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鹦鹉螺号的秘密(1 / 1)

探索思考

教授三人虽是被迫留下来,但是鹦鹉螺号和大海藏有太多秘密等待教授去挖掘和探索,不如,我们也跟随书中主人公的脚步,去一探究竟吧。

阅读批注

过了一会儿,尼莫船长终于从他对大海的幻想和抒情中走了出来。他慢慢冷静下来,恢复了平静,冷峻的表情重新出现在他的脸上。然后,他转身对我说:“现在,教授先生,您愿意和我一起参观鹦鹉螺号吗?”

我当然没有理由推脱,实际上,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这个神秘的地方了,它承载着我对这个怪船长的一些私人看法,我想通过鹦鹉螺号去验证它们。[1]

尼莫船长站起身,亲自打开餐厅的两扇门,迈着稳健的脚步走了出去,我紧随其后,跟着船长走上了长廊。

餐厅后边的一道门打开了,一个和餐厅差不多大的房间出现在我面前,然而,它比餐厅更令我惊讶:这是一个图书馆!鹦鹉螺号上居然有一个图书馆!

高大的紫檀木书架摆放在图书馆的墙壁前,书架上有着一层一层的隔板,它们把一本本厚重的大书分隔开来。书架沿着墙摆开,各种语言、各个科学门类的书摆满书架。[2]

当看到一本1865年出版的《天文学的奠基者》时,我猜想尼莫船长已经在海底待了三年了,因为它是书架上最新出版的书。

说实话,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这艘鹦鹉螺号潜艇是一个研究学问的好地方,这么多书籍资料摆在面前,任何爱钻研的人都会心动。

尼莫船长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轻声说道:“教授先生,你可以随意使用这些书籍。”

我谢过船长,心里增加了几分对他的敬佩。

这之后,尼莫船长把我们领到一扇门前,他有些神秘地朝我眨了下眼睛,然后轻轻地打开了一扇门,进入到一间宽敞的大厅,那里灯火通明,宽敞华丽。

这是一间四边形的客厅,大约长十米,宽六米,屋子足足有五米高,墙面是倾斜的,明亮的光线打在墙壁上,显得非常柔和。

在客厅中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是一座神奇的博物馆,汇集着世间的艺术珍品,三十多幅大师的油画装饰着墙壁,让整个大厅熠熠生辉。在这之中,我看到一些价值连城的作品,那些都是我们熟知的艺术珍品,在这座博物馆的角落里,我还发现了几座雕像,他们是根据古代雕塑缩小而成的。[3]

博物馆不仅有人类艺术的作品,大自然中的艺术珍品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在尼莫船长的博物馆里,还有许多非常罕见的贝壳标本、海盘车、海星等等。作为一名博物学教授,看到这些珍贵、美丽的标本,自然是感到开心和兴奋。[4]

尼莫船长也看出了我对这些标本的兴趣。“这些都是我收集的,我探索了地球上每一片海洋。”船长解释说。

这些贝壳标本中,有美丽的红棕色贝壳,也有浑身是刺的印度洋贝壳,还有薄皮易碎的塞内加尔岛贝壳……可以说,这些贝壳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我觉得,尼莫船长一定花了很多钱、很大的心思来收集这些贝壳。

紧接着,船长带着我参观了他为我们准备的房间,以及他自己的房间。

船长的房间看起来朴实无华,并没有什么特别值钱的东西,与他豪华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房中有一张铁床、一张大大的办公桌,而墙上则挂着各式各样的仪器。[5]

“教授先生,这些仪器您可能都认识,它们都是鹦鹉螺号航行时必备的仪器,标明鹦鹉螺号舱内温度的温度计、测量天气的气压计和湿度计、航海必备的指南针、通过测算太阳高度确定航行位置的六分仪。”

顺着他手指着的方向,我看到墙上挂着的各式各样的工具,那些都是很先进的仪器,甚至很多只有在军队中才会用到。但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也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可是,鹦鹉螺号的航行怎么获得动力呢?”

