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南方一家都市报的报道:
在大学生心中,好“婆家”要计薪酬、看区域、估潜值,但在“婆家”眼内,究竟相中怎样的“媳妇”?在一次招聘会上,记者发现,有一技之长傍身的大学生明显更受企业欢迎。
在一知名房地产公司展位前,大专生小梁在结束简短面试后兴奋地告诉记者,该公司让他下周到人事部办理实习手续。“我投的是建筑材料管理,一起排队的都是本科生,有的还是研究生,谈话时间都很短,有的连简历都没被留下。谁知道,面试的人看完我的简历后,就跟我聊起电板装置,特别是知道我有电工证后,就问我愿不愿意去他们公司实习。”
为什么在一个管理职位上,大型房地产公司不倾向任用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学生,反而对大专生产生更大的兴趣?该面试工作人员解释,虽然一般意义上来看,本科生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比专科生高,但如果一个管理者对所管理的领域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具体操作,就容易发生危险的事故。“在综合能力相差不远的情况下,电工证等实际操作能力的证明就显得很重要。”
记者发现,作为综合类招聘会,更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要求上注明“专业不限”,表面看上去,似乎比其他招聘会更宽松。但在面谈的过程中,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以各种资格证书进行人才遴选,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多会成为他们的首选。
应当说,在这个“觅食艰难”的时代,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已算不上什么奇事。虽然无论就投资还是学历层次而言,大学生在职场上都应比技校生胜出一筹,但如今的事实是,大学生找工作还得先“回炉”读技校。曾经,社会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罪于“眼高手低”。然而,如今大学生当保姆、当搓澡工已不再新鲜,甚至连“零工资就业”、“负工资就业”都有了,为何大学生就业依然尴尬?仔细思之,大学生的“短板”还是动手能力差。一些技校的学生之所以比大学生“吃香”,也正是得益于有动手能力之长。
所以,在“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同时,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以利于孩子在将来能更好地独立。
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需要从小做起。针对孩子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综合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去帮孩子选择技能。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因为人生的竞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人与成才同样重要,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切忌家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期望,而不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自作主张地决定将孩子朝什么方向培养。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就是强迫孩子练琴学画,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教孩子练琴学画,这本是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孩子对练琴学画并无什么兴趣爱好,或者本身虽有些喜好,但在家长的层层加码下,使原有的乐趣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包袱。很显然,这样的定向培养是不值得提倡的。实践也证明,这种做法往往有害无益,其结果只会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
所以,家长要发展孩子的技能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潜能。人的长处各不相同,有的人善表演,有的人善言谈,有的人擅长抽象思维,有的人擅长实际操作,有的人善于调动他人积极性,有的人善于独自钻研。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注意到孩子比较擅长某些方面,就可以适当加强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孩子的一种特殊才能。充分发挥特长的优势,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将大有裨益。
事实表明,对孩子从小进行一技之长的培养,除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之外,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对其智力的开发。
一提到索尼电器的董事长并深大氏,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他是战后日本经济的代表人物,并且也是推动幼儿教育的著名人物,在培养儿子一技之长的问题上,他是这么说的:“我儿子发育较迟,刚进小学时,是个有严重自卑感的劣等生,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他要学小提琴,大概是学得很有心得,很有进步,于是在游艺会中演出,同学和老师都称赞他拉得好,自此以后,他的自卑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且在学业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瞧,这就是一项专长的信心所带来的成果。不论如何琐碎的事情,只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比别的孩子优异的地方,便能使他产生自信,并尝试在其他方面有所表现,这种成就感能刺激他的头脑,使孩子变得聪明。
作为家长,如果真爱孩子,就该为孩子的将来着想,而孩子是否掌握一技之长,则决定了孩子的将来是否容易取得成功。很多家长往往只是看到孩子当前的利害,而没有把目光看得更远些,这恰恰是很多孩子“小时候优秀,长大后平庸”的原因。所以,家长不妨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让孩子创造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