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服自己再说服别人(1 / 1)

一个人在说服对方之前,必须先说服自己。他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阐述问题时心里有底。自己对这种想法还没有接受,自然说服不了别人。相反,自己真心接受了的内容,则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每个人都想方设法改变他人,但几乎很少有人会想到要改变自己,这一点可以说是人的通病,所以,真正能成功说服他人的并不多。另外,人都不喜欢被别人强迫改变意志,想真正做到完全说服一个人是很困难的。但即使是这样,仍有许多人似乎天生具有说服力,一般人都很难抗拒他。到底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其实说来简单,此一诀窍即是不要刻意去改变他人,而是先要改变自己。只有当自己的思想有了转变,才能随机应变,成功地说服他人。

说服他人是很困难的,而改变自己同样不容易。不过,如果你能成功驾驭自己的情绪,想要达到两个目标其实并非遥不可及。大家都知道,说服一个人要花上无数的时间和精力;与此相比,改变自己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少得多了。而且自我调整、自我控制的状况可以由自己的意志来掌握,所以只要你能认真看待此事,便能够改变自己。

光这样说,你可能还会提出异议:“不!这样我还是很难做到。我可以严格要求别人,但对自己却做不到。再说那样去改变自己岂不是太累了吗?”当然,会有这种想法也是很自然的,只是你真正地意识到了改变自我的重要性了吗?在还没解决自身问题之前,你能保证自己有能力去说服他人吗?你真的已经理解到改变自己可以对说服他人的过程产生影响吗?请你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如果能够深切理解这个问题,我相信每个人都能轻松驾驭自己的情感。

要想说服别人为什么非得先改变自己呢?在此举例说明之。

大刘有一个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这个孩子数学不太好,经常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指责,“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不出来,真笨!”这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这般的责骂,于是越来越讨厌去上学,最后竟拒绝上学了。

当然,这种情况对父母的震撼很大,于是每天早晨他的家里都会像战场一样热闹。“快点到学校去,否则你的功课会跟不上!不要再耍脾气了!”“为什么不去上学?不上学读书,你将来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不管怎么说,快点到学校去!”这种斥责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孩子还是坚持不肯去上学。甚至,父母的责骂反而更加深了孩子对于学校的恐惧感。这时候身为父母者为什么不能平静下来反思,归根结底,找出问题真正的症结呢?

其实,在此种情况下,通常父母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情,他们常常会以世俗的看法来衡量周围的事物。现代人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他们看来,有个不听话、不爱念书的孩子会被邻居们说闲话,会招致人们异样的眼光,同时也是父母的耻辱。而且,未受教育将来就不能适应社会,这同样也是做父母所担忧的原因之一。可是这些想法丝毫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完全是父母站在自我利益的角度来思考。所以,极有可能会使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产生反感,“你们从不为我着想,只是一味地考虑自身的立场!”所以现在他们不应只想着要如何让孩子去上学,而是要学习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思考的角度,并且想办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不应只考虑自己有没有脸见邻居,而是要设身处地去体会孩子的心情,找出孩子为什么会不想上学的心结。

为了这件事,大刘很烦恼。不错,这关系到孩子的将来,关系到孩子能否适应社会的问题,于是他静下心来反省,先前他所采取的方法显然是不对的。他之所以坚决反对孩子不去上学,表面上像是在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有大部分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后来,他终于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思考孩子为何不愿上学的缘由,开始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并处理这个问题。

很快地,他们明白了孩子心中的烦恼,明白了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要比他们想象中大得多。他们不再采用强硬的态度去逼迫孩子上学。除了亲自到学校了解状况外,他们更努力站在孩子的立场设想,让孩子自己去决定自己的未来。过了不久,孩子的态度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封闭的心、不与父母沟通的态度完全改变了,不但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很亲密,而且总是面带微笑,人生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不久,他便重新背起书包上学去了,学习能力也明显提高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我们不刻意去说服他人,但只要自己的态度改变了,被说服者不用经过说服的程序也会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就是说服的最高境界。千万不要忘记:不改变自我,是难以说服他人的。

在着手说服对方的时候,我们应先做好一项准备,就是在说服他人之前,首先要说服自己。不过,现实生活中真正能说服自己,并且身体力行的人却很少。有人认为,说服自己仅仅是为了寻找说服对方的办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要先说服自己,并非仅仅是在寻找方法,最重要的是在练习。试想一个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人,如何能成功地说服他人呢?所以要想成功说服他人,就必须从说服自己开始。

以下,我们就按照一定的步骤来看一看说服自己的方法:

在说服过程中,我们可以假设自己是要被说服的人。你不妨站在被说服者的角度上,想一想该采用什么样的说服办法,什么样的内容、说法和怎样的主题才容易被接受,以及为什么会被接受?在这段过程中,主要的目标是假设自己正是被说服的对象。如此一来就可以完全不用顾虑对方的反应,只需把自己所有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出来就可以了。不要小看这种练习,它的作用是很大的,试想自己的说服方法若连自己都无法理解,或者是连自己都说服不了,那你还有什么资格去说服他人呢?

说服对方之前,我们应充分理解自己将要说的内容。如果不能彻底理解说服的内容,就很难做到切中要害,甚至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弊病。这样等你真正开始进行说服时,对方一定会听得满头雾水。如果对方不能理解你所说的一切,那么你想成功地说服对方显然就是痴人说梦了。

如果你能充分理解自己的说服内容,那么自然会拥有足够的说服能力和自信,并在无形之中,转化为果断迅速的魄力,让对方不由自主地仔细聆听,甚至接受你的观点。

仅仅理解说服内容是绝对不够的,在说服的准备阶段要做的事还不止这些。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仅仅靠清楚易理解的说服内容是不足以打动对方的,如果没有倾注一定的热情,想要成功又谈何容易。这种热情除了能直接增加说服力外,也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说服内容。此外,它还可以刺激你的灵感,提高你随机应变的能力。那么,为了让自己充满热情,应该如何做才好呢?我们来看以下3个要点:

·要确认自己说服内容的效果及效用。这里所说的确认,并非只用脑子记住就行,更重要的是要切身地去体会。

·要在心中反复默诵说服内容的效果,不要老是惦记着该内容的缺陷。在潜意识中,我们应记住积极有利的内容。

·即使你觉得自己的说服内容有很多不妥之处,也应尽力找出其中的优点。

理解了说服内容,拥有了高度的热情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应该如何表达才能让对方欣然接受。这时,我们应抓住内容细节和印象描述的要点,力求自己口中说出的言语浅显易懂。那些抽象、专业的表达,只会让别人对你的说服内容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种连自己都会搞混的表达方式,要想让对方理解并接受,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这点:想表达的语句必须做到自己先能够理解后,才可能被对方所接受。其实,就像一名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样,有的教师讲课学生很容易理解,有的教师虽然才华横溢,但教学效果却极差。所以说,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