哺乳纲,脊椎动物门。”康赛尔表示赞同地点点头,如数家珍地补充道。
身旁的尼德则一直注视着那东西,眼中闪出贪婪的光,我们都知道,他又有了捕猎的念头,我们看着他手拿着捕鲸叉,站在平台上,那样子,好像随时要跳入海中,寻找时机与它搏斗。[7]
“教授先生!”尼德颤抖地说道,“我从来没有打过这玩意儿。”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尼莫船长出现在我们身边,他看到了儒艮,明白了尼德的想法,笑着对他说:“尼德师傅,您是不是手痒了?加油吧,捕捉到它。儒艮的肉可是非常棒的美食,如果你能捕到它,我们的餐桌上就有美味了!”
船长向船员们做了个手势,这个时候,鹦鹉螺号的七名船员面无表情地登上了平台。他们手中都拿着鱼叉和钓竿。小艇放到了海里,我们登上小艇,划桨者坐在小艇周边,尼德、康赛尔还有我坐在后面。
我们开启了捕捉儒艮的旅程。[8]我看着站在鹦鹉螺号平台上的尼莫船长,大声问道:“您不来吗?”
“不了,祝你们打猎愉快。”
小艇离开了大船,六位划桨手整齐地划动,小艇疾驰着向儒艮驶去,尼德站在船头,手握鱼叉,随时准备给它致命一击。此时,儒艮正在不远处游来游去,它似乎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这是一只至少有七米长的儒艮,它体形庞大,但因为没有任何攻击力,所以我们并不怕它。
在离儒艮五六米远的时候,所有的桨都停了下来。看准时机,尼德伸展开双臂,举起鱼叉,用力地向儒艮掷过去。
只听见“嗖”的一声,儒艮突然消失不见了,尼德使劲扔出去的鱼叉可能只是打了水漂。[9]
“真是见鬼了。”尼德好像不相信自己会失手,愤怒地喊道,“我竟然没有打中它!”
“不,打中了!”这时,我发现海中漂起了一丝血迹,我跟尼德说,“这动物受伤了,你看,它流出了血,只不过,你的鱼叉掉下去了。”
“啊!我的鱼叉!我的鱼叉!”尼德·兰德大惊失色地喊道。没有了鱼叉,再厉害的捕鲸人也无计可施。
水手们跳入海中,帮忙把尼德的捕鲸叉捞了起来。小艇开始追逐那头受伤的儒艮。
儒艮不时潜出海面呼吸,虽然身负重伤,但这只儒艮的速度丝毫没受影响,它像一只快艇,在海面上飞驰。小艇拼命地追逐着它,正以为要追不上它的时候,这只儒艮起了报复的念头。它潜入水底,消失不见了,不一会儿,儒艮从水中冲了出来,它用宽大的鼻孔吸了口气,看起来它的怒气已经到达了顶点,然后它一头撞向了小艇。[10]
好在驾驶小艇的水手都很机灵,在他们的操作下,小艇灵活地躲开了撞击。而站立在船头的尼德紧紧抓住艇艏,另一只手拿着鱼叉向儒艮戳去,扬起的手臂带来了巨大的力量,鱼叉直接刺中了儒艮的心脏。
胜利而归!这只儒艮足足有五吨重,当天的午餐,厨师特意烹制了这道菜,我觉得它比牛肉还好吃。
吃完了味道鲜美的儒艮肉,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要穿越海底隧道了。
我来到驾驶室,看着尼莫船长亲自驾驶潜艇。我们马上要下潜了,等到了地中海,我们才会重新回到海面上。
我像一个用心学习驾驶技术的学生,认真地看着尼莫船长在驾驶室里操作,不愿意漏掉每个细节。
没过多久,一条幽深又漆黑的宽阔长廊在我们面前出现,那就是海底隧道了吧!尼莫船长驾驶着鹦鹉螺号大胆地开了进去。潜艇两侧响起了“沙沙”的声音,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噪音,我从来没有听到过。
尼莫船长解释说,那是红海的海水顺着倾斜的坡道流入地中海所发出的声响,鹦鹉螺号穿梭在地下通道中,在通道狭窄的石壁上,我看到了一束束光在鹦鹉螺号周边闪过,它速度极快,像一支离弦的箭。这样的速度让我的心脏怦怦直跳。[11]
这真是一趟奇妙的旅行,我觉得自己被放入了万花筒中,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穿行。
到了十点三十五分,尼莫船长放下手中的舵,向我回过身来,他的额头上渗出了汗水。[12]
“我们到地中海了。”他对我说,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笑容。
他有足够的理由得意!仅仅用了不到二十分钟,鹦鹉螺号就通过了海底隧道,从红海驶到了地中海,这比船驶过苏伊士运河的速度还要快!
第二天是2月12日,拂晓时分,迎着早上清新的阳光,鹦鹉螺号又浮上了水面。我急忙冲向平台,想第一个呼吸到地中海清新的空气。
不一会儿,尼德和康赛尔也来到了平台上,他们完全没有留意昨天晚上鹦鹉螺号的壮举,而是在房间里安安稳稳地睡了一觉。
尼德口中带着嘲讽的语气,问道:“教授先生,地中海在哪儿呢?”
