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悖论(1 / 1)

艾毕曼德悖论是逻辑悖论中最古老、最典型的例子,它是2500多年前由一个叫艾毕曼德的克里特人提出来的。

传说,古希腊的克里特岛上住着一个叫艾毕曼德的年轻人。他熟谙哲学和医学,是克里特岛上的先知。

艾毕曼德曾轻蔑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寥寥数字却形成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发蒙的悖论。

艾毕曼德说的这句话究竟是真是假呢?如果他说的是真话,即全部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那么作为克里特人的艾毕曼德的这句话就是假话;如果他说的这句话是假话,那就意味着并非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包括是克里特人的艾毕曼德,就是说艾毕曼德的这句话有可能是真的。

一句话怎么会既是谎话,同时又是真话呢?这种说法太矛盾了,谁也说不清了。

理性的决策要靠逻辑推理,理性的思考当然也不例外。悖论就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却存在于逻辑领域中,主要用来挑战人类思考的协调一致性,以验证每个螺丝是否都配对了相应的螺帽。就如克尔恺郭尔所说的:“悖论是思想者热情的源泉,没有悖论的思想者就像没有感觉的爱人,是毫无价值的平庸之人。”

所谓逻辑的内部一致性,就是指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有效地证明两个论述处于绝对对立的情况。如果两个论述经过分析是互相矛盾的,那肯定不会同时为真,这就好比向空中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它一定不会发生正、反面同时出现的情况。当然,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排除特技表演中的硬币的币脊“立”在地上的特殊情形。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量子力学理论的提出者之一,但后来他发觉量子力学不完善,就花费了很长时间试图找到一个悖论来证明量子力学不具备一致性。但爱因斯坦失败了,量子力学到今天仍然存在。至今,寻找这个悖论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物理学界的专家,而那些声称不感到困惑的肯定不是专家。

再回到艾毕曼德悖论。它一定就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不解之谜吗?难道真的没有跳出这个古典悖论的方法吗?答案是否定的。

跳出常人的思维模式,离开惯常的知识结构来看待这个悖论,艾毕曼德是说了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但这只能说明这句话的发出者——艾毕曼德是个撒谎者,却不能代表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所以,这样一分析的话,结论就是:艾毕曼德在说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撒谎者。

能够运用拓展性思维跳出这个令人头疼的悖论,确实值得表扬。但是,如果我们将艾毕曼德悖论的描述稍微做一下修改:将原句的“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换成“这句话是谎言,我这个克里特人是个骗子”。这样一变换,刚刚整理清晰的思路又模糊了,又绕回到原来的困境中了。因为这两句话有自我包容的特性,这也是艾毕曼德悖论的核心所在。这就解释了你为什么能跳出这一古典悖论——原来是艾毕曼德悖论设计得有点儿粗糙,使你钻了空子,但并没有影响其内涵的表达。

悖论读来有趣,也确实给许多人带来了快乐,却常常令伟大的科学家们感到苦恼,因为他们要用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它。科学应该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基础的,是真实可靠的,容不得任何自相矛盾的命题或结论。但悖论却破坏了这种严密性,它的一些概念和原理之中还存在着矛盾和不完善或者说不准确的地方,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