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秘密是人们掩藏在内心的、隐蔽的、看不见的、神秘的空间或想法。人们保护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被别人知道,实际上就是在某种程度把自己和别人隔离开来。对于成人而言,秘密更多意味着责任和负担,而对于孩子来说,秘密则意味着其自我意识的成长。
孩子有秘密是正常的,并非不健康、不应该的,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发生的现象,大人应该允许孩子保持自己秘密,尊重孩子的秘密。对于孩子来说,和家长分享自己的秘密不是义务,而是对家长一种额外的信任、一份特别的回报。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秘密,家长固然可以欣慰,但是千万不要为了获取孩子的秘密,而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其实,孩子拥有秘密还是一件值得大人高兴的事,因为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可以说,秘密是孩子内心的一种珍贵体验。同时,秘密可以帮助孩子走向独立和成熟。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独立,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要素。
下课了,甘老师刚从教室回到办公室,同事就告诉她校门口有家长找她。甘老师连忙往校门口走去,原来是许丽的爸爸,见他焦急的样子,甘老师忙问:“孩子出什么事了吗?”他一脸忧郁地说:“甘老师,许丽最近常常从家里拿钱,开始数目很少,可今天竟拿了一百元。”听了许丽爸爸的话,甘老师似乎不敢相信,许丽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在学校表现非常好,成绩很优秀,平时与同学相处的特别好,还是小组长呢!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甘老师忙安慰道:“你别着急,把事情的经过告诉我。”
“老师,让我到班里好好教训她一顿”。他要到班里去,那不是让全班同学都知道了吗?不行!想到这,甘老师连忙说:“如果你相信我,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处理。我会尽力处理好这件事的。”
“老师,我当然相信你,但这孩子这次犯的错太大了,你一定要好好教育!”
“放心吧!你再把这件事说得详细些,我一定多教育她!”
通过进一步的交流,甘老师知道了,原来许丽的父母开了个服装店,平时喜欢把零钱随手放在柜台上的盒子里,孩子经常悄悄地从里面拿一些钱,开始数目很小,父母就没在意,直到这次拿了100元才重视起来。了解了事情的缘由后,甘老师让许丽的爸爸先回家。
回到办公室,甘老师想了想,决定采取谈心教育的方法来帮许丽改掉缺点。于是,她来到教室说:“许丽,来老师办公室帮老师拿个东西”。许丽一听让她帮忙特别开心地跟着甘老师来到办公室。甘老师贴着她的耳朵说:“你爸爸刚才来学校找你,老师让他回家了,你知道他为什么来吗”?听了这话,许丽的脸刷地红了,赶紧低下头。甘老师接着笑着说:“小孩子都会犯错,但只要敢于改正都还是好孩子。你一直都是老师最喜欢的孩子,老师不会因为你犯过错而不喜欢你哦!”听甘老师这么说,她像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轻声说:“老师,对不起!因为我常常拿家里的钱,所以爸爸才会来学校。老师我已经知道这样做不对了!”甘老师笑笑说:“你敢于承认错误,又明白了这样做不对,真是好样的,老师更喜欢你了。不过以后老师还会监督你哦!”许丽听后很高兴但又担心地说:“老师,您会把这件事告诉别的同学吗?”“当然不会,老师会为你保守这个秘密的,相信我!”甘老师肯定地说。听到甘老师肯定的语气,许丽才放心地离开了。
以后的日子里,甘老师常常与许丽交流谈心,并与家长联系交流,许丽也果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拿家里的钱了,而且比以前更刻苦学习了。新年的时候,甘老师还收到一张许丽寄的贺卡,上面写着:“甘老师,谢谢您为我保守秘密,这件事令我难忘。”
假如当初甘老师一气之下将许丽偷钱的事公之于众,许丽也许就会怀恨在心,处处跟老师作对,不但不会改掉偷摸的恶习,还会变本加厉。但庆幸的是,甘老师为孩子的过失保密了,这实则也是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为此学会了自律。
其实,和成人一样,孩子希望被他人承认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有思想的个体,他也需要在自己的内心保留一块空间。拥有秘密并非不健康,只要不涉及道德品质等原则问题,对于孩子的秘密不必探究。
秘密是一场“说”与“不说”的游戏,当孩子发现自己有了秘密,意味着他诞生了内心世界;当孩子考虑要不要把秘密说出来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具有追求独立的愿望;当孩子要求别人为自己保守秘密的时候,表明他已具备初步的责任感。作为父母,应乐意站在孩子的一边,为孩子保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