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谨小慎微的陈长捷,却在撰写文史资料问题上不惜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1 / 1)

离开北京回到上海的陈长捷,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他的天地不大,每日步行去上海市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上班,下班后便步行回到苏州河畔的家里。这里距离他儿子的住宅不远,所以他的活动空间,最大也就是带上老伴,去儿子那边度个周末,享受一下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诚然,获赦以后选择去向时,因为是福建人,他曾考虑去福州工作,但孝顺的儿子恳请年迈的双亲能来上海,以便在饮食起居上有所照应。陈长捷答应了儿子,实际上就等于拒绝了天津和北京。天津市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考虑到陈长捷担任过天津警备司令,是天津战役国民党战场的最高指挥官,能够为地方文史资料的征集有所贡献,所以欢迎他去天津工作。而陈长捷考虑到天津是他的伤心地,尤其是火烧宜兴埠的罪恶,即便天津人民愿意饶恕他,触景生情,他的后半生也只能在良心的煎熬中度过。至于北京,首先是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欢迎他,其次是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挽留他。傅作义是他保定军校六期同班同学,又是当年的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担任着他的上司。然而,随着傅作义起义,随着陈长捷被俘,随着陈长捷当面以及背后对傅作义的大骂——“让我们牺牲,做他们向共产党讨价还价的资本”——这两位同学的同窗之谊已经**然无存。至少在陈长捷看来,傅作义希望他留在北京是一种可笑的忏悔,而他远走高飞,则是一种并不可悲的选择。

陈长捷担任文史专员之前,曾经当了几个月的清洁工人,而这个工作是他通过努力才争取到的。根据上海市民政局的安排,他应该像南京的邱行湘那样去街道企业当工人,但是他以这样的理由谢绝了:“政府现在给了我公民的身份,我就应该从最底层的公民做起。这和军人生涯的准则是一样的:要当好将军,必须首先当好士兵。”陈长捷是真诚的,每日清晨上班,手拿扫帚如同手拿指挥刀一样神气,他脱去草帽,摘下口罩,坦然地面对过往人群点头微笑。他负责的地段有五个垃圾桶,按照规定,每周需要清洗一次,他却规定自己,每周必须清洗两次。清洁队负责人有些担心:“你是我们年龄最大的清洁工,这样的劳动强度,你会体力不支的。”陈长捷解释道:“我求的只是精神愉快,心理平衡。”

陈长捷的天性当中,有一种胆大妄为的元素。还是在他年少时,一次家乡的一位泰国华侨带回来一尊佛像,众人皆拜倒其下,烧香祈祷,陈长捷却携带一柄短剑,趁月色朦胧,对准佛像刺去。不料刀断而像未动,使他骇然回奔,从此行前必有三思,不敢轻举妄动。当然,真正造就他的谨小慎微的,还是因为战场,战场上那个无法摆脱的阴影。1948年初夏,北平的傅作义派他到天津担任警备司令的同时,南京方面也派了一个有着少将军衔的战场视察员进驻天津。对此,陈长捷没有感到意外,因为在蒋介石眼里,傅作义也罢,陈长捷也罢,这些当年的晋军将领都是不可信任的,都是值得提防的。所以,陈长捷一到天津便向市长杜建时声称:“我是来打仗的,其余的一概不是。”同年初冬,杜建时认为防守天津是死路一条,与其等死不如突围转移,而担任天津防守的国民党六十二军军长林伟俦、八十六军军长刘云瀚甚至暗示杜建时,愿意立即行动。此时陈长捷却向他们郑重表示:“如天津防守部队撤走,将置北平于死地,你们若不为傅总司令、蒋委员长负责我只有自杀。”1949年初春,解放军进攻天津的前夜,第四野战军给陈长捷、林伟俦、刘云瀚三人写了一封信,劝他们放下武器,弃暗投明。陈长捷复函称:“武器是军人第二生命,放下武器是军人之耻。”陈长捷被俘时,手中依然拿着武器,所以他毫无羞愧,更无畏惧,有的只是大势已去的沮丧与疲惫。

被俘以后,特别是获赦以后,一直在他眼前晃来晃去的那个阴影,应该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可是,不知为什么,也许是心有余悸,也许是病入膏肓,他觉得那个阴影简直就是附身的魔鬼,一直存活在他的大脑中枢。于是,来到大上海,步入小天地,他画地为牢,绝不敢越雷池半步,沉默寡言,从来相信祸从口出。而只有在工作上,也就是在撰写文史资料方面,他敢于固执己见,不惜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乃至不欢而散。

陈长捷写了一篇题为《天津抗拒人民解放战争的回忆》的文章,寄到北京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编辑阅后认为内容翔实,作者以亲身经历记录了国民党天津战役的全部过程,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但是,编辑认为,该文在正式发表之前,应当有两处修改:其一,标题似有不通,至少不够简明;其二,结尾明显多余,建议全部删去。接到编辑来信,陈长捷气得发抖,一俟镇定下来,他便提笔复函:“此标题准确无误,不能更改,把‘抗拒人民解放’放在‘战争’的前面,意在表明我对这场战争的性质的认识。至于结尾部分,那是全文之精华所在,所有体会,无不出自肺腑,所以若有删动,请将原稿掷还为是。”

当然,编辑高度尊重作者的意见,这样,我们便有机会在《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三辑里,读到陈长捷原汁原味的文章结尾——《几点认识》:

第一,为蒋介石反革命、压迫人民的不义战争做垂死挣扎对抗,不见机觉悟、起义反正,即逃到天边海角,迟早是一道灭亡。为封建派系保全反动势力,危害人民,任何凭托坚阵,就更快被壮大解放军一举围歼净灭。天津战役的事实就是这样的说明: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军无敌于天下!第二,毛主席策划战略指导作战的正确适切,达到掌握敌方使之听命调度……第三,东北解放军于辽沈大会战连续几个剧烈战役后,立即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季节,连续十九天跋涉两千多里的长程入关,彻底扫灭了华北五十万反动军,在中外战史上创造了特迹……第四,天津的设堡阵地,经年累月经营,尤其增修隐蔽错综的低碉,工事的设计、运用和部署兵力,掌握得十分机密。然而解放军虽是长途骤临,却即了如指掌,得以恰当选攻要害,一举打碎防阵的体系以至不可收拾。这等情报的提供,是共产党地下工作组织的深入、机敏与细致到神化莫测的地步……第五,解放军战斗员的英勇坚强精神,小组独立战斗攻坚的技术与威猛是惊人的……解放军战略、战术的正确贯彻,正是成就在有高度政治觉悟的革命战士,自觉自动的坚毅、神勇的战斗威力的基础上的。以上几点,就是我在回忆天津战役时发自内心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