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别人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人海茫茫,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势强不留任何余地,等到他日你俩狭路相逢,如果那时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有可能吃亏,所以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留余地。
别人道歉不接受,有理反而挨顿揍
一位女子走路时吐了口痰,痰被风刮到一位小伙子的裤子上,该女子看到后慌忙道歉,并从包里掏出面巾纸要擦去小伙子裤子上的痰。但小伙子不依不饶,不肯让她擦痰,并声言:“你给我舔去!”
女子再三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让我给你擦好吗?”但他执意不让她擦,偏要让她舔去,双方争执不休。街上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跟着起哄打哨,但女子无论怎么道歉小伙子也不原谅,非让她舔去不可。
最后女子大怒,从包里掏出一沓钱来,有一两千元,当场喊道:“大家听着,谁能把这个家伙当场摆平了这些钱就归谁!”话音刚落,人群中闪出两个健壮的男人,对着那小伙子一阵拳打脚踢。他被踢倒在地,不知东南西北,等站起来找那女子时,那女子和打他的人早已无影无踪……
俗话说“狗急跳墙,人急造反”,当一个人被逼到走投无路时,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如果你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对方就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这将对你自己造成伤害。
如果给对手留条退路,对手也会给你留条退路。人性都有光明的一面,放他一条生路,他就不会伤害你。即使在别人理亏,你在理的情况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也会心存感激,就算不知感激,也不太可能与你为敌。
人都有求生存求发展的本能,如果有百条生存之路可行,在竞争中给他断去九十九条,留一点余地给他,他也不会跟你拼命。倘若连他最后一条路也断了,那么,他一定会揭竿而起,拼命反抗。
如果说人际交往上为对方留下“台阶”,而赢得对方的好感和感激,不至于让其怀恨在心的话,那么在竞争场合给对手留下退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人生和事业上的竞争对手,是一个人取得巨大进步的必不可少的强大力量。对手会给我们带来挑战,数不尽的挑战。也许你会厌恶这些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才促使我们变得强大,事业变得辉煌。
关于竞争对手,一位成功大师曾这样说过:“他们能使我随时警惕性格中的弱点,因为一旦出现漏洞,他们就会趁机破坏。由于我发现了敌人对我的价值,所以如果没有敌人的话,我会觉得应该制造出一些敌人。他们将会发现我的缺点,向我指出这些缺点,而我的朋友,即使发现了我的缺点,也不会把这些缺点告诉我。”还有一位伟人更是出语惊人:“你百分之九十的成就是你的敌人促成的。”
竞争对手带给我们的挑战,给我们的压力,使我们的潜能得以激发,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强大,事业得以圆满辉煌。
一个真正相配的对手,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手与自己相辅相成,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双方最辉煌的时候;一旦一方消亡了,另一方也会走向衰退,除非你能脱胎换骨,或者找到新的对手。
若是没有对手,没有挑战,人生就会变得平淡无奇,成功也不会显得光彩辉煌。就像草原上没了狼,羊群就会变得萎靡,变得更为软弱无力。
仔细想想,在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当中,有多少朋友,能像我们的竞争对手那样,替我们提供资源和力量?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应该像感谢朋友一样感谢自己的对手,像珍惜朋友一样珍惜自己的对手。
商场不是战场,商场的竞争是多元化的,市场竞争的要义,只是争夺消费者。谁能够拥有更多的、热心的、忠诚的消费者,谁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市场竞争不是非得你死我活。对手失败了,不见得你就成功;对手成功了,不一定你就失败。有时候,竞争双方是可以互利的,这就是所谓的双赢、共赢。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永远不要试着去消灭你的对手,有时候更要乐于看到对手的强盛。对一个产业和企业家而言,最具危机感的不是对手的日益强盛,而是对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这预示着一个产业正走向夕阳,或市场竞争方式的老化。
在这种环境下,竞争对手之间可以拼个十二分激烈,却不能拼个你死我活。这一次你若给竞争对手留了退路,放他一马,他自会心存感激,希望能有机会给予回报;再相遇时,若你失手或败退,他自然也会放你一马,留条退路,或搭个援手,以报你上次的恩德。与其每一次大家都做冤家仇人,不如都宽容大度一些,为对方留条退路,搭个援手,以减少损失,共同开拓更大的市场。
