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零食的利与弊(1 / 1)

会吃不生病 小雨 709 字 26天前

零食,顾名思义,是正餐以外的零星食品。其家族琳琅满目,奇异多彩。零食的营养价值根据种类的不同而异,有的营养成分近似日常的主食成分,有的则标新立异,含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营养成分与微量元素,确实为补充正常饮食营养不足的绝好食品。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一日三餐来满足对营养素的生理需要,没有必要再去吃零食。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吃些零食对身体会有好处。下面举例说明:

学生,尤其是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早餐总是吃得急匆匆,或由于早餐简单而营养较差,或因为口味单调而影响食欲,往往很随便地吃点就赶去上学,常常未到下课就感到饿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上午10时左右吃一点零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采取措施解决小学生课间餐的问题。中国营养工作者也多次呼吁在有条件的学校提供课间餐,并且已做过小范围的试点,结果令人非常满意,不仅仅使学生学习效果好,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下午4时下课后也会感到饿,这时吃些小食品可以补充营养的需要。晚饭两三小时以后可以吃点水果和牛奶,不仅补充了维生素、无机盐,而且还可对睡眠质量有促进作用

怀孕妇女由于特殊情况,营养需要量高于一般同龄人。但在怀孕前期由于妊娠反营,孕妇常常食欲欠佳、恶心,呕吐;在怀孕后期由于胎儿压迫消化系统,食后饱胀感重,这都可能影响进食量。而进食量减少,营养不足会直接危害胎儿和孕妇。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可以采用“少量多餐”吃零食的办法。

老年人由于消化道各种消化酶分泌减退,常可导致消化和吸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是一日三餐,就不能满足老年人对营养素的需要。老年人如果每餐吃得较饱,由于消化功能减退,会使其一时难以消化吸收,给胃肠道带来较多负担,常常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果每餐吃七八成饱,在两餐之问感到饿时,吃一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零食,既保证了老年人的正常营养需要,又不会给胃肠道造成过重负担,

某些病人,如糖尿病患者一顿吃得多会造成血糖迅速持续升高,对病情不利。而将一日三餐的食量分为六餐或七餐来吃,即可解决糖尿病患者忌讳的血糖持续迅速升高的问题。当然,糖尿病患者餐间加吃的零食也是有讲究的,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再如,患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消化能力较弱,一次食人大量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不仅消化吸收不良,有时甚至会加重病情。因此,这些病人也应该正餐不宜吃过饱,两餐间吃些零食。

逢年过节或是周末,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同时准备些小食品一起品尝,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对于吃零食,我们虽然不一概反对吃,但义不赞同没有节制、没有选择地任意吃。吃零食要有一些规矩。

首先,选择零食要合理。要注意少吃糖,否则,血液中糖浓度增高,使蛋白质摄入减少,如不注意漱口还易引起龋齿;泡泡糖含增塑剂、硫化促进剂和防老化剂,这些物质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巧克力含热量过多,不宜大量食用,以防产生厌食、营养不良;少吃多味瓜子,因多味瓜子含有黄樟素致癌物,不宜长期大量摄入。选择零食除了一些仅提供热能的食物外,要变换花样,吃一些煮鸡蛋、牛肉干、牛奶等营养丰富的食品或枣子、糖炒栗子、梅子、核桃仁等干鲜果品以及瓜子等类的小食品。

其次,吃零食要适时、适量。不能因吃零食影响下一次正餐,不能打乱正常进餐习惯。吃零食次数太频繁或一次持续时间过长也不利于牙齿的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