“鹦鹉螺号依靠电力航行。”

“电!”我吃惊地喊道。大家都知道,电能产生的动力极其有限,所以我继续问道:“可是,这艘船的行进速度太快了,目前来说,没有这么强劲的电能可以支撑这么快的速度。而且,全世界的电能都非常有限啊?”[6]

“我的电可不是一般的电!你们用的电来自大陆,而我用的电全部来自大海。”

“来自大海的电?大海可以发电吗?”我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是的,教授先生,我想您一定了解海水的成分。在一千克的海水中,可以提取大约百分之二点六六的氯化钠,另外还有少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钠、硫酸钠、硫酸盐、碳酸盐等,而我从大海中提取氯化钠,用它来制造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氯化钠?”

“是的,先生。把钠和汞混在一起,可以代替电池中的锌,汞是永远用不完的,所以大海里有取之不竭的电了。更重要的是,它们产生的电力是正常电池的好几倍!”说到这里,尼莫船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像对自己的发现感到非常自豪。[7]

用海水中的元素发电,是一种非常有想法的发明。有想法的人最有创新的能力,而创新的能力可以让整个世界充满可能。所以,我很佩服船长的学问。

在了解了尼莫船长的发明之后,我继续跟随着他穿过一条条长廊,来到了潜水艇的中部。在船中央,我看见有一架铁质的梯子,从地面上通到顶端。

船长解释说,这座梯子通向小艇。[8]

“鹦鹉螺号上还有一条小艇?”我相当惊讶,完全没有想到这艘潜艇里有这么多机关。

“当然。那是一条非常棒的小艇,轻便,也不会沉没,可以用来在海面上兜风。”

“真是个让人惊讶的想法!”我很佩服尼莫船长这充满创造力的头脑。

从平台上下来,有一个大大的客厅,可以让船员们在里面休息,也可以在客厅中观察船上各部分的动静。

我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每人嘴里叼着一根香烟,一阵简短的闲聊之后,船长拿出了鹦鹉螺号的设计图纸。

接着,他以充满自信的口气向我介绍:鹦鹉螺号是用钢板制成的,它的面积是一千零一十一点四五平方米;体积是一千五百零二立方米。“鹦鹉螺号的艇身是个长长的圆柱体,两端是圆锥状的,就像雪茄一样。这样的轮廓是流线型的,在航行过程中,排水方便,航行阻力也小。”[9]

只是单单看这张图纸,我也能感觉到鹦鹉螺号的精致和耐用。它让我想起了建在陆地上的坚固的房子,任凭各种风吹雨打都坚强地屹立着。

“这艘潜水艇太棒了!”我不禁大声赞叹道。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可是在黑夜中,船员怎么知道他的航行路线呢?”

“我们的船上配备着玻璃驾驶室,而且,鹦鹉螺号的探照灯可以照亮周围五百米的海水。”

尼莫船长的解释看似合理,但是我们都知道,在海洋中,越深的地方,压力越大,一般的玻璃承受不住海水的压力。我把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鹦鹉螺号的玻璃能承受得住深海的强大压力吗?”

“完全可以。我们利用一种新技术,生产了可以承受海水压力的玻璃,这种玻璃有巨大的抗压力。”

听了船长的解释,我不禁惊呼:“太妙了,船长!鹦鹉螺号真是一艘神奇的潜水艇!怪不得林肯号会败在它的手下。”

我也把自己对造船方面的理解分享给了船长,并赞叹他潜艇制造技能的先进和充满创新的想象力。我隐约感觉到,尼莫船长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10]

于是我问道:“您对造船工艺这么了解,之前一定做过工程师吧,尼莫船长?”

船长沉吟着,好像在思考怎么回答我的问题,想了一会儿,他说:“以前还在陆地居住的时候,我曾在伦敦、巴黎、纽约等地学习过。”[11]尼莫船长有着出色的口才,说起自己过去的经历也非常引人入胜。

紧接着,尼莫船长讲起了鹦鹉螺号制作的过程:“这艘船的部件是从世界各地搜寻来的——船的龙骨是法国来的,船的主机器是德国生产的,船的外壳则是英国的工厂制造的……我在大海的一个荒岛上建了一个生产车间,我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小岛上,我们把它组装好。这之后,我们清理了小岛上关于鹦鹉螺号的所有痕迹。”

这样神奇的经历听得我目瞪口呆,真的很难想象,这艘船的来历如此传奇。

看到我惊奇的表情,船长凑近我的耳朵小声说:“鹦鹉螺号的制作成本有四五百万法郎。”说起这昂贵的数字,尼莫船长特别平静,好像在说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这么说,您是很富有的人?”