那种对竞争对手咬牙切齿,不惜背后使绊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大出息。你背后给人使绊,人家也会背后给你使绊,甚至公开与你为敌;你搞阴谋诡计,让人家栽倒,人家爬起来后,东山再起,自然会伺机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也会栽在人家的手上。要知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又能保证事事防备严密,没有失手败退的时候?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这一条人际交往上的黄金定律,在任何场合都同样适用。宽容别人,别人就会宽容你;给对方留下台阶,对方便会给你留下台阶,甚至搭桥铺路;给竞争对手留条退路,对手也会给你留条退路。因此,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留下台阶或退路,也就是为自己预留台阶或退路。
玉杯被打碎,上司不怪罪
洛克菲勒对儿子说:“走上坡路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儿,因为你下坡的时候会碰到他们。”
人生在世,千万不要使自己的思维和言行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直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冷静地认识、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便能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来采取机动的应对措施。
宋朝时,有一位精通《易经》的大哲学家邵康节,他与当时的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是表兄弟,和苏东坡也有往来。但二程和苏东坡一向不和。
在邵康节病重的时候,二程弟兄在病榻前照顾。这时外面有人来探病,程氏兄弟问明来的人是苏东坡后,就吩咐下去,不要让苏东坡进来。
躺在**的邵康节此时已说不出话,他就举起双手,比成一个缺口的样子。程氏兄弟有点纳闷,不明白他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
不久,邵康节喘过一口气来,说:“把眼前的路留宽一点儿,好让后来的人走。”说完,他就咽气了。
邵康节的话很有道理,因为事情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人都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定事情的最终结果。人的一生,更是浮沉不定,常常难以预料。
韩琦在北宋时长期担任宰相职务。他在统帅部队时,夜间伏案办公,一名侍卫拿着蜡烛为他照明。那个侍卫一时走神儿,蜡烛烧了韩琦鬓角的头发,韩琦忍着疼,什么也没说,只是忙用袖子蹭了蹭,继续低头写字。
过了一会儿韩琦一回头,发现拿蜡烛的侍卫换人了,他怕主管侍卫的长官鞭打那个侍卫,就赶快把他们召来,当着他们的面说:“不要换他,因为他已经懂得怎样拿蜡烛了。”
韩琦提供的“台阶”减轻了身边众人,尤其是那位士兵的压力,这比批评和责罚更能让他们改正缺点,尽职尽责,并且从心里感激他、爱戴他,心甘情愿为他效力。
从韩琦的另一件事上同样可见其大度智慧。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出土的玉杯,这两只玉杯表里毫无瑕疵,是稀世珍宝。韩琦非常珍爱,送给献宝人许多银子。每次大宴宾客时,总要专设一桌,铺上锦缎,将那两只玉杯放在上面使用。一次在劝酒时,玉杯被一个官员不小心碰到地上摔个粉碎。
在座的官员惊呆了,碰坏玉杯的官员也吓傻了,趴在地上请求治罪。韩琦却笑着对宾客说:“大凡宝物,是成是毁,都有定数,该有时它就出来了,该坏时谁也保不住。”说完又对那个还趴在地上的官员说:“你偶然失手,并非故意,有什么罪过呢?快快请起。”
玉杯既已被打碎,无论怎样也不能复原,如果责骂一顿肇事者,徒然多了一个仇人,众位宾客也会十分尴尬,一场聚会便不欢而散,还会损害自己的形象。而他“宝物自有其定数”之言一出,就给对方留了一个台阶。这样做既显示了韩琦的宽容大度,博得众人的赞叹,又使肇事者对他感激涕零。
韩琦在带兵抵御西夏时,曾有“军中有一韩,敌人听了就胆寒”的威名。元代吴亮曾评价他:“功劳天下无人能比,官位升到臣子的顶端,但不见他沾沾自喜;所担负的责任重大,经常在宦海的不测之祸中周旋,也不见他忧心忡忡。”韩琦的一生,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功劳和成就,与他在做人做事上善于为对方考虑,为对方留下“台阶”的成熟练达,有着密切关系。
留余地,其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不可逼人于死地,否则会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行为,对彼此都没有好处;二是给自己留余地,让自己行不至绝处,言不至极端,有进有退,以便以后可以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
