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人们把“理财教育”视为“道德教育”或“人性教育”,他们认为的理财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孩子获得人生所需要的智慧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理财教育更是一门生活教育。金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家长既是孩子理财教育唯一的老师,又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会在生活中受到家长的“身教”。而理财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亮点是,让孩子自己体验挣钱的艰辛。
现如今,虽说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被家长浓厚的爱包围着,但家长不应让孩子与社会脱节,要让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挣钱的不易。北宋著名的文学家陆游有句话说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同样,孩子不身临其境,是不可能体会出挣钱的滋味的。
韩国曾经热播过一部电视剧《金子般宝贵的孩子》,描述一个家庭里的温馨故事,吸引了许多观众。该剧的名字也是这电视剧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它表现出家长对孩子的挚爱之情,为了自己“金子般宝贵”的孩子,家长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的确,很多人把现在这一代的孩子形容为“富贵的一代”。与物质贫乏的过去相比,孩子的身高、体重都大大超越以前。他们懂的知识多,并且熟知人情世故。每当有什么需求,想向家长索要更多零用钱时立刻变得甜言蜜语,或是伶牙俐齿。然而,孩子对金钱的理解仅此而已,他们只懂得花钱,却从来不知钱是从何而来,也不想知道这些。他们认为,只要家长愿意就会把兜里的钱给自己。这一代孩子对钱有如此被动的、消极的理解,就是因为大人从来没有告诉他们钱从何而来,而且在没有教他们如何赚钱之前,就先让他们学会了花钱。
有一位刚到美国两天的中国人,到速食店吃简单的午餐,刚点完菜无意中往窗外一看,有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正认真地把地上的垃圾拾到自己的篮子里,后面有他妈妈和哥哥两个人。出于好奇,这个人到外面去问个究竟,孩子的回答意外地干脆简单:“工作。”原来,如果孩子把装满垃圾的篮子交给速食店经理,他就能得到一个汉堡。
如果不是自己挣钱,就不能真正体会挣钱有多辛苦。因此,挣钱是从忍耐“一滴汗的艰辛”开始的。让孩子看到自己家长辛苦挣钱的样子,是非常好的理财教育方法,对孩子描述自己的工作情形,或是带孩子参观家长的工作环境,都能让他们有深刻体会。在美国,每年4月家长会抽出一天时间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让孩子亲眼目睹家长辛勤劳动的情景,唤起孩子对家长的感激,懂得劳动的价值。
这里有两个故事:
故事一:
52岁的比尔·盖茨从微软退休。在他退休前,一项计划正在轰轰烈烈地实施,那就是捐掉他全部的个人财产580亿美元。在接受英国BBC电视节目“News rught”采访时,比尔·盖茨表示,这是他和妻子共同的决定,“我们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所谓“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就是不给子女留一分钱。而在更久以前,比尔·盖茨公开过的遗嘱还说,除了给自己的3个孩子每人留下1000万美元和价值1亿美元的家族住宅外,其个人财产的98%将捐献给他和妻子名下的基金会。事实上,比尔·盖茨在慈善方面已经做得够多了,他此前的捐款就有数百亿美元之巨,即使只捐98%也无损其个人形象。可是,他还是不给自己的子女留一分钱,他要让孩子白手起家。
故事二:
已过不惑之年的冉敬芳出生在重庆市合川云门镇一个极其贫困的农村家庭。10岁那年与父亲一道在要饭过程中被火车碾断右脚,从此成了残疾人。为谋生计,1984年结婚后的她开始在县城等地经营卤菜和批发牛肉、牛皮生意。如今,她已是一个肉牛养殖基地和猪、牛肉食品加工生产厂的老板,拥有资产上千万。转眼看着自己5个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人,为培养他们独立、自食其力的精神,冉敬芳经过和家人商议后,与孩子们签订了一份“不继承协议书”,其内容是:“五个子女,如果谁愿意读书以及深造,家长必须全力支持;如果谁自动放弃读书,就必须投入社会就业,未满16周岁的必须在家参加劳动,家长不做任何经济上的援助……家长的财产以及遗产只能由家长支配,任何子女无权过问以及干涉。”
不管是闻名全球的富翁比尔·盖茨,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冉敬芳,他们都有一个可贵之处,那就是让孩子学会挣钱,体会生活的艰辛,独立生存。这是很多家长都难以做到的,他们心痛孩子比心痛自己还甚,这是很不妥当的家教方法。
其实,家长对于孩子挣的钱不在乎有多少,甚至也不在乎亏损,因为亏损是教会孩子市场法则的必要通道。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彻底领会挣钱的意义和技巧,这比让他上多少节关于挣钱艰辛的理论课都来得重要,这才是教孩子体验生活的关键所在。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是先人教育儿孙的至理名言。今天,我们仍应不忘古人此言,用以警策自身,教诫后人。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而让孩子体验挣钱的艰辛,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