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饮食特点(1 / 1)

会吃不生病 小雨 541 字 26天前

一旦进入老年阶段,人们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机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差,所以这一阶段的养生保健也就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相适宜,极具特色。

1.宜素少荤

医学研究证明,许多老年病与嗜食荤腻有关。国内老年人一般好静少动,热能消耗较少,过多摄取荤食或经常饮食过量,既加重胃肠负担,又易肥胖,导致诱发多种疾病。因此,老年人的食谱应以素为主。

2.宜鲜忌陈

新鲜食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老年人的食物以随购随食为好。尤其在夏季,年老者最好不要吃隔夜食物,以免肠胃受累,引发某些疾病。

3.宜少忌多

老年人食物应依据少而精、少吃多餐的原则。把胃填得太满,是老年人饮食生活中之大忌,长此以往,不利健康。

4.宜软忌硬 老年人大多牙齿不如从前,胃肠蠕动与消化液分泌也大大减少。软食对胃肠有好处,且易于消化吸收;烹调宜以蒸炖为主,少食油炸坚硬之品。

5.宜清淡忌过咸

过甜、过辣的口味对老年人都不适宜,如果患有高血压、心肾疾病的老年人,口味更宜清淡。

6.宜温忌冷

老年人多为虚寒之体,温食可暖胃养身。平日应少吃冷食,更忌生食,即使在盛夏伏暑,过食冷饮也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7.生猛海鲜别动心

生吃鱼、虾和半生不熟的各种肉类、蛋类现已成为时尚。对此,老年人应“敬”而远之。人体每天摄入的蛋白,在肠道中经消化分解可产生一定量的氨类。氨系有毒物质,但经肝脏尿素合成酶作用后合成尿素而解除毒性。此过程所需尿素合成酶中含有生物素成分,如体内生物素不足,酶活性下降,氨便不能顺利代谢,则可引起高氨血症。但这种解毒的生物素一旦与抗生物素蛋白结合即可失去作用。这种抗生物素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蛋白之中,经加热后即可被破坏,如生食或摄取半生不熟的肉蛋类,则抗生物素蛋白直接进入人体内与肠道中生物素结合而导致生物素不足。生物素明显短缺,可出现四肢皮炎、皮肤和黏膜苍白、精神抑郁、肌肉酸痛、感觉过敏和食欲不振等症状。老年人肝脏功能和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因此要尽可能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并使有毒物质迅速解毒。

8.老人不宜常吃的食品

油炸类食品:这类食品含脂肪高,常吃会消化不良、肥胖、增加患癌危险。熏烤类食品:常吃罹患胃癌的危险。腌制类食品:此类食品含盐量高,易引起肠病。冰镇类食品:冰镇食品入胃后,胃液分泌下降,易诱心绞痛和心肌梗塞。酱制品:酱制食品含盐量极高,常吃会重心血管和肾脏的负担。甜食类:常吃这类食品易肥胖,对动脉硬化和糖尿病防治不利。动物内脏:动物脑肝肾含胆固醇都较高,不宜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