“尼德老弟,我们的脚下就是地中海啊。”我耸了耸肩,也用嘲讽的语气回答。[13]
“什么,就昨天一晚上?这么快?”康赛尔简直不敢相信我说的话。
“不,不是一夜之间,我们只用了二十分钟。”
“我还是不能相信!为了从红海航行到地中海,人们花费那么大的力气修了苏伊士运河,没想到鹦鹉螺号却找到了一条捷径!”尼德赞叹道。[14]
可是,接下来尼德要说的事,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们现在在地中海了,就在欧洲,趁这个怪船长没有把他的船开到南极去之前,我们要逃离鹦鹉螺号。”尼德小声地说。
听到尼德这么说,我有点儿五味杂陈,老实讲,我并不是很想离开,当然,我也不能阻止他寻找自由。[15]“尼德老弟,”我直言不讳地问道,“请您告诉我,您厌烦了鹦鹉螺号的生活了吗?”
“坦白地讲,我并不后悔跟着鹦鹉螺号一起在海底旅行,见到了那么多壮观的景象。”随后他话锋一转,“不过,我们已经旅行了这么长时间,不可能一辈子都待在船上,现在,旅行结束了。”
我明白他的想法,点点头,回答他:“相信我,旅行会结束的,尼德。”
“对,先生。”我忠实的朋友康赛尔在一旁答道。
“鹦鹉螺号就在离欧洲海岸不远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逃离鹦鹉螺号。”尼德仍然在坚持自己的想法,我承认自己无法说服他了。
“理论上讲确实是可以的,不过,尼莫船长肯定不会给我们小艇,您打算游过去吗?”
“完全可以!当鹦鹉螺号离海岸足够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游过去。如果太远的话,那就算了。”尼德认真地说道,“还有,我提醒你们,我的朋友,我们很可能只有这一次逃离的机会了。”[16]
我点点头,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正确的。
不过,在我们策划要逃走的时候,我发现,尼莫船长也存着戒心,在地中海上,他总是保持在水下,或者在离海岸很远的地方行驶。
阅读赏析
本章里,鹦鹉螺号来到红海海域,捕鲸高手尼德不仅能猎杀鲸鱼,猎杀别的大型海洋生物也不在话下,他和船员们一起猎杀了一条非常稀有的海洋生物——儒艮。本书里不乏猎杀海洋动物的细节描写,这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几乎是天经地义的行为,甚至代表着荣誉。
众人饱餐一顿后,尼莫船长准备从红海穿越到地中海。是的,原本从红海到地中海,必经苏伊士运河,但是尼莫船长找到了一条从红海直抵地中海的海底隧道——阿拉伯隧道。作者凡尔纳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仿佛穿越时空一般的奇观,从红海“穿越”到地中海仅用二十分钟。这也让书里的主人公阿洛纳克斯教授忍不住连连惊叹!
如梦幻一般抵达地中海后,睡醒后的尼德完全不敢相信他们已经身处地中海,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他们到达欧洲了,他的逃跑计划可以实施了。
阅读延伸
1.尼莫船长是如何确认海底隧道的存在的?
2.行文至此,你认为尼德会带领教授和仆人成功逃离鹦鹉螺号吗?
[1] 语言描写 这艘潜艇的确属于未来。作者通过这样的表述给读者以无限期待和畅想,这就是科幻小说的独特魅力。
[2] 对话、铺垫 别忘了,鹦鹉螺号也曾因暴风雨失去过一名船员。这段对话其实是为抵达地中海做铺垫。
[3] 想象 这里的写作技巧是想象?是的,因为现实世界并不存在这样一条阿拉伯海底隧道,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这条海底隧道太便捷了,它像鹦鹉号潜艇一样,给人以无限遐想。
[4] 对话 为增加真实性,作者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回答读者心中的疑问,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 景物描写 时隐时现的雾气为儒艮的出场渲染了神秘的气氛。
[6] 对话 尼德不愧是捕鲸高手,视力好,海上狩猎经验丰富。
[7]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阿洛纳克斯教授和仆人康赛尔从生物学上讲述儒艮的生物特征和生存现状,而尼德则跃跃欲试要去猎杀儒艮。不同角色对待不同事物的反应,总是不同的,对作者来说能表达多种价值观,亦能反应人物性格。
[8] 叙述 即便儒艮十分稀有,但是在作者所处的那个人类热衷于冒险的年代,人们还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所以,众人理所当然地要去猎杀儒艮。
[9] 动作描写 尼德的动作简洁流畅,十分精准有力,不过这只儒艮躲避危机的动作也十分流畅。
[10] 场面描写 作者将众人追逐受伤的儒艮的过程描写得一波三折,险象环生。
[11] 动态描写 动态描写法,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这里绘声、绘色、绘形地将动态的鹦鹉螺号穿越隧道的过程,描写得壮观且气势十足。
[12]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指的是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相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习惯性特点,等等。作者描写尼莫船长额头上的汗水是为了说明,哪怕是航海经验丰富的尼莫船长亲自驾驶鹦鹉螺号穿越海底隧道,也不是一件易事。
[13] 对话 尼德的话里充满了嘲讽和不屑,却从侧面再次说明鹦鹉螺号穿越海底隧道的行为是多么不可思议。
[14] 语言描写 尼德的赞叹之语更增添了鹦鹉螺号穿越隧道进入地中海是一项壮举。
[15] 心理描写 作者披露了阿洛纳克斯教授与尼德对逃跑计划的不同想法。
[16] 对话 通过以上对话不难看出尼德并非有勇无谋,而且他从没有放弃逃离鹦鹉螺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