不给别人留余地,就等于伸手打别人耳光的同时,也在打自己的耳光。人生就是这样,不让别人为难,就是不让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就是让自己活得自在,这就是留余地的妙处。给别人留有余地,别人一定会感激你,协助你,也就等于给了自己一次成功的机会。要培养自己的这种美德,切记以下“四绝”:权力不可使绝;金钱不可用绝;言语不可说绝;事情不可做绝。
一位作家对于如何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对于人类的天生性情,比如恐惧、弱点、希望等,都要表示同情。”
“对于任何事情,都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
“表明反对意见的时候,不应该伤害到他人。”
“对于事情的好坏,要有迅速辨别的能力。必要的时候,做出必要的让步。”
“不要固执己见,你要记住,你的意见只是千万种意见中的一种。”
“要有真挚仁慈的态度,这种态度,能够帮你化敌为友。”
“无论怎样难堪的事,都要乐意承受。”
“最重要的就是有温和、快乐、诚恳的态度。”
放别人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人海茫茫,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势强不留任何余地,等到他日你俩狭路相逢,如果那时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有可能吃亏,所以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留余地。
给生命留一个出口,给对方留一个台阶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待人处事固然要“得理”,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不但不会吃亏,反而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
一位高僧受邀参加素宴,席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随从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没想到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
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
宴后高僧辞别了主人。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到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让主人看到了菜中的猪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当众处罚厨师,甚至会把厨师辞退,这都不是我愿意看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同,因此生活中出现分歧在所难免。大部分人一旦身陷斗争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响了胜利的号角,却也成为下一次争斗的前奏。因为对方虽然“战败”了,但为了面子或利益他自然还会回来讨战。
纵览古今,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度量恢宏。放对方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并不难,如果能做到,还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留下台阶或退路,也就是为自己预留台阶或退路。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以其先进的管理方法被称为“经营之神”,他就善于给别人留余地。后藤清一原是三洋公司的副董事长,慕名而来,投奔到松下公司,担任厂长。他本想大有作为,不料,由于他的失误,一场大火将工厂烧成一片废墟,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后藤清一十分惶恐,认为这样一来不仅厂长的职务保不住,还很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辈子就完了。他知道松下幸之助从不姑息部下的过错,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会发火。但让后藤清一感到欣慰的是,这一次松下幸之助连问也不问,只在他的报告后批示了四个字:“好好干吧!”松下幸之助的做法深深地打动了后藤清一。由于这次火灾发生后没有受到惩罚,后藤清一心怀愧疚,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的工作来回报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给下属留了余地,也给自己公司留下了更多发展的余地。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偶有过失。像松下幸之助这样胸襟宽阔的人,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还会为对方寻找恰当的“台阶”,能够让对方不失尊严和面子因此能够集聚人心。俗语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为人有宽阔的胸襟、恢宏的度量,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也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能解人之难,使人乐于信任亲近。而胸襟狭窄者则会嫉人之才,妒人之能,讽人之缺,讥人之误,因而在他周围便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排挤力,使人避而远之。
