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当我着手探索梦的意义时,遇到了最棘手的问题。我看到,梦与清醒时的生活并不对立,它与生活中的其他行为和表现一致。假如白天我们全神贯注地努力朝着实现优越感的目标奋斗,晚上也会想着同一个问题。梦肯定也是生活方式的产物,并与生活方式保持一致。
强化生活方式
以下事实可以帮我们马上了解做梦的目的。我们做梦,但早晨醒来一般会忘记做了什么梦,似乎一丝痕迹也难以寻觅。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果真一丝痕迹也未留下?其实还是有东西留下的,那就是梦所引起的内心的波动。所有的图像都已消失,对梦的所有理解都不复存在,只有内心的感觉仍然存在。梦只是激发感觉的方式和工具,做梦的目的在于遗留下这种感觉。
个体所产生的感觉必定与其生活方式一致。梦中的思想和白天的思想没有绝对的差异,两者间并无严格界限。二者的差异简单来说,就是梦中接触的现实要比清醒时更少,但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当睡觉时,我们仍然会与现实接触。如果白天有某些问题困扰我们,晚上睡觉时,这些问题仍然会如影随形。例如,即使睡着了,我们仍能控制自己不从**掉下来,这就表明在睡梦中,我们与现实的联系依然存在。
一位母亲在街道的喧嚣嘈杂中仍然能安然入睡,但只要身边的孩子发出一点儿响动就会醒过来。即使在睡梦中,我们与外界的联系依然没有切断。但是,在睡梦中,感官知觉虽然存在,却已减弱,我们与现实的联系也就减少了。做梦时,我们是独自一人,社会的要求并不那么紧迫地困扰我们。在梦的思维中,我们并不需要像清醒时那样真实地应对周围的环境。
只有当我们没有紧张感,对面临的问题胸有成竹时,睡眠才不会受到干扰。宁静睡眠的干扰之一就是做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在没有把握解决问题时,或者即使在睡梦中现实也在压迫我们、要求我们解决困境时,我们才会做梦。
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大脑是如何在睡眠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因为我们不是对整个情境进行研究,所以问题看起来会简单一些,其解决的方法需要我们做出的调整也会相对较小。做梦的目的是支持和肯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并引起与之相适应的感觉。但是,为什么生活方式需要支持?什么东西可能会威胁到它?只有现实和常识会对生活方式造成威胁。因此,做梦的目的是逃避常识的种种要求,捍卫原有的生活方式。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假如某人遇到一个问题,不想依照常识来解决,就会通过梦所激发的感觉来确定他的态度。
乍一看,这似乎与我们清醒时的生活相对立,但实际上二者并不矛盾。我们完全可以在清醒时以同样的方式来激发各种感觉。假如某人遇到问题,不希望用常识来解决,而是想延续原本的生活方式,他就会尽自己所能来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辩护,使其看起来令人满意。例如,假设某人的目标是无须努力工作、无须为他人做出贡献便可轻轻松松地赚大钱,他就会想到赌博是一种途径。他知道许多人因为赌博一贫如洗,但他想轻轻松松赚大钱,过上舒适的日子,他会怎么做呢?他满脑子都会想着钱。想象自己通过投机赚大钱,从而宝马香车,一掷千金,成为旁人眼中的富翁。通过这些幻想,他激起了促使自己行动的感觉,从而抛弃了常识,开始赌博。
类似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生。如果我们正在工作,有人向我们大谈特谈他看过的一部戏剧有多精彩,我们便会开始想停止工作,跑去剧院。如果一个人在恋爱,他会在脑海中勾勒出美满的未来。但有时如果他觉得悲观,就会觉得未来一片迷茫。不管怎样,他都会激起相应的感觉,我们也总能通过观察他产生的是什么感觉来判断他是怎样的人。
假如梦醒后只剩下感觉,那么对常识又有什么影响呢?梦与常识背道而驰。我们可能会发现,有的人不想被感觉欺骗,喜欢以科学的方式行事,这种人不会经常做梦,甚至完全不做梦。还有些不那么遵守常识的人,不希望通过正常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常识是合作的一个方面,那些没有很好地学会合作的人通常讨厌常识,从而常常做梦。他们担心原本的生活方式会受到威胁,希望逃避现实的挑战。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梦是个人试图在生活方式和现实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以此来避免对生活方式做出调整。生活方式是梦的主人,可以激起个人所需要的感觉。我们在梦中发现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在其他特征和行为中找到。不管做不做梦,我们都会用同样的办法来处理问题,但梦可以为生活方式提供支持和维护。
