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离异家庭儿童的情绪问题(1 / 1)

(一)丰富家庭环境资源和教育资源

我们发现,家庭外社会资本、教育指数和物质资源指数都与积极情绪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离异家庭与外界的联系越是紧密,走动的亲戚朋友的数量越多,和亲戚朋友来往的次数越是频繁,学校和家中的教育资源和经济资源越是丰富,孩子的积极情绪也就越高。相反,家庭与外界的联系越少,家庭的经济收入越少,离异家庭儿童的消极情绪越多。

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是严重的消极生活的事件,他们幼小的心灵很难承担这一重创所带来的压力,从而使得焦虑、自卑、害怕被抛弃等各种消极情绪都开始出现。而且,孩子的父母在离异初期也需要适应新的生活,进行情绪恢复和调整,这种情况下一般难以顾及到孩子的感受和心情。此时,亲戚、朋友和老师的关心与照顾就成了离异家庭孩子的重要保护性因素,无论是精神上的鼓励还是物质上的支持,都可以帮助这些情绪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下的孩子免受更多的伤害,尽快走出消极情绪阴影。

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显著减少离异家庭子女的消极情绪,提升其积极情绪。为此,家庭和学校可以从丰富离异家庭儿童的教育资源入手,如定期给孩子买一些课外阅读书籍和学习辅导书等,同时,父母还要基于孩子当前的实际能力水平表达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望,鼓励孩子多关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避免让孩子总是沉浸在家庭破裂带来的伤害之中,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二)降低父母冲突带给孩子的伤害

对孩子伤害最大的并非是父母离异这件事情,而是父母离异之前所发生的频繁的冲突事件。虽然父母离异了,冲突也可能不再有了,但是关于父母之间所发生的冲突事件却深深地留在了孩子的脑海里,并且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随时浮现出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并让孩子心情变得低落。儿童记忆中父母的冲突越多,两者冲突越激烈,受到的伤害越多,心情越消极。为了降低父母冲突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父母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理性的方式,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贬低和伤害对方。对于夫妻双方而言,也许仅仅撕碎那一纸婚约,就可以忘记自己曾经对对方的粗暴,但是这些曾经的粗暴对孩子的伤害却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里,甚至在父母离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伤害着孩子。由此可见,对于濒临离异边缘的家庭,理性地处理夫妻之间的冲突,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而对于已经受到伤害的孩子,离异的父母要为当时的冲突行为向孩子做出解释,让孩子能够理解自己当时的心情,并对当时的粗暴行为向孩子道歉。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孩子在以后遇到问题时能够寻找建设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避免以同样的粗暴方式对待别人,使孩子重新建立起曾经在父母相互冲突的战火中被践踏的自尊心,用自尊心来驱除曾经的“恶梦”,为自己支撑起健康的人生。尤其对于自尊心较低的离异家庭儿童,父母应该给予更多的照顾,因为这些儿童更容易记住过往的消极事件,从而导致情绪低落。为此,父母和老师要注意觉察这些儿童的消极情绪,帮助他们及时进行疏导,以避免由于不良的情绪体验而最终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下降。

(三)根据孩子的特点区别对待

经过较长适应期后,离异家庭的儿童最终进入到情绪两极化的时期。此时,适应好的孩子在经历父母离异这一重大事件后,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开始积极地、充满希望地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然而,并非所有的儿童都如此幸运,有的孩子可能无法走出父母离异给自己带来的心理不适,从而走上悲观、消极的生活轨迹。为此,在教育上,家庭和学校应该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前者,应该多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因为这些孩子的心理往往已经比较成熟,而且也比较懂事,可以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进一步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后者,应该多给予关怀,帮助其适应父母离异带来的消极情绪,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给予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在辅导过程中,父母要与孩子共同面临离异这件事,以适当的方式告诉孩子离异的原因,让孩子能从一个客观、理性的角度去接受这个事实,从而消除其在父母离异过程中受到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