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在众多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中是幸运的。虽然父母双双外出,无法尽到抚养她的义务,但二爹一家人及外婆的关爱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种消极影响,使她得以在一个相对正常的环境中成长。这两种因素在小英的成长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第一,从对小英的访谈中,我们不难发现,小英的性格虽然不算外向,见到外人也表现得比较羞怯,但也并非特别沉默寡言。父母亲情的缺失,使她时常情绪低落,同伴的讥讽也让小英过早地体味到了生活的辛酸,感受到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这些不良的外部环境无疑导致了小英性格中的自卑,使得她不如同龄孩子般活泼。而二爹一家对她的关爱,尤其是二妈对她情绪状态的关注、主动及时地沟通,在很大程度上使小英的情感得到宣泄,从而能够保持相对积极的心态,而不是每天沉溺在父母不在身边的痛苦中自怨自艾。可以说,小英现在性格的形成正是体现了父母和二爹两方面的作用。
第二,二爹为养活一家人背负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小英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因此她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加在自己身上。所以,小英显得比同龄孩子要懂事得多,平日里也不敢调皮,一心只想为二爹分担一点,让他少操心。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使得小英看起来比其他孩子要成熟很多,也更“像个大人”。
第三,小英的学习成绩一般,虽然有进步,但仍只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这与她上课不能保持专注有很大关系。她自己也提到,升到初中后,开始特别想念父母,并且由于家庭的沉重负担,她现在在课堂上也经常忧虑以后的生活。认知资源大量地被学习以外的事情所占据,造成小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且小英目前的学习就是为了长大能有工作,可以挣钱养家,以减轻二爹的负担,缺乏更高更长远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其自身努力的程度。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的建议如下。
第一,教师应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她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可以适当请同学配合,使她尽量摆脱自卑心理,逐渐消除与其他同学的差异感,真正获得心理上的自强、自尊。
第二,作为二爹,可以主动寻求与小英的沟通,并尽量在家中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引导小英放下心中的包袱,回归儿童的本性。
第三,作为现任监护人,二爹和二妈可以鼓励小英多给父亲回信,主动关心父亲,更多地建立父女之间的联系,逐渐填补父母亲情的缺失。这不但可以减轻小英对父母的思念,当再遇到同伴欺负的状况时,也可以使她意识到父母力量的存在,从而更好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