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代表孩子将来(1 / 1)

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要获得丰富的知识,要把知识转化为力量与生产力,就应该强化孩子的“学习能力”。

所谓“学习能力”,指的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或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因此,人们又说“学习能力就是竞争力”。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个人只有每天学习,才会过得充实,与时俱进。

古往今来,社会一向崇尚知识、需要知识,因为知识相对于智慧会更稳定、更安全、更符合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赋予了我们生存的土壤,所以我们必须融入社会、回馈社会,这是每个人的生命义务,责无旁贷。而学习知识、提高知识水平便成为我们每个人的首要任务,所以,我们必须树立一辈子学习的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时时鞭策自己,每天都不忘记汲取新知识。

为此,要想自己的孩子有竞争力,作为家长,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使其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曾在2008年抗震救灾直播中潸然落泪的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赵普十分重视学习,他把学习作为一辈子的事。

提及过往的工作、学习经历,赵普坦言自己曾经走过弯路。“很多年轻的朋友是本科毕业读硕士,他们二十四五岁的年龄,在大学校园里接受完整的学历教育,结束后就直接走到了工作岗位土。我的经历比较漫长,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从中学毕业到现在,读完硕士,我都38岁了。”慢慢长大懂事之后,赵普渐渐觉得不上大学或许是可以的,但是没有文化、不学习,永远都不行。他把“学习”比喻为“取粮食”:一个人在工作一个阶段以后会觉得匮乏,觉得被掏空了,就到学校去充电,去取粮食。这个过程其实是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你就会自然选择到学校去补充自己的养分。

“在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过程当中,发现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事情,是一辈子都要去做的事情,而且不能懈怠。”赵普在做客人民网访谈时谈到了他对学习、对生活的理解,他给自己的评价是“勤奋”:“我从来没有偷过懒。没有说我这几天可以懈怠,我可以不做。我脑子里总在想着我应该做些什么,我应该去努力地完成什么。”

从赵普的身上,我们能悟到很多道理: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能力才能代表将来。持续学习,虚心请教,才能少走弯路。

是的,没有一个人能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气扬。如果是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后人超越。

活到老,学到老。大凡杰出的人,都是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即使再忙、再苦、再累,他们也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学习既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又是他们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看来,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远年轻,也使他们的事业日新月异。

有人问爱因斯坦,说:“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才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它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多么好的一个比喻,多么深刻的一番阐述!

即便不考虑学习的功利因素,仅是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事情;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学习,可以充实头脑,开阔眼界,扩展心胸,丰富精神和灵魂。如果学习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再是谋生的需要,不再是任何现实功利性目标的手段,那么,学习的过程将会是轻松的、没有压力的、充满乐趣的。学识渊博的人,必是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也是对人生的美好有更深刻体验的人。

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强化孩子的进取心。孩子的进取心大多是由外在的要求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愿望的。因此,目标教育是必须的,目标可以树立孩子的雄心,雄心可以引导孩子追求。

第二,用表扬唤起孩子的求知欲。任何人都需要鼓励、需要表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经常为孩子提供或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三,家长树立好学的榜样。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家长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谈举止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行为学习的对象首先是家长,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