“富可敌国,先生,我甚至可以帮法国政府还清所有债务。”[12]

我直直地盯着尼莫船长,好像在看一只怪物。我不知道他是说真话,还是在吹牛。

此时,气压计显示鹦鹉螺号在不断地上升。“我们到达水面了。”船长说,“先生,请和我一起到平台上看看。”

我朝着位于船中央的梯子走过去,踩着一层一层的梯子,像踩在石头上一样结实,这是钢板做成的梯子,甚至比石头还要坚硬。慢慢地,我们爬上了鹦鹉螺号的顶部。

紧接着,美丽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海面上平静得如一面镜子,天空清澈纯净,和海水相映生辉。微风从东边徐徐吹来,放眼望去,所见之处,没有礁石,没有小岛,也没任何船只,当然也看不见林肯号的踪影。[13]

尼莫船长从房间中拿出了六分仪,在平台上,他用这个精密的仪器测量太阳的高度,这样他就可以判断鹦鹉螺号所在的位置了。在观测的时候,他的肌肉一动不动,仪器像铁石一样,被他紧紧握在手里。[14]

那时是11月8日,我们在距离日本海岸约三百海里的地方。“我们的探索之旅正式开始了。”我们回到客厅后尼莫船长满意地说道。

“愿上帝保佑我们!”我回应道。

“教授先生,现在我要离开了,请您开始您的研究吧。”尼莫船长说道,“整个海洋都是一个展现在研究者面前的宝库,您可以好好感受一下。现在整个客厅都可以给您使用。”

尼莫船长向我敬了个礼,走了出去。我一个人待在客厅里,默默思考着。此时,我的思绪全部集中在这位船长身上:这个怪船长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或许还需要我用很长时间去观察。[15]

不一会儿,鹦鹉螺号开始离开水面,沉入海中。从潜艇的玻璃中,我们可以看到海水被电光照得通明透亮。大海的宽广深邃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周围一海里的范围内,海中的每一条鱼儿都清晰可见。

“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我禁不住感叹道。书本上的知识毕竟不是立体的,要想了解真正的世界,就要主动走入世界之中。对我来说,此时看到的大海,远比书本上的大海要更加美丽,更加摄人心魄。

光线透过潜艇中的玻璃摄入客厅中,海水被照亮了,海水中悬浮着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增加了海水的透明度,也使阳光将海水照得更加晶莹剔透。此时,水中的光是流动的,从鹦鹉螺号的玻璃看出去,外面像一个巨大的鱼缸。[16]

不知不觉间,康赛尔、尼德也一同倚在了窗玻璃前。

康赛尔转过脸问尼德:“尼德老兄,您感觉怎么样?”

“太奇妙了!太美了!”尼德说。在这美丽的风景面前,他好像已经完全忘了他的愤怒,也忘了去策划自己的逃跑计划,整个人都被美景折服了:“这样的美景,真是罕见,就是再远我也要来看一看!”我也跟着感叹道:“确实太美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怪人要给自己开辟另一个世界。没错,尼莫船长,他才是最会享受生活的人!”[17]

在之后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鱼儿伴随着鹦鹉螺号游动,它们在鹦鹉螺号的外面嬉戏、欢跳,好像在比着各自的速度。它们完全不知道,我们已经进入了它们的生活之中。

不知不觉,到吃饭的时间了,可我们一直没有看到尼莫船长。回到各自的房间,晚餐已经准备好,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我低下头闻了闻碗中的美食,那是用海龟做成的汤,味道鲜美,尝起来非常可口。

阅读赏析

可以说,本章最主要的写作技巧是“移步换景”。“移步换景”常用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的景色或画面。尼莫船长带领教授参观鹦鹉螺号,他们先去图书馆,再到博物馆,顺路参观众人和船长的房间,而后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鹦鹉螺号的中部,再经过平台和客厅;接下来,教授沿着船中央楼梯走到鹦鹉螺号顶部,抬眼便望到了平静的海面,微风吹拂,让人心生美好。这中间穿插着尼莫船长对鹦鹉螺号动力和建造过程的讲解,揭开一个又一个关于鹦鹉螺号秘密的同时,又埋藏了更多关于尼莫船长本人的秘密。可以说,本章是一个完全可以“复制”的单篇精彩游记。

参观结束不久,潜水艇也开始下沉,教授等人隔着玻璃观看海洋生物,真是美不胜收,不仅让一贯脾气暴躁的尼德安静下来,连读者也忍不住被这样的深海景色所吸引。可以说,作者凡尔纳为我们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

阅读延伸

1.你觉得尼德会放弃逃走吗?