怎样才能造就博大的胸怀呢?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们应该做到“有容”“无欲”,像大海那样笑纳百川,像高山那样巍巍矗立,刚正不阿。当然,度量的锻炼,并非一日之功,还要靠长期的修养。
法国著名诗人雨果认为:“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那些对人吹毛求疵,没完没了地批评、说教的人,是不会拥有亲密朋友的,也不会受到更多人的拥戴。
识破别点破,面子上好过
若在谈话中,对方坚定地表达了一个观点,而你不同意,那么要改变他的观点时,首先要顾全他的面子。因为若同意你的意见,也就等于否定了他的观点,他的自尊心使他难以接受。
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病,御医天天问诊,日服良药,未见好转。此时,朝中尤为焦急,遂下诏各省督抚保荐良医。两江总督刘坤保荐在江南有“神医”之名的马培之进京看诊。于是一道圣旨征召马培之进京。马培之家乡孟河镇的人无不为马氏奉旨上京而感到自豪,可是年逾花甲的马培之却欢喜不起来。他自忖:“京华名医如云,慈禧太后所患之病恐非常病,否则断不会下诏征医。既然下诏征医,可见西太后之病乃非同小可。此去要是弄不顺,只怕毁了悬壶多年所得的盛誉,还可能会赔上老命。”
马培之千里跋涉抵达京都,旋即打探西太后之病况。其时,关于慈禧之病传说纷纭,有人传是“月经不调”,有人说是“血症”,还有一些离奇的传说。马培之拜会了太医院的御医,先作打探,却不得要领,心中不由十分焦急。后又连日访问同乡亲友,最后还是一位经商的同乡认识宫中的一位太监,请这位太监向西太后的近侍打听的慈禧患病的真实起因以及有关宫闱之秘。传出的消息使马培之大吃一惊:慈禧太后之病乃是小产的后遗症。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来小产?马培之吃惊之余,心中已明白了大半,也自觉心安了许多。
接下来,就是要善做“面子”工作,既要照顾到对方的“面子”,还要考虑到自己的面子。最关键的是,这种“涂脂抹粉”一定要自然,不留痕迹。
一天,马培之在太监的引领下,终于来到了金碧辉煌、守卫森严的皇宫。只见四十多岁的慈禧太后,脸上虽然抹了很厚的脂粉,却难掩那血污的面色。先是西太后询问马培之的籍贯、年庚以及行医经历的一些细节,然后由太医介绍圣体病况。当时在场的还有京外名医薛福辰和汪守正等人,于是由薛、汪、马三医依次为西太后跪诊切脉。诊毕,三位名医又自开方立案,呈慈禧太后。只见老佛爷看着薛的方案沉吟不语,再阅汪的方案面色凝重,此时三大名医莫不紧张,无不沁出冷汗。但当太后看了马的方案后,神情渐转祥和,金口出言:“马培之所拟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处及亲王府诸大臣。”
众人听罢,心中的石头落地,而马培之更是欢喜。马培之对慈禧太后的病因本来已心中有数,再切其脉,完全暗含产后血症,便确诊。但马培之在其方案上未敢言及妇产的病机,只作心脾两虚论治,而在药方上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不少调经活血之药,此正中慈禧下怀。这是因为医生开的药方要抄送朝中大臣,所以必须既能治好病,又可遮私丑、塞众口,马培之的药方正符合这两种要求。另两位名医薛、汪的方案虽然切中病机,脉案明了,在医术上无可挑剔,但却不能保全老佛爷的面子,因此也就不合老佛爷的心意。
后来,慈禧服用了马培之开的药,奇病渐愈,一年后基本康复。马培之本人也因此深得慈禧信任。但是无论是在京还是返归故里,马培之对慈禧的病始终守口如瓶。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大家都在人性丛林里讨生活,给人面子其实是一种互助。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会给人面子。
人人都有自尊心,倘若被伤害很可能会一直耿耿于怀,随时找机会进行报复。所以,一般人际交往中千万不能伤害别人的自尊。在无关得失的小事上让对方一步,这当然不是为了博得对方的欢心,为升官发财做阶梯,而在于获得多方面的好感,给人面子,给自己多留一些余地,使自己不会因小事而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自己的面子。项羽兵败后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乌江,为了面子,连命都不要了。因为面子代表着尊严与荣耀,有面子才能被别人看得起,才能表明他的优越感。在人际交往中,要想与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就必须懂得放下自己的面子,给他人一个面子。因为人际关系是相互的,正如《圣经·马太福音》里所写的:“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尊敬别人,给别人面子,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了余地。所以你一定要记住:你伤过谁的面子,也许早已忘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