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子女现状清单(1 / 1)

父母离婚时,离异家庭子女的年龄普遍偏小。访谈的31名离异家庭子女中,90%学生的父母,都是在其小学甚至小学之前就离婚了。父母离婚时,这些孩子在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性方面都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家庭环境和家庭变故的影响,受到父母养育他们的方式的影响,受到亲戚朋友对待他们态度的影响。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尤其是小学阶段甚至更小的孩子,这些孩子对父母离婚的适应,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除了单亲抚养之外,很多孩子都被寄养在祖辈家里。无论是隔代抚养还是单亲抚养,或者继父母抚养,这些抚养方式都存在着对孩子潜在的伤害。另外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由姨妈、姑姑抚养,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反而比其他抚养方式下的孩子要好。这可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一)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1.家庭离异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

离异家庭子女的情绪普遍存在不稳定且消极情绪占主导的问题,他们主要体验的情绪是容易愤怒、悲观和消沉。经历家庭的不顺利,如果消极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疏解,对孩子的情绪发展会有严重的阻碍作用。此外,家庭的挫折也让孩子们慢慢变得能够去理解和调节情绪,情绪管理能力在逐步发展。鉴于此,怎样帮助离异家庭子女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情绪智力,是离异家庭子女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2.离异家庭儿童的自尊水平较低

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的自尊,随年龄的增长表现出比较平稳的发展态势。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总体偏差,他们受到父母离婚影响的程度可能有深有浅,但是总体来说这种不良影响普遍存在,并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自尊水平和价值感。学习成绩的下降、学习动机的丧失以及自尊水平的降低,影响到这些孩子以后人生的发展,将来也会使他们的生活处于不利地位。

3.离异家庭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偏低

相对于完整家庭的儿童,离异家庭儿童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较低。相对于高年级的儿童,低年级离异家庭儿童的幸福感更高。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离异家庭儿童的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父母文化水平的提高,离异家庭儿童的幸福感存在上升的趋势。

4.离异家庭儿童感受到更多的歧视

离异家庭的男孩比女孩感受到更多的歧视;小学生比初中生感受到更多的歧视。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和完整家庭儿童青少年的公正感没有显著差异;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的公正感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5.离异家庭儿童的问题行为较多

相对于完整家庭的儿童,离异家庭的儿童具有较多的问题行为,离异家庭男孩的问题行为多于女孩的问题行为。离异家庭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

(二)离异家庭儿童感知的父母冲突频率高、强度大、解决差

离异家庭儿童比完整家庭儿童感知到的父母冲突频率更高、强度更大,而冲突解决的状况更差。离异家庭中,不同性别的儿童对父母的感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离异家庭儿童对父母冲突强度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二年级的儿童报告的父母冲突强度均高于初一年级的儿童。父母离异时间越短,儿童感知的父母冲突特征越消极。父母离异时间为半年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报告的父母冲突强度最高。

(三)父母冲突比离异影响更大

相比离异本身,父母冲突特征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更重要的预测源。父母冲突特征的不同维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具体表现为,父母冲突的强度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自尊,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歧视感和问题行为;父母冲突的频率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幸福感;父母冲突的解决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和良好的情绪。

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抚养者类型、教养的水平、亲子关系等。那么,这些因素怎样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作用?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