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处于劣势时会有求胜的谋略,然而没有隐藏的功夫就会过早泄露天机,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充英雄容易,扮弱者最难
人生在世一台戏,你方唱罢我上场,不管你会不会演,就看你会不会装。充英雄容易,扮弱者难。俗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当你还不具备实力时,请把你过剩的才华藏起来!不要显示自己所有的才智,不要泄露自己全部的实力。
一匹小斑马浸泡在水中,它悠闲而自在,完全没有觉察周围的危机。在岸边,有一头体积比它大数倍的母狮正在窥伺。母狮没有贸然采取行动,不是因为无把握,只是不知道水的深浅,所以只好静待良机去猎杀。
不久,小斑马满足地站了起来,还若无其事地伸个懒腰。是的,它犯了致命的错误,让岸边的敌人洞悉:哦,原来那么浅。母狮蓄锐出击,啮咬着斑马的咽喉不放,并撕裂血肉,大快朵颐。母狮进餐,是在水中一个小浮岛上进行,它无意与同伴分食。
岸上来了些狮子,远视它吃得痛快,也馋涎大流。不过晚来了一点,又不敢轻举妄动:不知道水的深浅呀,所以没游过去抢食。
母狮死守并独占食物,得意地尽情享用。一不小心,食物掉进水里,它下水攫住,一站起来,群狮洞悉了:哦,原来那么浅。
二话不说,饥饿的狮子群一齐下水,把母狮的晚餐抢走了。
人人都不想倒下去,只希望站起来。无意中,一个飞扬跋扈的姿态,便让所有旁观者知道你是个怎么样的人,底牌在哪儿,水有多深——哦,那么浅。是自己给揭发的。
人们处于劣势时会有求胜的谋略,然而没有隐藏的功夫就会过早泄露天机,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如果一个人的才智和实力被看了个透底,那么他所有的弱点和局限都会暴露无遗。而得意时的张扬狂妄、得意忘形,恰恰将自己的才智和实力尽现于众人眼前。
司马懿假称病,看准时机掌朝政
东汉时期北海王刘睦好读书,礼贤下士,深得光武帝喜爱。一次,刘睦的手下到京城去。走前,刘睦召见他,问道:“如果皇上问起我来,你怎么回答?”使者说:“大王忠顺孝悌,仁慈善良,敬重贤人,臣敢不如实汇报吗?”刘睦说:“吁!你这样说,我就危险了。如果你为我打算的话,只能说我自从继承王位以来,意志衰退,声色犬马,这样我才能免遭祸患。”
刘睦是将外晦内明这一谋略作为处世之用的。比之于皇帝,他的威望越高,皇帝就越有戒心,因此不得不以愚拙示人以避免灾祸。
很多史实告诉我们,爱炫耀自己的聪明甚至唯我独尊的人,绝不是真正的智者。真正的智者绝不任意显露自己的聪明,而是将精明掩饰起来,故意把晦暗、糊涂展示给人看。外晦内明这一谋略,运用于各种竞争中均有奇效,常常可以麻痹对方,然后攻其不备,一举成功。
三国后期,北方的曹魏集团势力渐渐强大起来,显露出了并吞天下的端倪。但与此同时,曹魏集团内部司马氏的势力也变得强大起来,形成了司马氏取代曹氏之势。
魏明帝曹睿死后,掌大权的是大将军曹爽。曹爽为了抑制司马氏不断膨胀的势力,罢掉了太尉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并不甘心即将到口的肥肉被夺走,于是密谋除掉曹爽,以重掌军权,成其大事。
司马懿知道,如果武装起事的话,会引起内乱,吴蜀就会趁机钻空子,因此只有智取才行。司马懿非常清楚,曹爽防范自己,但是也惧怕自己,那为何不抓住他惧怕自己这一点而用计,麻痹他,然后乘其不备而夺权呢?
主意已定,司马懿便称病不上朝。每当朝廷派使者来问病,司马懿都装出越来越病重的样子。曹爽听了使者的汇报后大喜,心想司马懿是皇上的老臣,而且以足智多谋闻名,在朝中对自己威胁太大,本来还担心自己斗不过他,没想到老天助人啊,让他衰老有疾,难以过问政事,看来这司马懿是难成气候了。但曹爽又转念一想,会不会是司马懿装病来迷惑自己呢?于是他决定找机会再试探司马懿一番。
正好没过多久,荆州夺到手。因为荆州是军事重镇,所以曹爽决定派自己的心腹河南尹李胜前去任刺史。临行前,曹爽授意李胜去向司马懿辞行,以观虚实。
李胜是司马懿的老部下,所以司马懿让李胜来自己的卧室相见。李胜进到卧室,见司马懿让侍女扶起身来,用被子围了才勉强在**坐住。李胜向司马懿说明来意,称自己马上就要去荆州了。司马懿侧耳听了半天,说:“并州靠近胡人,你去后要小心。”
李胜提高了声音说:“我是去荆州。”司马懿说:“雍州?雍州也很重要啊。”李胜心想:“看来这老家伙真是不行了。”又见司马懿要喝水,侍女端过碗来喂,只见那水从这边倒进嘴去,从那边嘴角又流出了一半,把被子上滴得到处都是。李胜告辞出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报告了曹爽。曹爽听后,满心欢喜,从此再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了。于是,曹爽择日约了皇上外出狩猎去了。
司马懿一听曹爽和皇上出城狩猎,知道良机来了,赶忙组织亲兵,发动了政变。等曹爽和皇上回来的时候,司马懿在城外将曹爽擒拿。曹爽一见司马懿精神抖擞地骑在马上,知道自己被他算计了,长叹一声,后悔不已。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