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又称麸氨酸钠),存在于动物和植物的蛋白质中,过去是从面筋水解而得,现都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味精在溶解于300倍的水中后,仍能保持鲜味。因而在添加到食品,特别是汤汁中时,味道鲜美可口,备受欢迎。
以下是选购味精的两个方法。
1.看外形
味精有结晶状和粉状两种,结晶状又有粗、细之分,如晶体长度在4毫米以上为粗晶,2 ~4毫米为细晶。晶状味精颗粒细长,半透明,洁白如霜。如掺入石膏时则呈赤白色、不透明、无光泽,颗粒大小不均匀;如掺有食盐则呈灰白色、有光泽、颗粒小,呈方形。粉状味精呈乳白色,光泽好,细尖状,如与此不同则是掺假味精。
2.尝味道
质量好的味精味道鲜美,有股鱼鲜味,舌尖有冰凉感;如掺入石膏、淀粉则味道淡,舌头有冷滑感,呈糊状,难溶化;如掺糖则甜;掺盐则有咸苦味。
另外,在具体使用味精时应注意以下5点:
(1)要适量,一般以3%以下为宜,加多会抑制菜肴本身的鲜美风味,可能产生一种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怪味。
(2)不要把味精放入碱性和酸性食品中。因为味精在碱性食品中会起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而失去调味作用;在酸性食品中不易溶解,效果也不好,
(3)不要对已放入味精的食物过度加热,如超过120℃时,大部分谷氨酸钠会变为焦谷氨酸钠,既会失去鲜味,又有轻微的毒性。
(4)味精在70~ 90℃时溶解度最好,一般应在菜肴成熟出锅时加入最为适宜。
(5)温度也不宜过低,否则味精不易溶解。如做凉拌菜时,先用热水化开,待晾凉后倒入凉菜。补充一点,高血压、肾炎等忌盐的人,应慎用味精,最好不好。因为味精含钠,和盐一样,是钠的化合物。这类病人最忌讳钠吸收过多,造成体内电解液失衡,引起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