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胃药膳荟萃(1 / 1)

会吃不生病 小雨 907 字 26天前

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水湿,脾主统血,有裹血、生血、摄血之义。脾病是由于运化失职,或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脾虚为失统血之能,则出现上为吐血、下为便血等症。中医指的脾不同于西医单纯指的脾脏。中医指的脾范围要大。常用的健脾补胃类药膳方小辑如下。

1.脂酒红枣

红枣250克,羊脂25克,糯米酒250克。

将红枣放入锅中,加水煮软后,倒去水,加入羊脂、糯米酒(或黄酒),煮一沸后晾凉。将红枣和酒液倒入玻璃瓶内,密闭储存7天即成。

每次食用红枣3~5枚,每天2次。

补虚健脾。适用于久病体虚、消渴、脾虚气弱等症。

2.猪肚白术粥

猪肚1个,白术60克,槟榔1枚,煨姜45克,粳米50克。

先将猪肚洗净,去油脂,再将槟榔、煨姜研为粗末,纳入猪肚中缝口,加水煮熟,取汁入粳米及调味佐料(茴香、胡椒粉、葱、盐等)煮粥。

早、晚温热服食,亦可做正餐辅食。

健脾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呕吐酸水、便溏泄泻、四肢烦热、肢软无力、胃溃疡等症。

3.八仙糕

入参20克,莲子肉20克,茯苓20克,薏苡仁20克,山药20克,粳米粉700克,芡实20克,糯米粉300克,蜂蜜100克,白糖120克。

①将原料中前六味原料研成细粉,与糯米粉、粳米粉和匀。

②蜂蜜、白糖用水熬化,倒入米粉中,搅拌均匀。

③置笼上蒸熟,切成糕条,火上烘干,取下,待凉,瓷器收储。

每日清晨食数条。

健脾益肾,不老延年。

4.参芪烧肚片

熟猪肚250克,黄芪10克,党参10克,水发木耳、水发笋片各50克,去皮荸荠2个,鸡蛋1个,淀粉、葱、姜、食盐、酱油、味精各适量,清汤200克。

把党参和黄芪用水煎煮,浓缩至15毫升,滤掉药渣。猪肚切片,鸡蛋、淀粉、酱油调成糊,将肚片放入浆中,木耳改刀,将笋、荸荠切成片。起油锅,放油500克,烧至六成热时,把浆好的肚片炸至金黄色捞出。锅内留少许底油,将配菜下锅,兑入清汤烧开,下肚片和葱、姜,加入酱油、盐、味精,在火上收汁。待汁浓时,再倒入参芪浓缩汁,勾芡即成。

佐餐服食。

补脾益胃。适用于头晕乏力、少气懒言、四肢困倦、口淡无味、食少腹胀等症。

5.白扁豆粥

炒白扁豆60克(或鲜扁豆12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先将白扁豆用温水浸泡一宿,再与粳米、红糖同煮为粥。

可供夏秋季早、晚餐食用,每日2~3次温服。

健脾养胃,清暑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慢性腹泻、暑湿泻痢、夏季烦渴等症。妇女赤白带下亦宜。

6.龙眼淮药糕

龙眼肉25克,山药500克,青梅25克,熟莲子25克,樱桃、李子各适量,熟面粉100克,蛋糕25克,瓜子仁5克,京糕25克,白糖200克,猪油、蜂蜜各适量。

将山药打成粉,用熟面粉和水揉成团;青梅切成柳叶片;将蛋糕切成菱形片;樱桃、瓜子仁洗净,京糕切成4厘米长的丝。将山药团揉成圆形放入平盘内,按成圆饼,将李子摆在圆饼的周围,樱桃摆在圆饼的第二圈,龙眼肉摆在第三圈,蛋糕摆在第四圈,瓜子仁摆在第五圈,青梅片在当中摆成花叶形,将余下的蛋糕切成小丁。用一张大棉纸盖在山药圆饼上面,上笼蒸约15分钟,取出,揭下棉纸,把凉糕丝摆在圆饼中间,呈**形,撒上老蛋糕丁做花。将勺内放清水,加蜂蜜、白糖,用旺火熬化,打去浮沫,倒入淀粉勾成芡汁,最后加猪油,浇在山药圆饼面上即成。

佐餐服食。

补脾健胃。适用于食少便溏、脾虚泻泄等症。

7.牛百叶粥

牛百叶50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

先把牛百叶用开水浸3分钟,捞起后去黑衣洗净,切成小梳形。粳米洗净,用油盐腌片刻。再把牛百叶、粳米、姜片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至粥成,调味即可食用。

早、晚服食。

益气养血,健脾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病后体虚、食难消化、面容憔悴,或小儿脾虚之食少消瘦、面色苍白等症。

8.牛肉粥

大米300克,去筋牛肉500克,小苏打5克,生抽15克,生粉25克。

先把去筋牛肉切成薄片,用小苏打粉、生抽、生粉加少许清水将其拌匀,腌30分钟。再把大米洗净煮粥,粥熟时,放入腌好的牛肉烧煮,待再滚便可调味食用。

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适用于虚损赢瘦、消渴、脾弱不运、痞积、水肿、腰膝酸软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