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1 / 1)

焦虑的中国人 朱建军 2079 字 3个月前

——从红卫兵群体的道歉谈起

近来,偶尔会在媒体上看到过去的红卫兵,为过去打人等事情公开道歉的新闻。我感到多少有一点欣慰。几年前,就曾经很想深入研究一下这个主题。当时一个学生,还提出要“代表‘**’加害方道歉”。我很高兴,也想和她一起来就这个主题做点事。不过,她随后改变主意不打算涉及这个事情了,我也把注意力转向别的事情了。再次看到红卫兵道歉的事情,心里又一次感到高兴。今天杂志社采访我关于道歉的主题,回答之后,感到有一点意犹未尽,所以我决定写这篇文章来讨论道歉。

但这里我所讲的道歉,不是像什么情侣间闹别扭后的道歉这一类日常生活中的一般道歉,而是关于历史暴行之后的道歉。人能做出的事情是非常残忍的,造成的痛苦也是难以想象的。当我们听说那些惨不忍睹掠夺、虐待、屠杀、侮辱事件之后,甚至会怀疑这样的事件所带来的冤仇是不是可能被化解?——通过加害者的道歉,这种化解实际上是可能的,但是非常难。

但是再难,也还是值得去做的。有人或许以为,没有人道歉,事情也会过去。当事人会死去,而事情会被历史遗忘。但心理学的实践,让我不相信事情可以这样“过去”。心理治疗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重大事件一定会遗留重大的心理影响,即使这个事情再没有人提起,但是有关的情绪感受却会留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加害人自己的潜意识会记住他们自己的罪恶,即使受害人不找他们的麻烦,他们自己的潜意识也会找他们的麻烦。未道歉的伤害,仿佛创造了一个鬼魂,游**在人的潜意识中。如果他们不去做该做的事情如道歉等,则他们自己的潜意识甚至会驱使他们无意中做一些事情来自我惩罚。比如那些害死过人,却侥幸逃脱了惩罚的人,内心会从此活在一种强烈的不安之中。他们往往会莫名地恐惧、烦躁,可能会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甚至得上不治之症。受害人未被平复的心理,也会带来长久的耻辱感,减少他们的生命活力。这种影响甚至可以遗传到后代,孙子也许并不知道爷爷曾经干过什么,但是他们却会产生某些心理疾病,而这些莫名其妙的心理疾病实际上是担负了爷爷的行为后果。对个人、家族是这样,对整个民族也是这样。民族是由个人和家庭组成的,一个民族所有过的巨大心理创伤,会以个人、一个人家族为载体遗留下去。

历史上,的确是有许多未必化解的严重创伤。这些没有化解的创伤事件,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性格。也许就是受这样残酷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才使得这个民族变得更加冷漠,人与人之间爱心不足,对正义越来越缺乏信心,对邪恶却有极大的耐受力。没有道歉,事情就不能过去。

相反,许多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在希特勒的带领下也做了很多残酷的事情。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总理就代表整个德国为那些屠杀道歉。道歉增进了和解,这样德国这个国家就可以多一些平和和安宁的氛围。

可是,道歉就会有用吗?最近流行的电视剧中有一句台词:“道歉如果有用,要警察干什么?”

道歉有没有用,要看是怎么样的道歉。

不真诚的道歉,当然没有用。那么是生活中的小的伤害、争吵,如果犯错的一方道歉不真诚,另一方也不会原谅他。如果道歉者敷衍了事、不情不愿地,说一句对不起。然后,“我都和你道歉了,你还要怎么样?你还没完没了了啊”。这样的态度,道歉当然是没有一点的用处。如果说有用处的话,用处只是再一次激怒对方,加深对方的怨恨。历史上那些大的创伤事件,用不真诚的、不诚恳的态度道歉,就更没有用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关系正常化的时候,日本首相也曾经对侵华的事情做过道歉,但是态度很敷衍。中国总理不满地说,这是把水溅到女士裙子上的那种道歉。虽然出于政治上的原因,政府还是和日本关系恢复了正常化,但是因为日本的道歉太没有诚意,中华民族在心里并不能原谅日本人。时至今日,中国人对日本的怨气依旧不能消除。一旦有一点事情刺激,就会激起中国人对日本的极大怨恨。中日关系,在心理的层面,也远远没有“正常化”。这,就是不真诚道歉的后果。

真诚道歉的前提,是加害者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或罪恶。认错,是让被错误扭曲的心理世界恢复正当的状态。加害者真的知道错了,知道自己害了人,真的良心不安,这时他的道歉才会真诚。真诚道歉,加害者一方自己的心理获益其实比被害者一方更大。人的心理规律是这样的:做了错事甚至恶性而不道歉,自己的潜意识会感到不平衡,就会很有压力,就不得不持续不断地暗自进行自我惩罚。而道歉之后,自己的潜意识中会有一个缓解,心理压力会减小,不再需要内部自我惩罚了,这就是道歉的第一个用处。

真诚道歉,则受害者一方能感受到道歉着的歉意。按照心理的规律,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受害者的怨恨,使受害者有可能原谅对方。道歉越诚恳,也就越有用。这是道歉的另一个用处。如果真诚道歉,带来了内部的自我和解,又带来了外部的人际和解,那是最理想的结果。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加害者在道歉时,不能期望受害者原谅。如果道歉者心里希望,自己一道歉,受害者马上就能原谅自己,甚至期望别人能因此赞扬自己,那么,受害者就会怀疑他道歉的真诚度?他是真的感到歉意,还是只不过为了获得原谅?甚至只不过是为了获得赞扬?或者为了获得什么利益?如果有这个疑虑,则受害者就不可能真正原谅他。受害者的这种做法是有道理的,因为有些道歉者也许真的并不真诚,真的有功利性目的在里面。