假如上述观点正确,我们对梦的了解便迈出了最重要的新步伐:梦是自欺欺人的行为。每一个梦都是一次自我陶醉、自我催眠。其全部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心境,为面对某种现实情况做好准备。我们在梦中可以看到与日常生活完全相同的个性,但也能看到,在心灵的工作中,这种个性仿佛在为白天所需要的感觉做准备。如果事实真是如此,我们将能在梦的构造,以及它所采用的手段中都发现这种自我欺骗。
我们发现了什么呢?首先,我们发现了对各种图像、事件和表现的选择。我们曾提及这种选择。回顾过去的时候,个人会对其中的一些图像和事件进行选择。我们发现这种选择是有目的的,他只会从记忆中选取那些支持他优越感目标的事件。操控他记忆的是他的目标。同样,在构造一个梦时,我们所选择的那些事情都是符合我们生活方式的,并能在遇到某些问题时表达生活方式对我们的要求。这种选择的意义在于,它能表现出我们遇到现实困难时相关的生活方式的意义。在现实中处理这些困难会需要常识,但生活方式拒不退让。
符号和暗喻
梦的素材是从哪里汲取的呢?无论是历史久远的古代,还是当今弗洛伊德的观点,都表明梦主要由符号和暗喻构成。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在梦中,我们都是诗人。”那么,梦为什么不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而要选择诗的语言和暗喻呢?答案是:如果我们直来直去,不用符号和暗喻,就无法避开常识。符号和暗喻有时是可笑的。它们会将两种意义不同的事物相联系,可以同时表达两个观点,而其中一种也许十分荒诞。符号和暗喻的结果可能是不合逻辑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看见这种情况。想纠正某个人的错误时,我们会说:“不要这么孩子气!”我们还可能会问:“你为什么哭?你是娘儿们吗?”我们使用暗喻时,不相关的事情、只诉诸情感的事情都会混进来。或许一个大个子对一个小个子生气时会说:“你就是一条毛毛虫,只配让人踩。”通过这个暗喻,他在为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的理由。
暗喻是奇妙的语言工具,我们可能利用暗喻来欺骗自己。当荷马描述希腊军队如雄狮般横扫战场时,他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景象。难道我们相信他想准确地描写一群脏兮兮的可怜士兵在战场上匍匐爬行吗?不,他希望我们把他们视为雄狮。我们都知道他们并非真的雄狮,但如果诗人描述士兵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怎样鼓起勇气逃离险境,铠甲如何破烂不堪,以及诸多此类细节,我们就不会有这么深刻的印象了。运用暗喻是为了美感、想象和幻想。然而,我们必须强调,对于生活方式有错误的个人来说,运用暗喻和符号便十分危险。
一次考试对一个学生而言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他只需像平时一样勇敢面对。但假如他的生活方式是想逃避,他可能会梦见自己在作战。他用暗喻将这个直接的问题描绘出来,这样,他的害怕就有了充分的理由。或者他会梦见站在悬崖边上,必须往后退才不会掉下去。他必须产生相应的感觉,以使他躲避考试。他通过将考试比作悬崖来欺骗自己。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其他梦中常用的花招,这就是把问题大事化小,只留下原来问题的一部分,然后将剩下部分用暗喻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它当作原问题来进行处理。
例如,另一个学生更有勇气,有长远的眼光,希望能完成任务,通过考试。然而,他仍然希望得到支持和肯定,这也是生活方式所要求的。考试前夜,他梦见自己站在高山之巅。这幅表现其处境的图像已经被大大简化了。他的全部生活环境只有最小的那部分被表达出来。考试对他来说是一个重大问题,但通过排除这个问题的许多方面,只集中在成功的前景上,他激起了对自己有益的感觉。次日早晨起床时,他会觉得心情愉悦,精力充沛,充满勇气。他成功地将必须面对的问题化解到最小。尽管他安慰了自己,但事实上也愚弄了自己。他并没有运用常识来面对全部问题,但确实激起了自信的心态。
这种激发自信的感觉其实随处可见。有人想跳过一条小溪,在跳之前,他可能会数到三。数到三事实上真的有这么重要吗?跳这个行为和数到三有什么必然联系吗?事实上没有丝毫联系。然而,他数到三,是为了激起自己的感觉,集中所有力量。我们具备心灵所需要的一切手段,可以精心构建一种生活方式,并进行调整和巩固。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就是激发某种感觉的能力。我们不分昼夜地进行这个工作,但可能在梦中更加清晰。
我来举个例子,说明我们是如何用做梦来欺骗自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在一家治疗精神病的军队医院当院长。看到那些无法适应战争生活的士兵们时,我总是给他们一些更简单的任务,使他们尽量放松。这对于减轻他们的压力十分管用。有一天,一名士兵跑来找我。他是我见过的体格最健壮的人。他看上去非常消沉。在给他做检查时,我就在想,怎样才能帮到他。当然,我也希望把每一个来看病的士兵都送回家,但我的所有治疗建议书都需要通过长官的同意,我的仁慈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这个士兵的病症我有些难以确定。最后,我对他说:“你有精神病,但身体很健康。我会给你分配点儿简单的任务,这样你就不必上前线了。”
