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环境和内部要求两个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早已经被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教育,特别是过去的师范教育,几乎成了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原有独立、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必须加以改革。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二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旨归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1)对教师提升学历层次的需要。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服务是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不同层次学历的教师,在职教师需要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决定了教师教育培养人才规格的多层次性。中小学教师学历要求的大幅度提高,使教师教育培养规格明显提高,不仅要培养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也要培养研究生层次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2)对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不仅对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九年义务教育在基本普及后的巩固成果,提高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有赖于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求复合型的新型师资;基础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迎接信息化潮流的冲击,对教师的品德学识、对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求也将更高更完善。
而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办学层次偏低,布局结构不尽合理,规模效益与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繁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事实业已证明,新课程实施的最大问题来自于缺乏与新课改要求相一致的师资),教师教育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因此,教师教育亟待改革和发展。
就内部要求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办学观念的更新。在办学观念上,培养高层次、专业化的教师,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实现教师职前培养、入职辅导、职后提高一体化的终身教育制度和教师教育的法治化等,已成为国内外教师教育办学的共同理念。
第二,管理体制的变革。在管理体制上,教师教育正从一元封闭转向多元开放,从终结性教师培养转向职前培养、入职辅导、职后提高一体化的终身教育制度。
第三,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培养模式上,教师教育已从单一型培养模式转向综合化专业设置和宽口径教学的发展道路,为高水平的教师培养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支持。建立了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逐渐形成“3+1”本科培养模式,“4+1”的双学位和“4+2”的本科—教育硕士连读培养模式。并通过远程教育、相互选课并承认学分、交换学生等方式,尝试与综合大学及其他高校联合培养基础宽、水平高的教师,实现师范和非师范的专业并轨。
第四,学科专业的调整。在学科专业上,已逐渐形成以现有的优势学科为基础,向综合化发展,建设若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流学科,努力做到多学科高水平协调发展的综合化趋向。
第五,办学经费的筹措。在经费筹措上,教师教育已由计划投入逐渐转向计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的模式,除了绝对提高对教师教育计划投入的总体水平以外,采取灵活的市场经济手段,广泛筹措教师教育经费。
中国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阻力,既有国家政策方面的不足,也有教师教育院校内部的问题。概括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教师培养的体制上缺乏必要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第二,在办学方向上缺乏必要的综合性;第三,在教师培养上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创新意识、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够;第四,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工作依然停留在等、靠、要的状态。
2.管理体制不活。主要表现在:第一,计划性过强,不能敏锐地反映社会对师范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对各种规模类型的新教师的需求。第二,办学过于封闭,削弱了学校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缺乏办学的活力和竞争,尤其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第三,强调师范性而忽视了学校的综合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落后于教育改革的要求。
3.培养模式陈旧。主要表现在:第一,划一型培养。学校在培养教师时缺乏培养规格上的层次性、综合性和灵活性,不能满足中小学师资的需要。第二,理论性培养。学校在教师的培养中缺乏专业化培养,缺乏对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视,毕业生在教育观念、知识和能力结构等方面与中小学教育存在不同构的现象。
4.学科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比例太小,专业课程比例过大,且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内容太专,面太窄,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教育类课程比例偏低,课程少,选择余地小,且内容陈旧,教育实习和实践时数也不够,与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极不适应。
5.办学经费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政策型不足。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整体投入不足,综合性大学的合并扩张对高等教育资源的过度占有,使得学校经费极为紧张。第二,由于受国家政策的限制以及学科结构不合理,在收取学费等环节上困难重重。第三,缺乏面向市场创收、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合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