因此,道歉者应当尽量不要期望原谅。你只要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做,得到原谅算自己的幸运,得不到也接受这个现实。道歉,首先是清洗自己的心灵。其实,当道歉者抱着不求原谅的心态去做的时候,反而他更容易被原谅。我看到一个红卫兵的回忆说,他给被自己武斗时打死的人烧纸,纸一直烧不着。他就对着空中说你不用原谅我。于是纸一下子就烧起来了——我们不用争论说世界上是不是有鬼神——用这个心态去道歉,是对的。

道歉,不仅仅是认自己的错,也还需要承认对别人造成了伤害。不认错的时候,加害者会有意无意地去推卸责任,因而常常会不承认对别人有伤害,即使承认也把责任归于别人。比如,日本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侵略行为说成是为了协助其他国家抵御西方侵略,等等。比如,把被强制做军妓的中国女人称为“慰安妇”,并且说她们原来就是妓女是为了钱干这个事情的。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继续不断地伤害原来的受害者。道歉、认错、承认是自己的责任,就可以还受害者一个清白。

承认对别人有伤害,就需要对此做补偿。因此,真的道歉必须包含对受害者做补偿这个部分。可以用金钱赔偿,也可以用行动补偿。如果加害者所施加的伤害非常之大,他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做足够的补偿,至少他也应该尽自己的一分力量,表达出愿意补偿的诚意。如果愤怒的受害者要报复——只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道歉者应当忍受这个报复。成语负荆请罪,意思就是“背着藤条,去向别人道歉”,意思就是如果你还是生气,就可以用这个藤条抽打我。

道歉者应承诺以后不再做那种伤害性的事情。这样才能重建对方的信任。如果没有这个保证,道歉也是不完整的。这一点常常会被忘记。比如,我看到的红卫兵公开道歉的文字中,就没有正式的公开承诺再不会这样做。也许道歉者认为,我明确说了对过去的事情感到愧疚懊悔,当然隐含了以后不再这样做的意思了——但是,真正有效的道歉,这个话必须明确说出来才好。

如果加害者能做到这些,他的道歉才是真正的、完整的道歉,也必定会有疗愈双方的心灵,获得双方的和解的效果。

当然,知道应该怎么做容易,真的要做到却非常困难。

道歉之所以非常之困难,是因为它太伤人的自尊了。

当人的良心被污染遮蔽的时候,他不会有道歉的想法。只有一个人良心发现的时候,他才会想要道歉,但是,当良心看到自己过去曾经做过一些非常残忍的事情时,他会非常受不了——我怎么是这样的一个人呢?过去做的事情越邪恶,他就会越难受。忍受不了这种难受的人,就会用心理防御机制自我欺骗,好让自己感到好受一点。而这样做的结果,却会再次遮蔽了自己的良心。看到自己过去做的坏事,已经很难受了,如果要公开向别人承认错误,那就更是让人无比羞耻,自尊会非常受不了。因此,道歉需要有勇气、有决心。要拿出一种“不管多难受,我都认了”的态度才行。

有些人还会担心,如果我认错道歉,受害者向我讨要赔偿怎么办?这里有不同的情况,如果受害者讨要的赔偿是公道合理的,加害者理所当然应该付出。但是,有些人比较不舍得付出,也就不愿意道歉。这需要一个人有公正的态度,不自私才能克服。道歉者也会担心有的受害者也许会提出很不合理的要求,也就是通俗地说“讹人”。这也需要道歉者有尝试的勇气,先道歉,如果对方真的讹人,再想办法。因不敢保证自己不会再犯,所以不敢道歉,这种情况比较少,人往往是以为自己能接受教训的——虽然事实常常正好相反。

作为受害者的一方,其实也需要知道一些有关的心理原理。首先是,你不能强迫对方道歉。道歉,是心理层面的事情。你强迫对方道歉,就是在剥夺对方的精神自由,这必定会带来阻力。而且,逼来的道歉,对自己也没有疗愈作用。对方不道歉,你可以继续不信任他,继续在行为上不和他合作,但是不需要强迫他道歉。

有的受害者,潜意识中有谴责加害者的需要,因此潜意识会驱使他,顽固地不自我疗愈,坚持受害者的感受。就仿佛受了伤不去治疗,顽固地等着加害者为自己治疗,仿佛在无声地说“看你把我害成什么样子了?”这个做法很傻,因为这样会加大对自己的伤害,倒霉的是自己。当然,还有很少数的受害者,因为心理有问题,会因对方很微小的伤害性行为,受到极大的伤害。这种情况,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

如果加害者和受害者都能用更恰当的方式来对待,那么,即使是非常巨大的伤害,也不是没有机会疗愈的。疗愈带来和解,而和解让双方都能够从过去的积怨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

在那“史无前例的**”中,打砸抢烧、侮辱别人的红卫兵虽然只是全体红卫兵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总人数很多。几十万人中,目前公开忏悔道歉的屈指可数,私下道歉的多一些,但是也只占了一个很小的比例。“一切向前看”,暂时不计较历史旧账,在1978年也许是一个正确的权宜做法,但是要消除“**”遗患,道歉是必不可少的。我真的非常希望过去的红卫兵,以及其他在“**”中做过错事的人,都能鼓起勇气来道歉。