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儿童:
小楠(化名),女,16周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家庭情况:
她7岁时父母离婚,父亲两年后再婚,父亲与后母有一个男孩。现在,小楠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小楠在访谈的过程中,几次泪如雨下,仿佛心里有流不尽的泪水一样。父母离婚,对小楠的学习成绩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她说:
“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在班级里还是不错的。后来慢慢知道了这件事,学习就再也没有那么好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都是双百,到三年级往后,一直都是70~80分之间,漂浮不定的那种。”
在父母离婚之后,小楠总是在想父母的问题。
“总在想妈妈和爸爸为什么会分开,为什么不在一起?因为那时还小,看着别人的孩子放学的时候,都是父母接,就我不是,从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是自己坐车回家,父亲偶尔会去接一下,就是那样。”
后来父亲再婚,她的压力更加大了,根本无法学习了。她这样描述她的心理过程:
“他们俩经常吵架,我就总感觉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所以他们俩才争吵。从那以后,每天上学我都没有心情去学习,只是在想我应该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一些,不让他们再继续吵下去。”
“他们每天都在争吵,以至于我的学习环境和普通的人不同。心里偶尔会作思想斗争,所以有的时候,没有心思去学习,没有心思去想这道题怎么做,那道题怎么去解。而是将心思放在怎么维持这个家庭上,让它好起来,不让它每天都在争吵。”
小楠和后母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她在家中和后母是不说话的。她说要是和后母的关系能好一些,说不定她的成绩能够好一点。
后母有了孩子之后,小楠的生活多了一项更艰苦的任务,她需要承担家中很多的家务。
“她上班,我爸爸也上班。我在家里收拾屋子,洗碗,做饭,带弟弟,这些都是由我来做。”
无论是父母离异,还是父亲再婚后和第二任妻子的冲突,以及小楠和后母关系的不和,都使得小楠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家庭中。目前,小楠还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努力使她的爸爸妈妈重新在一起。
访谈者问小楠:“你的好多精力,都耗在你的家庭上面,而不是学习上面,有没有想过其实可以把你的家庭放一放?”
小楠认真地说:“偶尔也会想,但一旦真的放下来了,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以前习惯这种生活了,放下来了可能有点不太习惯。而且我不能放,为了我的家我可以不要我的前途。”
本部分主要通过量化调查的方法,考察离异家庭儿童的发展环境状况,他们对父母冲突特征的感知,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父母离异和冲突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