2.请你猜测一下林肯号的去向。

3.你有没有观察过鱼缸里的鱼?不妨尝试着写一篇观察日记。

[1] 心理描写、悬念 教授对尼莫船长有什么私人看法需要通过参观鹦鹉螺号来验证?这是作者设置的悬念。

[2] 叙述 鹦鹉螺号上竟然有这样一间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真是让人惊叹,同时也说明了尼莫船长一定非常喜爱阅读、学识渊博。

[3] 景物描写 作者使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来描写这间博物馆。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参观某处地方或者写游记,特别适合用移步换景法。随着船长带领教授不停走动,我们也参观了这间价值连城的博物馆。

[4] 前后照应 前文中仆人康赛尔曾提及教授精心收集了许多标本。教授为了寻找“独角鲸”放弃了那些标本,却在鹦鹉螺号见到更多珍贵的标本,这不失为一种意外的收获。

[5] 景物描写、对比 船长房间的朴实无华与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价值连城的博物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图书馆、博物馆和船长房间的描写都属于景物描写中的风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通过以上景物描写,不难发现尼莫船长非常富有,但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

[6] 对话 关于鹦鹉螺号航行动力的悬念终于在此处揭晓。前文中强大的驱逐舰林肯号是依靠煤来发电的,而鹦鹉螺号则依靠电能来产生动力,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作者凡尔纳依靠超前的想象力,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潜艇,甚至影响了后人对潜艇的建造及命名。

[7] 对话、想象 这段对话解释了鹦鹉螺号的发电原理,这当然是作者想象的结果。科幻,由科学和幻想组成。科幻小说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最大的亮点是作者依靠科学基础来展开想象,想象的内容可以是仪器、飞船、潜艇,也可以是一种社会形态,甚至是新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规则。科幻小说中,一切皆有可能。

[8] 移步换景 作者继续使用移步换景手法带领我们“参观”鹦鹉螺号。

[9] 比喻、前后对照 通过尼莫船长的介绍,我们不难想象鹦鹉螺号的样子,这也解释了为何鹦鹉螺号屡屡被认为是海怪了。

[10] 铺垫 作者在为下面的提问做铺垫。

[11] 语言描写 尼莫船长的迟疑和回答问题的谨慎度再一次说明他不想让聪明的教授猜到他的过去。

[12] 对话、悬念 教授与船长的对话再次勾起作者的探究欲——尼莫船长的财富来自哪里?

[13] 景物描写 教授踩着一层一层钢板制成的梯子拾级而上,走到鹦鹉螺号顶部,抬眼望去,海天一色,没有礁石,没有小岛,安静而辽阔。作者由人写到景,利用空间顺序,由鹦鹉螺号内部写到海面之上(内外结合),再描述微风和平静的海面的情景(动静结合),让教授欣赏海景的同时,烘托了人物从震撼到舒缓的心情,非常值得借鉴。

[14] 比喻句 用比喻句突出尼莫船长观测技术的娴熟和做事时的心无旁骛。

[15] 心理描写 跟随尼莫船长参观了鹦鹉螺号,但是对尼摩船长本人,教授依然一无所知,甚至,尼莫船长身上的谜题比这艘潜艇还多。

[16] 景物描写、比喻句 一百多年前,凡尔纳想象了一个超强潜水艇,让主人公能借助潜水艇的玻璃和光照对海底世界一览无余,这种景物描写不同于描写真实的海洋,作者注入想象力,让眼前的景色虚实结合,美不胜收。此外,在景物描写中可以灵活地加入比喻等修辞手法,便于烘托你所要表达的某种特定气氛。

[17] 叙述、侧面描写 美妙的景色让一贯暴躁的尼德也安静下来。以教授的视角来阐述尼德忘记了逃跑计划属于侧面描写,这比正面描写更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