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每天放学回到家不是先做作业,而是先玩一会儿。因此,他的作业总是拖到半夜才做完。妈妈想让他养成回家先写作业的好习惯,于是,她对小强说:“如果你能持续一个月做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完成作业,我就给你买一个变形金刚。好吗?”小强很高兴地答应了妈妈。
可是最初几天的兴致过去后,小强就没干劲了,回家后还是不想做作业,只想玩。妈妈用变形金刚的承诺提醒过他几次,但变形金刚的吸引力似乎也不大了。
小强的妈妈很不理解孩子。于是,她向一位专家请教。专家问她:“你平时经常给孩子买玩具吗?”
“当然了。这一类要求基本上都会满足孩子。”
“对,问题就在这里。你总是以玩具作为‘诱饵’,孩子对此自然就会失去新鲜感了。奖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应该变着法子鼓励孩子的积极性。”
小强的妈妈这才恍然大悟。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奖励时,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只有让孩子有新奇感,并因花费了精力而感到愉快的劳动,才能使孩子感受到获得奖励的可贵。
奖励孩子的方法很多,而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又千差万别,家长只有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因人而奖,以材而励,灵活运用各种奖赏和激励孩子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促使孩子进步和成长的目的。
喜欢猎奇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但当孩子对某一事物或说法有过多次接触后,就会丧失新鲜感,逐渐失去兴趣。对于父母给予的奖励也是一样,当父母经常用同样的方法奖励孩子时,效力会逐渐丧失。因此,父母奖励孩子,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如何,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他们的个性特点。
第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奖励方式。如果在大人和孩子之间已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那么奖励可以采用微笑、手势、点头或亲切的言语,及时地说些鼓励的话:“虽然你很小,但是你一向很勇敢。”“加点油,你就会成功。”“在小组里大家都听话,你当然也会听话”等,所有这些都是让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有效方法。有时为了奖励行为表现良好的孩子,可以答应带他去公园、儿童乐园、看电影等。
第二,赠送礼物。进行奖励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赠送礼物。但是只有在特殊场合才采用这个方法,不然孩子出于自私自利的动机才听话,容易产生引导不当的后果。一般赠送给孩子的礼物应是玩具、书以及其他可供欣赏的东西。
第三,当着孩子的面褒奖他的良好品行。在家里或在关心孩子的熟人中间,当着孩子的面褒奖他的良好品行,是一种独特的奖励方法。大家所谈的一切会给孩子良好的影响,他的行为得到了好评,使他感到无比的愉快。比如,当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喝茶的时候,妈妈可以说:“今天女儿的行为使我感到高兴,由于工作忙下班晚,耽搁了接她回家的时间,她没有因此而感到无聊,还帮助阿姨打扫房间、收拾玩具。”又比如,爷爷奶奶可以对刚下班的爸爸妈妈说:“咱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今天他趁我在准备晚饭的时候,居然把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怎么能不欢欣呢?
第四,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作为奖励。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作为奖励,这能给孩子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许多孩子都渴望像父母那样做家务事。父母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劳动作为奖励,例如,洗手帕、帮助妈妈为客人摆好桌子准备吃饭、帮助爸爸修理自行车和无线电、检查地板打蜡机是否良好等。参与大人所做的事,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快乐。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对同龄儿童说:“我和爸爸一起……”、“我和妈妈一起……”等话,此时孩子是多么自豪啊!
第五,像上级对下级那样给孩子分配任务。奖励孩子时,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像上级委托下属执行重要而光荣的任务那样吩咐孩子。不断地委托新任务让孩子负起责任,让孩子产生责任感。孩子知道担任上级指派的角色是不寻常的,在孩子看来这是光荣的、享有荣誉的事。这个方法对那些不愿劳动及不听话的孩子特别有效。
第六,预先进行奖励。有时孩子还未开始行动父母就给予奖励,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样做会使孩子感到被信赖而充满信心去行动。“不应该让大人提醒才去好好地做,要知道你已经是个懂事的大孩子了!”“你是个认真、用心的男孩子,做这件事一定会使我们感到满意。”这种奖励方式要建立在暗示、激发自强自爱的基础上。
第七,通过别人之口赏识孩子。通过别人之口赏识孩子,对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以及与其他人的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不确定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好是坏,以及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障碍时,适时传达给孩子别人对他的正面看法和赞赏,不仅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更可激发孩子的潜力。在孩子的社会交往中,时常传达别人对他的正面评价,可以培养孩子正确认识他人、评价他人、与他人友善相处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孩子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益处。当孩子听到从你的口中传达的是别人对他的赞赏时,他会更加感到光荣和自豪。
第八,要辩证地对待奖励。优点的背后往往是缺点,缺点的背后也往往是优点,对孩子不能只奖不罚,也不能只罚不奖。要奖罚分明,不能因为奖,而看不到孩子的缺点,也不能因为罚,而看不到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