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 1)

杨伯涛当面对黄维说:“你是共产党的功臣,你是国民党的罪人。”又直端端地对王耀武说:“你是日本人的功臣,你是中国人的罪人。”

活着的人,自然应该活下去。

生活在监狱里的人,精神总是压抑的,为了生活得更好,应当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然而人类的性灵,却不大容易捉摸。就拿杜聿明来说吧。淮海战役中,正当被解放大军团团围困在淮北平原的大风雪之中时,他收到了对手陈毅的劝降书。回首战场,黑压压一片残兵败将,茫茫乎无一线希望,杜聿明捏着劝降书,不禁有些动心,于是进屋去找邱清泉商量。殊不料邱清泉二话不说,一把火把劝降书化为灰烬。也许邱清泉烧掉的正是杜聿明的犹豫,所以杜聿明走进共产党监狱的时候,在山东半岛特有的凉爽的海风吹拂下,他反而横生出一股死也要与共产党决战到底的勇气。

过去的事,姑且让它过去。

影响国民党战犯生活的、现在是交罪以后的情绪。尽管他们分别从管理处办公室交罪出来都感到一阵轻快,但是这种轻快,实际上无异于完成一次奉命而为之的感受。而且,促成他们争相交罪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寄望于索取以“气节”为代价的报酬。例如提前释放、推后改造、增加享受、减少劳动等诸如此类的念头。当他们发现情况远不如想象的那样满意时,交罪便成为身上的赘疣。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叫作“割条尾巴,长个疙瘩”。于是有的表示懊悔,坐在窗户底下唉声叹气:有的表示明智,把递给李科长的交罪材料,说成是交给管理员的病假条子;甚至有的表示抗议,躺在大通铺上,故意穿着踏过污水的布鞋……

杨伯涛则是快人快语。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他步出寝室,穿过走廊,直端端地走到王耀武面前:“请你向李科长转告一个意见:要我交罪可以,要我认罪不行。老实说,不要因为雪峰山不会说话,就随便欺负人!”

王耀武站起身,拍了拍杨伯涛:“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什么都知道了!”学习委员应该了解每一个同学的思想问题,不过对于杨伯涛来说,王耀武不仅知道他这是意气之辞,而且知道他意之所指。

1945年春,日军使用将近两个师团的兵力,分由益阳、长沙、衡阳、东安四路向雪峰山进犯,以期攻克国民党远程轰炸机基地——芷江,减除对日本本土的威胁。陈诚集团的第十八军由鄂西开往湘西,参加了雪峰山会战,杨伯涛率部首先打下石下江,截断日军退路,形成整个战役的包围态势,在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王耀武是雪峰山会战的战场指挥官,所以他“什么都知道”。

但是王耀武不知道,就在他把杨伯涛的意见转告给李科长后,不几天,一个春光融融的上午,正是这位李科长,像平时那样走进戊字胡同,把当天的《人民日报》递给杨伯涛

杨伯涛最先读了周恩来的报告,也最先生出与前时完全不同的情绪。他没有忘记的,共产党也没有忘记,真实的历史永远不会消失——这里抄录的一封80年代的信件,大概可以顺便说明这个问题。

……未知你还记得否?王耀武、何应钦有没有用电话通知你部在石下江放开一个口子,把被包围的日军放走一部、以便早日结束战役。此中情况我是知道很详细的,我在电话中不知打了多少官司。当时我是绝对反对的。何说:蒋要开三中全会,要他飞赴重庆向大会报告湘西大捷的好消息。如战局不结束,报告出去,报上一登,战争还在那里打,岂不是一场滑精戏吗?王耀武在电话里也提了蒋、何的意图、我说院中之鳖,为什么要放走它呢?牺牲人力物力那么大,不是前功尽弃吗?听说结果还是王耀武向胡琏通了电话,放开一个二百米的口子,让敌人逃走一大部……

写信人是当年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收信人是当年第十八军十一师师长杨伯涛。邱维达在信中谈到的这件事情,正是杨伯涛在胡同走廊上痛苦思索的目标。他想起攻打石下江的战场上,集团冲锋前几分钟,一个头缠绷带的营长走到他跟前:“师长,芷江不是你的老家吗?等仗打完了,我们到府上好好热闹一场,怎么样?”杨伯涛道:“一言为定,到那时我亲手为你们杀猪宰羊!”二十分钟过去了,十一师拿下了石下江,可是杨伯涛却永远失去了这个营长,而正是在石下江,正是在杨伯涛手上,放走了凶残的日军,包括一个师团长……

杨伯涛的情绪是不可抑制的。在当年的淮海战场上,因为失去了一次战机,他当面对他的兵团司令黄维说:“你是共产党的功臣,你是国民党的罪人!”在此时的戊字胡同里,他又一次直端端地走进第二组寝室,对他的“战犯长官”王耀武说:“你是日本人的功臣,你是中国人的罪人!”

王耀武站起身,对杨伯涛笑了笑:“我是奉蒋介石的命令,你是奉我的命令,所以蒋介石要负责任,我也要负责任。此事对你来说,没有什么关系。”

杨伯涛没有笑,甚至还带着上次出现在王耀武面前的表情:“我当然要负责任,放开口子,最后还是我的命令。如此看来,我们这些人,都是民族的罪人。”

杨伯涛这句话,被王耀武转告给李科长。李科长则在组长会议上,表扬了杨伯涛。在功德林能够得到共产党人的表扬,对于每一个战犯来说,都是令人眼红的事情。十三位组长为了效法一位组员,立即在八角楼下的会议桌上,展开了一场夺取荣誉的攻势,而粮草比较充足,同时战斗比较顽强的。此间还要数邱行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