那个士兵看上去非常可怜,回答道:“我是一个穷学生。我得教书来养活年迈的父母。如果我不教书,他们就会饿死。如果我不赡养他们,他们就活不下去了。”我本打算送他回家,给他找一份办公室的工作,但我又担心如果治疗建议书这样写的话,长官会生气,然后反而送他上前线。最后,我决定照实填写,他只适合当哨兵。当晚回家睡觉时,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我梦见自己成了杀人犯,在黑暗、狭窄的街道上四处乱跑,拼命回忆我杀了谁。我不记得谁是被害者,但觉得“我杀了人,我完了。我的生命结束了。一切都完了”。在梦中,我呆呆站立,筋疲力尽。
醒来后,我第一个念头是:“我杀了谁?”接着,我想起来:“假如我不能给这个士兵一份办公室的工作,他可能会被送到前线,然后可能牺牲。这样我就成了凶手。”由此可以看出我是如何激起自己的感觉来欺骗自己的。我没有谋杀任何人。即使我所预见的不幸真的发生了,我也不会有罪。但我的生活方式不允许我冒这样的险。我是一名医生,我是来拯救生命的,而不是让它处于危险之中。我告诉自己,如果我提议给他一份办公室的工作,他的长官可能会把他送到前线,结果甚至可能会更糟。因此,如果我要帮他,唯一能做的事情是遵守常识,而不要管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我证明他适合当哨兵。事实证明,遵循常识总是明智之举。长官看了我的建议书后画了一条横线。我想:“现在要把他送到前线去了,我真应该写明给他一份办公室的工作。”不料,长官却批道:“六个月,军事机关工作。”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位长官已经收受了贿赂,要对这个士兵高抬贵手。这个年轻人从未教过书,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一个字是真的。他编造了这个故事,期望我给他一份轻松点的任务,然后这位受了贿的长官就可以批准我的建议了。从此以后,我就想最好还是不要做梦。
梦是用来欺骗和麻醉我们的,因此,要理解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了解了梦的含义,梦就无法欺骗我们,也无法激起我们的感觉和情绪。我们就会选择符合常识的方法来行事,而拒绝听从梦的驱使。假如梦能被理解,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图。
梦是当前的现实问题与生活方式间的桥梁,但生活方式不应得到任何增强,它应该与现实直接接触。梦多种多样,每一个梦都提示出在面临特定情境时,个人认为自己生活方式的哪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强。因此,梦的解析总是因人而异。没有哪个公式可以用来解析各种符号和暗喻,因为梦是生活方式的产物,来自每个人在他所面临的独特环境下自己的解析。
我接下来会简要描述一些较为典型的梦,并非为梦的解析提供死板的解读,而只是想帮助读者理解梦及其含义。
一般的梦
许多人都曾梦见自己会飞。与其他梦相似,理解这个梦的关键在于它所产生的感觉。想飞的梦会留下一种轻松快乐、充满勇气的感觉,使人的心情由低沉到高涨。它把克服困难、追求优越感描绘成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做这种梦的人是勇敢者,他们高瞻远瞩,雄心勃勃,即使在睡梦中也不打算放弃自己的雄心壮志。这种梦包含一个问题:“我是应该继续还是放弃?”而其所隐藏的答案是:“我的前途一帆风顺。”
大多数人都做过跌落的梦。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因为它表明人的心灵更倾向于自我保护和害怕失败,而不是努力克服困难。考虑到我们教育小孩的传统惯例,总是警告他们,要他们小心、警惕,这就可以理解了。儿童总是被大人警告:“不要爬到椅子上去!不要碰剪刀!离火远一点!”他们总是处于虚构的危险的包围之中。当然,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危险,但让小孩变成胆小鬼无助于他们应付真正的危险。
如果我们梦见自己不能动弹,或是错过了火车,其含义通常是:“如果我无须做任何事情,这个问题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那真是太令人高兴了。我要绕点路,到得晚一点,这样我就不用面对这个问题了。我得等火车开走了才能到。”
许多人梦到过考试。有时,他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年纪不小了还要考试,或是还要通过一门已经通过的考试。对于某些人来说,含义可能是:“你还没有准备好面对问题。”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含义可能是:“你以前曾通过这门考试,但是你必须接受眼前的考验。”同一个符号对不同人的含义各不相同。对于梦,我们主要应考虑的是其留下的心境,以及与整个生活方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