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各式各样的内脏,对人们而言,无一不是美味。如果烹制方法得当,更添口感。
1.牛肝
烹制牛肝,一定要把肝上的淋巴结、胆囊、肝膜及血管摘除。一副牛肝约4千克重,红中带紫褐色,含维生素A、B、B2、C等,及铁、磷、钙等矿物质,以维生素A的含量最多,其效力高达4万IU(国际单位),牛心才30IU,牛肾更少,只有2IIU。
维生素A一旦缺乏便会影响视力,严重者致夜盲症;同时维生素A也是养颜美容、防止肌肤老化的要角,摄取不足的人,会变得发肤干燥无泽、头皮层增生、指甲容易断裂;而且骨骼、牙齿的发育,红、白血球的形成等都会受到影响。
维生素A不存在动物肌肉中,但动物肝中则含量极为丰富,肉食主义者,平时不常摄取绿色蔬菜的话,应该要配食一些动物肝脏来均衡营养。
成年牛的肝脏有股臭味,在烹制前要以3%比例的食盐水处理一小时左右,或者用牛奶来洗清血水,这都可以去掉臭味,成年牛的肝比小牛的肝臭味重些,不过成年牛肝所含维生素A也比小牛的丰富。
人们以煮食或烧烤方式为主,日本人则已有生吃牛肝的风气。
2.胸腺
牛胸腺在法国料理中用得较普遍,洗净沥干后,或隔水蒸或烧烤都适合,一般以取子牛的胸腺为主。
3.牛尾
东西方菜谱中都重用牛尾。一条牛尾约1.5千克重,尾巴与身体相接的根部附着较多的脂肪,尾巴与脊椎的尾骶椎是相通的。
牛尾烹制前先将皮剥开、洗净、切斩成轮片状,周围约有四毫米厚的脂肪,以接近尾椎部的恰好,硬蛋白质丰富,经长时间加热烹调,会因产生胶质而柔软化,不论是煮汤或烧烤都是美味。牛尾烹制可作为腰臀酸痛及坐骨神经受伤者的食疗辅助品,有良好的止酸痛效果。
4.牛肚
牛胃即我们所熟悉的牛肚。牛为反刍动物共有四个胃,第一胃是最大的,称为瘤胃,烹制前先将胃内的杂物、附着脂肪、黏膜及浆膜部分清洗干净,黏膜只要清洗到筋层部分就可以了。除了卤煮、烧烤之外,亦可煮蔬菜牛肚汤。
牛第一胃含有不少的钙与镁,尤其钙质含量是牛心、牛肝、牛舌的两倍以上。钙质不但关系骨骼、牙齿的健康,并有助神经刺激的传达,能让人松弛少紧张,尤其是对生理期间及更年期的妇女来说堪称佳品。如果缺少钙质,易经痛或出现更年期症候的女士不妨多吃,因为钙质也是一良好的解痛剂。
镁和钙一样有保护神经作用,一旦缺乏会改变人的性情,且会抽筋痉孪、肌肉无力。镁有镇静作用,对神经系统、脑部、心脏都有调节作用。
牛的第三胃即布满灰色的皱膜称瓣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牛百叶。如果是饲料长大的牛,牛百叶发黑,人们常叫它“毛肚”。而吃青草庄稼长大的牛,其百叶发黄,又叫白百叶。它也有别名,如北京饭馆里有道菜叫“芫爆散彤”,就是香菜炒白百叶。百叶清洗干净后先用食盐敷上,烹制前再用流水冲净,烧煮、炒烤或下火锅都不错,营养成分与其他胃相似。
5.牛心
处理牛心时,先将周边的脂肪剃除干净,纵切为二,在水中不断以手挤压去血水,并剥除脂肪,用浓盐水洗过,再以清水洗净沥干,即可烹煮。心脏不同于一般肉,不是由平滑肌构成,心室部分的肉质厚脂肪少而柔软,适合烧烤、煮汤,亦适合清水煮后白切片。
牛心下方的横膈膜,因为规律的呼吸运动造成这一部分肌肉厚大而富弹性,是很好的烧烤料理。
6.牛肾
牛肾呈一串葡萄状,与猪肾形状不同,亦有臭味,要将肾中的动脉、静脉、尿管等,尤其是白色的尿腺完全清除干净,并不断以清水来洗涤。
牛肾的重量约0.8千克,它的脂肪含量很低,但水分很高,仅次于牛第三胃,每100克牛肾中高达80克的水含量。由于含有10~17毫克的钙质,及丰富的维生素A及B2,对恢复眼睛疲劳、精神紧张都见效,不论煮汤、烧烤都适宜,人们喜欢用来烹调补肾养精、强健筋骨的药膳,从营养学角度来分析,也是很合理的。
7.牛肺
牛肺的清理工作要彻底,尤其是肺泡中的黏滑物质。清洗时,反复以双手挤压,或加食盐搓净。牛肺每100克含有91克之多的水分,蛋白质含7.3克、脂肪1.4克、磷81毫克、钙7毫克、铁6.7毫克、核黄素0. 14毫克等。
牛肺有清肺理气效果,长期处于工作环境空气不良者,或如美发师,理发师等,都可尝试吃牛肺,煮汤、清烫切片或作羹都适合。
综合言之,内脏的处理过程较复杂繁琐,但马虎不得,如果清理未干净就下锅煮食,不但破坏口味,对健康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