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布莱希特热”,到今天非但没有过去,反而更有趋于炽烈、深入之势。经过卞之琳、张黎等先生数十年的努力,布莱希特重要的戏剧作品大致已有中译,相形而言,对他文论的译介却没能跟上这种研究形势的发展。根据2000年出齐的30卷《布莱希特作品集》大评注版[Bertolt Brecht:Werke.Groβe kommentierte Berliner und Frankfurter Ausgabe.30 B?nde (in 32 Teilb?nden)und ein Registerband,Suhrkamp Verlag,1988-2000],其中标明属于“文论”的部分就有5卷(而在其他10余卷散文、书信、日记中,与文论有关的内容也不会少),但国内尚只有一个不足400页的《布莱希特论戏剧》(且该书所收篇目未注明写作年代)——事实上,这个大评注版中所收一些重要作品的不同版本也应当翻译过来,比如其中戏剧作品部分《伽利略传》的三个版本都应有中译。只有通过细致的版本比堪,我们才能讨论其晚年戏剧思想那些精微的部分。
但限于编译者的能力,本文集所选文章也只是对Brecht on Theatre:The Development of an Aesthetic(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John Willett,London:Eyre Methuen,1974)一书的选译而已,主要是围绕着布莱希特论史诗剧的方面做了一些总结工作。在文集的最后我们还附了一个关于布莱希特文论写作年份的简略考订。布莱希特的思想、语言灵活多变,难解之处颇多。我们尽力核校了译文,部分译文根据德文30卷本大评注版作了校订,但遗留的问题仍有不少。选集中的各种不当之处还请方家不吝教正。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曾忆梦编辑对我们这种冷门的、与当今消费浪潮大为脱离的学问的扶持。
罗璇、张晓萌、洪旸、袁雪飞、肖悦扬等友人协助核校了文稿,特致谢忱。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价值批判研究”(项目编号:13BZW0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陈奇佳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